历史沿革
1956年,成立财神庙街道。
1960年,并入东河区公社和平分社,为其下属管理区。
1963年,改为胜利公社。
1979年,改为胜利街道。
1981年,恢复财神庙街道。
行政区划
1981年,辖20居民委员会。2005年,辖9个居民委员会。
2011年末,财神庙街道辖红星、长胜街、吕祖庙、福义街、龙泉5个居民委员。
2020年6月,财神庙街道下辖2个社区:长胜街社区、 吕祖庙社区,街道办事处驻西门大街24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财神庙街道地处东河区北部,东邻后水沟与南河槽西侧,南至西门大街北侧,西至红星河槽东侧,北与河东镇接壤,距区政府3千米。辖区总面积3·85平方千米。
人口
2010年,财神庙街道辖区总人口21616人,其中男生10780人,女生10836人,家庭户数8345户,0~14岁2258人,15~64岁16591人,65岁及以上2767人。
2011年末,财神庙街道辖区总人口2295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648人,城镇化率89·06%。另有流动人口2304人。总人口中,男性13678人,占59·59%;女性9274人,占40·41%;14岁以下3930人,占11·94%;15~64岁24705人,占75·04%;65岁以上4289人,占13·0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2014人,占95·9%。2011年,人口出生率3·65‰,人口死亡率3·5‰,人口自然增长率0·15‰,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6040人。
2016年,财神庙街道有居民15835户、共34752人,流动人口3050人,其中有回、蒙、满、朝鲜、仫佬族、达斡尔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计2750人。
经济
2011年,财神庙街道有各类企业362家,大型企业10家,固定资产投资1·61亿元。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财神庙街道有民间文化艺术团体2个,老年活动室10个。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财神庙街道有幼儿园2个,在园幼儿450人,专任教师23人;小学2所,在校生1580人,专任教师92人;初中1所,在校生2018人,专任教师110人。医疗卫生
2011年末,财神庙街道有医院2个,诊所15个。专业卫生人员286人。社会保障
2011年,财神庙街道有城市最低保障户数1663户,人数3754人,支出269·91万元。登记失业人员2043人,实现再就业1450人,完成目标1450人的100%。为45人办理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交通
2011年,财神庙街道已形成以公路为主的交通运输方式,有西脑包路北大街、福义街、环城西路等多条公交线路。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财神庙街道因辖区建有财神庙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