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简介
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法院成立于1958年4月,法院审判办公楼现坐落于白银市白银区天津路3号。全院现有人员96人,正式在编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95%,男性干警53人,占57·6%,女性干警39人,占42·4。30岁以下26人,31岁至35岁13人,36岁至40岁8人,41岁至45岁18人,46岁至50岁20人,51岁以上7人。法院队伍呈现出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特点。年均受理各类案件2530件,一线法官人均办案110件左右。
机构设置
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法院现设有立案庭,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第一庭、民事审判第二庭、民事审判第三庭、行政庭、执行局、执行一庭、执行二庭,办公室、政工科、纪检监察室、行政装备科、信访办公室、审判监督庭、司法警察大队等16个部门和西郊人民法庭一个派出机构。
法院建设
近年来,白银区法院年均收案2530件左右,约占全市法院的1/4。白银区法院坚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创新审判管理,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基层法院的前列,两度荣获“全国优秀法院”荣誉称号。创新少年审判,让司法关爱更加贴近生活。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全面推行庭前把脉、圆桌审判、心理疏导、法官寄语、跟踪帮教“五步审判法”,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挽救效果。三年来,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83件,判处罪犯96人,其中适用缓刑84人,全部移交社区矫正,通过跟踪帮教,都已回归社会,目前无一人重新犯罪。推进调解机制,让社会关系更加包容。构建了“233”调解工作格局,实现了粗放调解为精细调解、庭审调解为全程调解的“两个转变”,健全了社会联动调解、全员参与调解和调后释法回访的“三项机制”,创新了把“死理论”转化为“活方法”、把“冷处理”转化为“热服务”、把“说情人”转化为“解铃人”的“三个转化”,为民事案件调解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审结的民商事案件中,调解率和撤诉率分别为62%和21%。强化窗口功能,让群众诉讼更加便捷。完善立案信访窗口服务功能,推行信访接待、诉讼咨询、立案审查、费用交纳、案件查询等“一站式”服务。延伸窗口服务职能,将人民调解机制引入立案信访窗口,建成大调解工作平台。完善工作制度,落实首接负责、服务承诺、文明接待、便民诉讼和院长接待“五项”制度,全方位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延伸法院职能,让乡村邻里更加和睦。深化联扶行动,积极打造“无讼”村。充分发挥法官对人民调解的指导作用,选任符合条件的人民调解员担任人民陪审员,调动当地人民陪审员参与调解的积极性,组织法官每月定期集中指导调解,努力做到小矛盾不出社,大矛盾不出村,村里无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