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BUCT化工研总支公众号

BUCT化工研总支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北京
公众号ID:BUCT-HGYZZ
公众号分类:教育
关于公众号:

“BUCT化工研总支”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北京化工大学,属于教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研究生党务交流平台。

开发/运营主体:北京化工大学

关于主体:北京化工大学是中国北京市境内教育部直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BUCT化工研总支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北京化工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BUCT化工研总支是由北京化工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北京化工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简称“北化”(buc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11工程高校,是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

学校原名北京化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原化学工业部领导,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1960年,学校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4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1998年,学校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07年,成为教育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教育部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共建高校。2008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6年,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截至2025年2月,学校设有18个院(系),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6个本科专业;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8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6000余人,研究生9600人(其中博士2000余人)。

历史沿革

北京化工学院(1958年-1994年)

1958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亲自审批,将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的化学系科部分合并组建北京化工学院,隶属原化学工业部领导。9月15日,正式开学,此日定为校庆日。建校初期,设有3个系12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规模达3150人,专业设置除基础化工外,还设有同位素分离、无机盐、国防化工、高能燃料等绝密专业。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2月,学校设有18个院(系),开设66个本科专业(含9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北京化工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专业名称学位类型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工学
环境工程工学
能源化学工程工学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
功能材料工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工学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学
安全工程工学
工业设计(艺术类)文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学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学
包装工程工学
产品设计艺术学
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自动化工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
电子信息工程工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学
通信工程工学
软件工程工学
数字媒体艺术艺术学
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
经济学经济学
工商管理管理学
市场营销管理学
会计学管理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学
财务管理管理学
旅游管理管理学
电子商务管理学
物流管理管理学
北京化工大学数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学
金融数学经济学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化学-
应用化学-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管理学
英 语文学
法 学法学
行政管理法学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教育学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工学
生物技术理学
制药工程工学
生物医学工程工学
北京化工大学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中法合作办学)工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中法合作办学)工学
生物工程(中法合作办学)工学
北京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美)工学
生物工程(中美)工学
工业设计(中意合作办学)工学
汉语国际教育文学
北京化工大学艺术与设计系产品设计艺术学
数字媒体艺术艺术学
北京化工大学侯德榜工程师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学

学科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机构
级别科研平台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轮胎设计与制造工艺国家工程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先进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新危险化学品评估及事故鉴定基础研究实验室能源环境催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
高端机械装备健康监控与自愈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生产系统故障预防及监控基础研究实验室
材料电化学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膜分离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环境有害化学物质分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
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北京市多级结构催化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塑料机械与塑料工程研究所
化工行业系统仿真工程技术中心化工行业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超重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化工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智能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物炼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高分子材料加工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水性聚合物合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水处理环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先进弹性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能源生物炼制研发中心
教育部弹性体材料节能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文物保护领域科技评价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北京知识产权研究基地
国家引智基地面向高端装备及医学器件的先进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绿色制造引智基地
插层结构分子材料的组装化学创新引智基地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校内其他科研机构
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超重力工程技术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心
过程模拟优化中心环境与能源催化研究中心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所
膜材料与新膜过程研究所绿色化工技术发展研究中心生物质能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先进纳微结构材料实验室国防新材料研究中心火安全材料研究中心
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聚合基础与应用研究中心先进复合材料研究中心
先进弹性体材料研究中心先进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研究中心材料环境行为与表面保护研究室
功能材料研究所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所化工装备技术工程中心
发动机健康监控研究所成型制造研究室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与先进制造(英蓝)实验室
诊断与自愈工程研究中心特种流体装备技术开发中心化工设备设计研究所
微纳制造中心塑料机械及塑料工程研究所橡塑机械研究所
挤出成型研究室塑料成型研究室新材料及装备研究室
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计算机模拟与安全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
自动化研究所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管道安全工程研究中心
软件工程与智能计算研究所微流控芯片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测控技术研究所绿色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绩效评估中心
运营管理与战略决策研究中心低碳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安全与应急管理实验室
金融工程研究所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现代催化研究所
近代化学研究所植物化学物理研究所计算化学研究所
电化学研究所工业化学研究所现代药物研究所
标准物质研究所制药工程研究室生物工程研究室
知识产权研究基地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高等教育研究所政治与行政学研究所法学与知识产权研究所
思想政治教育调研基地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所廉政研究中心
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研究院-

科研成就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承担重大项目、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23年学校科研经费到款突破12亿元,“十四五”时期科研经费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2%以上。学校有32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获批化工领域全国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一大批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 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各类科研成果应用于国家尖端科技领域。
国家科技奖项(部分)
项目名称奖项等级获奖时间
低断面抗湿滑低噪声超高性能轿车子午线轮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0年
塑料精密成型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1年
旋转填充床反应器强化新技术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2年
大跨度钢结构防火防腐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4年
新一代高性能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成套技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4年
节油轮胎用高性能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制备关键技术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5年
重要脂溶性营养素超微化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6年

学术资源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北京化工大学标识以中国传统的铜钟为主体,使人耳边仿佛回荡起淳朴厚重、穿越时空的钟声。校园钟声犹如激越的人生号角,犹如悠扬的青春乐曲,它代表着有序的校园,象征着和谐的氛围。铜钟钟体最醒目的位置上镌刻着学校的校训上半句“宏德博学”,中部横平竖直线条既是钟体的纹饰,又是汉字的“工”字,与铜钟顶部的祥云图案配合,隐含着学校校训的下半句“化育天工”的寓意。铜钟底部的“1958”字样,表示学校建校的时间。铜钟周围以学校的中英文校名组成一个对称的图案,规整中有变化,静止中有动感,寓意着有突破、有创新的校风学风。整个标识以蓝色为主调,清爽明快,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精神文化

校区情况

朝阳校区

位于朝阳区北三环东路,该校区承担四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教学和科研现。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和基地成为双一流”建设重要基地。

昌平新校区

昌平校区总体占地面积1789亩,一期建筑总面积约34万平方米。昌平校区北临虎峪风景区,西南侧为南口镇,临近著名的居庸关八达岭,景色宜人。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和一批先进的教学设备。

海淀校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刘贵芹
校长、党委副书记谭天伟
党委副书记宋来新、崔春花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曲雁
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峰、甘志华、任钟旗、梁永图、许海军、徐福建
副校长苏海佳
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北京化工大学历任领导
历任书记姓名历任书记任期历任校长姓名历任校长任期
马芳庭1959·3-1971·4李苏1958·8-1960·12
周静1973·7-1979·7马芳庭1959·3-1971·4
马芳庭1979·7-1982·6马芳庭1979·7-1982·6
周静(代理)1982·6-1983·12陈鉴远1982·6-1985·1
姜法善1985·1-1993·10庞瑶琳1985·1-1993·10
卢济金1993·10-1996·8樊丽秋1993·10-1997·8
冯文林1996·8-2002·12王子镐1997·8-2012·6
王芳2002·12-2018·11--
袁自煌2018·11-2021·03-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6月

校园环境

建设中心广场

建设中心广场,为师生打造全新的学习交流和文化活动场地。中心广场原为一段无法通行的泄洪渠,在设计及建设中,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充分调研师生学习、社交、文化活动、休闲娱乐需求,以“因地制宜、传承创新、开放融合”为建设出发点,在5100㎡空间中打造“动”“静”两大广场区域。“动区”集合阳光草坪、观演合影台地等场地设施,打造灵动多元的文化活动场地和自然愉悦的非正式学习交流空间。“静区”打造“园中园”式园林景观,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画卷。赓续校园文脉的紫藤长廊、阳光长廊串联动静两区,自然与人文景观交融互动。

北化知行园

“北化知行园”坐落在玉屏山下,旨在着力打造具有北化特色的“劳育+”育人模式,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着力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思想引领、党团共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各项工作中,引导学生培育劳动理念,弘扬劳动精神。

体育馆

体育馆内建设了符合体育教学与比赛要求的各种场馆,包括篮球训练馆、羽毛球馆、网球馆、乒乓球馆等14个训练馆,丰富的场馆设施一应俱全。运动不息,生命不止,在运动场上挥洒青春汗水,在学习之余挑战自我,收获强健体魄。

第一实验楼

知名校友

北京化工大学知名校友(部分)
姓名职务
政界精英
贺国强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原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周小川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何报翔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
李学勇第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教科委员会主任委员。
马正武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融通集团公司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达列力汗·马米汗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民族委员会委员。
陈伟兰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华侨委员会委员。曾任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马志鹏曾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王浩水曾任应急管理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曹维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科技俊贤
段雪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专家,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杨万泰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化学专家,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李玉良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岳国君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高金吉中国工程院院士,设备诊断工程专家,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张立群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尹双凤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大学教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刘明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周长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教授。
贺高红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杨卫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吴一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张秋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商界翘楚
俸培宗化工出版社任社长兼党委书记。
衣锡群京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
张金明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新革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黄剑辉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教授,ccg特邀高级研究员。
陈颖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
左晖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
程维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

所获荣誉

时间名称
2022年2月北京化工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1年6月北京化工大学扶贫工作办公室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10年4月获评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7年11月获评中央文明办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2018年7月获评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1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学校首次参评,位列the全球排名第501-600位、中国大陆第23-33位。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