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公众号

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北京海淀区
公众号ID:hdlib_1917
公众号分类:未归类
关于公众号:

“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发布读者活动信息、新书推荐信息等。

开发/运营主体: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

关于主体: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是北京市海淀区境内的图书馆。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是由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是由南、北两个馆组成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南馆位于中关村丹棱街16号,北馆位于温泉路47号海淀北部文化中心。2009-2023年连续四次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的前身是1917年京师学务局在海淀西大街建立的西郊阅书报处,1951年12月改为海淀区文化馆。1979年3月海淀区图书馆单独建制,同年,8月18日正式成立海淀区图书馆。2005年搬入新馆重新向读者开放,2016年7月10日海淀区图书馆(北馆)建成正式开放。

截至2022年4月,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馆舍总面积2·9万平米,在全区范围内建成“2+29+37”的三级总分馆服务体系(2个总馆、29个街镇分馆及37个社区服务点),收藏有纸质文献200余万册,电子书刊20万册,音视频资源5万集,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16·5tb。

发展历史

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的前身是1917年京师学务局在海淀西大街建立的西郊阅书报处。

1950年3月,北京市文化事业管理处在海淀镇西建立第十书报阅览室。

1951年12月,改为海淀区文化馆。

1958年,海淀区政府批准建立图书馆,在海淀镇南大街95号院内筹建新馆舍;同年7月1日,正式开馆,对外称海淀区图书馆,对内仍称区文化馆图书组。

馆藏实力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4月,海淀区图书馆收藏有纸质文献200余万册,其中,古籍文献365册;电子书刊20万册,音视频资源5万集,微缩制品、视听文献及其他类文献9985件(套),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16·5tb。

电子期刊

截至2018年4月,海淀区图书馆收藏的全文在线的人文大众类数字期刊达到3000余种、400000册、13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财经、文学、艺术、历史、社会、科普,教育、家庭、健康、时尚等领域。支持“文本版、原貌版”多种阅读习惯;热读期刊有《读者》《故事会》《党建》《三联生活周刊》《财经》《大众摄影》《轻兵器》《计算机世界》等。

组织体系

机构部门

截至2021年12月,海淀区图书馆内设机构9个,分别是:流通部(集体外借部)、 少儿部、采编部(图书配送中心)、阅览部、特色文献部、计算机部(多媒体阅览室)、合作协调部、宣传策划部、办公室(人事、档案、财务)。

队伍建设

截至2021年底,海淀区图书馆在编人员38人,研究生以上学历5人,大学本科学历25人,大学专科及以下学历8人。其中副高级技术职称3人,中级技术职称13人,初级技术职称9人,管理员4人。

建设成果

开发成果

2019年,海淀区图书馆完成社科院民俗文化学者胡小伟藏书编注整理100多种200多册,曹连明珍藏民国版《康熙字典》4函40册以及电子期刊等近200种460余册。

2019年,海淀区图书馆全面整合原有“海淀叙录”数据内容,初步规划搭建三山五园、海淀文教、丹棱文苑、中关村之路四个特色数据库。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的形象标识由深蓝色和黄色组成,形象的代表了图书馆由南北两馆组成。

宗旨愿景

宗旨:读者至上,服务第一。

愿景:在服务模式、管理运行机制中不断创新,竭诚地为广大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文化活动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馆长、党支部书记姚光丽
副馆长孙莹

读者服务

开馆时间

读者须知

1、海淀区图书馆为无假日图书馆。

2、海淀区图书馆为无烟图书馆,是重点防火部门,禁止在库(室)内吸烟。

3、请读者向管理员出示联合读者卡进行入库登记,未办理联合读者卡者请出示身份证、军人证、老年证、护照、学生证等有效证件,经工作人员审验后方可入库阅览。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