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
2007年:由时任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朱善璐提议设立,首期讲座主题为“论语与现代文明”。
2013年:增设流动大讲堂,扩大服务范围。
2016年:举办“国子监大讲堂走进北京大学”学习体验活动。
2024年:推出《史话图说 北京中轴》线上课程,同步开启线上线下双渠道报名。
特色课程
经典讲座:包括《资治通鉴》编撰思想解析(2019年)、中国特色伊斯兰教研究(2013年)、北京中轴线文化解读(2024年)。
创新项目:2023年实施《京味文化品学》项目,结合菜单式预约选课模式。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属于历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国子监大讲堂是首都市民学习品牌,它从2007年开办以来一直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国子监大讲堂也是东城文化历史资源、北京大学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我国传统国学资源相结合所结出的硕果,它对国学文化进行宣传和普及…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创立于2007年9月8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大学联合主办,东城区教委与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承办,旨在通过公益性讲座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大讲堂依托北京大学学术资源及孔庙、国子监的文化底蕴,每两周举办一次专题讲座,内容涵盖历史、哲学、艺术等领域,截至2023年已累计举办近240期,吸引数万人次参与。
2013年起增设流动讲堂扩大覆盖面,2016年创新推出“走进北京大学”学习体验活动,2024年秋季学期首次尝试线上线下双渠道报名模式。其衍生的《文苑英华》《京华往事》等国学读本,进一步拓展了文化传播形式。
2007年:由时任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朱善璐提议设立,首期讲座主题为“论语与现代文明”。
2013年:增设流动大讲堂,扩大服务范围。
2016年:举办“国子监大讲堂走进北京大学”学习体验活动。
2024年:推出《史话图说 北京中轴》线上课程,同步开启线上线下双渠道报名。
经典讲座:包括《资治通鉴》编撰思想解析(2019年)、中国特色伊斯兰教研究(2013年)、北京中轴线文化解读(2024年)。
创新项目:2023年实施《京味文化品学》项目,结合菜单式预约选课模式。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是由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创建于1980年,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验收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备案名称:北京市东城区职工业余大学)、东城区政府举办的一所成人高等学校,学校拥有朝外潘家坡、美术馆和鼓楼三个校区。
该校在校学历生常年3000余人、各种非学历培训万余人次的规模。
学校经过三十年的坚守与创新,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紧跟区域经济发展,坚持“有其学,优其学,办百姓身边的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多元开放、和谐共赢”的办学方针。根据社会需求,以“立足地区,服务社区,以学历教育为基础,以非学历继续教育为重点,以社区教育为特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办学定位,不断扩展教育服务功能,逐渐从单一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向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网络教育拓展,为市民提供更便捷、更丰富、更有效的学习服务,形成了灵活多样的终身教育新局面。在北京已成为颇有影响的从事现代成人教育的高等学校。
…更多「学校简介」介绍请查阅全文…
——形成多形式、多种类、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学校常年保持学历在校生4000余人的规模,这些学生分布在各种类型的学历教育中:
东城区职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开设有11个专科专业,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证书。为实现学历教育承接的连续性,学校与首师大合作办学,在原有专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开设专升本专业,毕业后颁发首都师范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东城分校专、本科学历开放教育,开设22个专业(专科13个、本科9个)。教学水平、管理层次、学生规模一直居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各分校和工作站的前列。
…更多「学历教育」介绍请查阅全文…
——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灵活开放的教育服务
以东城职工大学为主体的东城社区学院成立,并形成了东、西、南一校三址的办学条件:本校(潘家坡校区)、南校(美术馆校区)、西校(鼓楼校区)。
社区学院作为社区教育的龙头和骨干,本着“立足社区、服务社区”的原则,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形式多样、适合区域发展需求的培训项目,使学校的非学历教育开始向技能化、专业化发展,为构建终身教育搭建学习超市平台。学院社区教育办公室和培训中心先后自主开发或合作开发了知识普及型培训,家政培训、健康讲堂培训、文教事务助理培训、导游资格培训、咖啡师调酒师培训、素质教育工程培训等。
…更多「非学历教育」介绍请查阅全文…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