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导行业,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经济发展,交通先行。2001年滨州撤地设市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参与支持下,通过交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奋斗,顽强拚搏,交通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公路水路交通网络覆盖面、交通建设投资规模和总量、交通发展速度都取得历史性突破。据估计,到年底,10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超过260亿元。
…更多「简介」介绍请查阅全文…
主要职责
(一)承担涉及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综合运输体系规划,指导交通运输枢纽规划和管理。
(二)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交通运输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全市公路、水路行业规划、计划、政策、标准并监督实施;起草相关地方性规定和管理办法;参与拟订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拟订有关政策和标准并监督实施;指导公路、水路行业有关体制改革工作。
…更多「主要职责」介绍请查阅全文…
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交通运输局设7个职能科室。
(一)办公室
组织协调局机关日常工作;负责局机关文电、会务、信息、督办、保密、机要、档案、信访、接待、政务公开等工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负责综合性文稿的起草工作;负责办公自动化工作;负责机关公共事务和行政后勤管理工作。
(二)人事科
…更多「内设机构」介绍请查阅全文…
其他事项
(一)建立全市综合运输体系职责分工。市交通运输局牵头,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建立全市综合运输体系协调配合机制。市交通运输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综合运输体系规划,承担涉及综合运输体系规划有关重大问题的协调工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市综合运输体系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平衡。
(二)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方面的职责分工。市交通运输局指导城市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市规划局指导城市地铁、轨道交通的规划;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城市地铁、轨道交通的建设。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城市地铁、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公共交通整体规划的有效衔接。
…更多「其他事项」介绍请查阅全文…
发展历史
从1999年到2002年,是滨州公路集中实施路网改造、全面提升路网服务水平的关键时期,滨州公路人充分发扬特有的“四种精神”、“两种作风”,相继完成了205国道滨州段拓宽改造、“八路两桥”等一大批路网改造工程,如期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滨州中心城市到省会济南高速贯通、到各县都有一条较高等级公路相连接的设想。自2003年,滨州公路步入了以高等级公路建设为主的重要时期,面对地方跨越发展经济急需公路基础设施强力拉动的实际,我市抢抓全省高等级公路建设主战场北移滨州的大好机遇,大干公路百亿工程,先后开工建设了滨大高速公路、220国道一级路、大济路40公里一级路、津汕高速公路、荣乌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2004年建成通车的国道205高速公路滨州黄河大桥,在我国建桥史上创造了“五个第一”。2007年3月以来,进一步加快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步伐,津汕、荣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滨德高速、疏港公路开工建设,先后对近千公里干线公路实施高标准改造,优化路网结构,提升通达能力,掀起了新一轮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高潮。
建设成果
全市国、省道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35·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1·1公里,一级公路372·6公里,二级公路586公里,干线公路网密度达11·5公里/百平方公里。境内3条高速公路、3条国道、16条省道纵横交错,初步构筑起了一个以市区为中心,以高等级公路为主框架,辐射全市、干支相连、四通八达、晴雨畅通的现代化大公路网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得到了初步、有效地缓解,基本能够满足当前全市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当前,滨德高速公路进展顺利,疏港公路即将通车,环渤海高等级公路、东营-滨州-济南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公路建设保持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将为滨州黄河三角洲主战场开发提供强有力支撑和拉动。
…更多「建设成果」介绍请查阅全文…
展望交通网
运力结构不断优化,运输市场更加繁荣。2001年以前我市没有高级班线客车,基本都是普通客车,数量较少。经过10年发展,中、高级客车成为快速客运、省际客运、旅游客运的主要车型,货运则向专用运输车辆、厢式货车、多功能轻型货运车辆发展。全市营运性载客汽车总数不断增加,由2000年的2856辆,32276个客位,发展到3688辆,57418个客位;出租汽车数量发展到1790辆,2003年通过集中整治,全市出租汽车已全部由面包车更换为轿车,并在市区消除了摩的。2006为全市出租汽车统一了外观和颜色,使出租汽车成为我市一道靓丽的景色;大力实施“十个一”工程,推动城市公交事业发展。2000年以前,我市公交车辆以小中巴为主,发展非常缓慢。2007年投资1400万元购置56台豪华公交车,其中两台双层公交车及12米豪华大巴士填补了我市多年没有双层公交和大公交的空白。建设安装了60余座候车亭和100余个站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2008年投资200余万元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新上了ic卡自动收费、gps智能调度、电脑自动报站等系统。滨州市公共汽车公司拥有营运车辆345台,营运线路30条,线路总里程612公里,日载客量达5万余人次,基本形成了以汽车站为中心、贯通市区连接各乡镇办驻地、辐射80%以上村庄、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网络。全市营运性货运车辆总数由2000年的6754辆,24926个吨位发展到86707辆(含其他载货、轮胎式拖拉机),432873个吨位。危险货物运输车由564辆,3172个吨位发展到1839辆,40766个吨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由2000年的42539人发展为2009年的154582人。2009年完成客运运输量6141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31726万人公里,分别是2000年的5·2倍和6·2倍;完成货运量14370万吨,货运周转量4006638万吨公里,分别是2000年的7·7倍和28·7倍。
…更多「展望交通网」介绍请查阅全文…
所获荣誉
全市七个县区交通系统和运管、稽查三个子系统被省厅、省文明办命名为文明行业和文明子行业。全系统拥有国家级青年文明号1个、省级青年文明号9个、市级青年文明号30多个;省级文明示范“窗口”3个、市级文明示范“窗口”18个、县级文明示范“窗口”100多个;省级文明单位5个、市级文明单位10个。全系统获得市级以上表彰的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达到96个(次),获得县级表彰的单位达到300多个(次)。市交通局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三次,被省人事厅、交通厅表彰为“三通”工程先进单位,被授予“省级文明机关”,市政府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更多「所获荣誉」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