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清末时期
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为创办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19世纪末,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定屈辱的《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有识之士痛感时局之危急,急起救亡图存,开办新学培养人才,是措施之一。
1898年,清政府制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分普通学与专门学两类,同时设师范斋和编译局等部门。以后历经“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致停办。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设有3个学部、29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77个。
学部/院系 | 专业 | ||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教育学类(含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公费师范生) | ||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 地理科学类(含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资源环境科学、地理科学<励耘实验班> |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 心理学(含心理学、心理学<励耘实验班>)、心理学(公费师范生) | ||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 哲学(强基计划)、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 | ||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 经济学<励耘实验班>、金融学、金融科技、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数字企业管理实验班)、会计学 |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法学(卓越实验班) | ||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 社会学 | ||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 | 汉语言(留学生)、汉语国际教育 (留学生,珠海校区培养) | ||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英语、日语、俄语 | ||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方向) |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历史学类(含历史学、考古学)、历史学(强基计划) | ||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强基计划) | ||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 物理学、物理学(强基计划)、天文学 | ||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 化学、化学(强基计划) | ||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 | 统计学 | ||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 | ||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类(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生物科学(强基计划) | ||
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费师范生) | ||
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治理方向>) | ||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 音乐学、舞蹈学、戏剧影视文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学、书法学、数字媒体艺术 | ||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学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瀚德学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 | 汉语言文学(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英语(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物理学(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化学(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生物科学(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历史学(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地理科学(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思想政治教育(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体育教育(公费师范生)、汉语国际教育(第二学士学位) | |
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 人文科学试验班(含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数学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系统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创新实验班>、应用统计学)、理科试验班(含地理科学、心理学、生物科学、化学)、地理信息科学 (第二学士学位) | ||
北京师范大学湾区国际商学院 | 社会科学试验班(含经济学<数据科学方向>、金融科技、人力资源管理<全球领导力方向>)、会计学(第二学士学位) | ||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乡长学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珠海) | - | ||
书院 | 北京师范大学知行书院 | 地理信息科学、汉语国际教育、会计学、法学(第二学士学位) | |
北京师范大学乐育书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弘文书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会同书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凤凰书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 - | ||
应急管理部-教育部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 - | ||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 - | ||
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新材料研究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教材研究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自然科学高等研究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 | - | ||
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丨京师书院 | - | ||
学科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拥有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1个、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1个,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9个,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2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广东省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首都新型高端智库1个、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基地1个、北京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基地1个、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基地1个,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1个,其他省部级重要平台26个。
序号 | 机构类别 | 机构名称 | 依托单位 |
---|---|---|---|
1 | 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
2 | 国家高端智库 | 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 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
3 | 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 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教材研究基地 | 哲学学院 |
4 | 中小学(含中职)语文教材研究基地 | 文学院 | |
5 | 大中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基地 | 数学科学学院 | |
6 | 中小学化学教材研究基地 | 化学学院 | |
7 | 基础教育教材综合研究基地 | 教育学部 | |
8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 | 历史学院 |
9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 | 北京师范大学汉字汉语研究与社会应用实验室 | 文学院 |
10 |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 |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 教育学部 |
11 | 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 教育学部 | |
12 | 文艺学研究中心 | 文学院 | |
13 |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 文学院 | |
14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 | 历史学院 | |
15 | 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 哲学学院 | |
16 | 发展心理研究院 | 心理学部 | |
17 | 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 | 历史学院 |
18 |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4个) | 俄罗斯研究中心 |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19 | 国际教育研究中心 | 教育学部 | |
20 | 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 | 法学院 | |
21 | 金砖国家合作研究中心 | 政府管理学院 | |
22 | 国家语委科研中心 | 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 | 文学院 |
23 | 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 | 教育立法研究基地 | 教育学部 |
24 |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 文学院 |
25 | 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 |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 | 教育学部 |
26 | 国家新闻出版署实验室 | 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北师大出版社)重点实验室 | 出版集团 |
27 | 最高检未成年人检察研究基地 | 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检察研究中心 | 法学院 |
28 |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
29 | 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 | 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
30 |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传统话剧艺术传承与创新基地 | 艺术与传媒学院 |
31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研究基地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研究基地 | 体育与运动学院 |
32 | 体育高端智库 | 北京师范大学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高质量融合发展高端智库 | 体育与运动学院 |
33 |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平台类机构 | 人民法院社会矛盾纠纷综合治理研究基地 | 法学院 |
34 |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基地 | 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 | 艺术与传媒学院 |
35 |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共建基地 | 丝绸之路与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 历史学院 |
36 | 文旅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 | 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 艺术与传媒学院 |
37 | 文旅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 | 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 | 文学院 |
38 | 首都新型高端智库 | 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 | 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 |
39 |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 |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 | 文学院 |
40 | 首都教育经济研究基地 |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 |
41 | 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 | 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 | 法学院 |
42 |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 |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基地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43 | 北京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 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44 | 北京市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基地 |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基地 | 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
45 | 北京市社工委共建基地 |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 | 社会学院 |
46 | 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基地 | 北京语言文化建设研究中心 | 文学院 |
47 | 北京市游戏理论研究中心 | 北京市游戏理论研究中心 | 艺术与传媒学院 |
序号 |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
1 | 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 |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 心理学部 |
2 |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地理科学学部 | |
3 |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 环境学院 | |
4 | 遥感科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 地理科学学部 | |
5 |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学部 |
6 |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生命科学学院 |
7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 |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地理科学学部 |
8 | 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
9 | 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化学学院 | |
10 | 数学与复杂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数学科学学院 | |
11 |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联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
12 | 水沙科学(联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环境学院 | |
13 | 理论及计算光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化学学院 | |
14 | 射线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 |
15 | 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 | 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 | 教育学部 |
16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 | 天然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地理科学学部 |
17 | 防沙治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地理科学学部 | |
18 | 虚拟现实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人工智能学院 | |
19 | 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学部 | |
20 | 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水科学研究院 | |
21 | 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人工智能学院 | |
22 |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 | 黑龙江九三土壤侵蚀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地理科学学部 |
23 | 黄河口湿地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环境学院 | |
24 |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 | 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 | 教育学部 |
25 | 北京高精尖创新中心 |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 教育学部 |
26 | 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 | 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心理学部 |
27 | 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地理科学学部 | |
28 | 环境遥感与数字城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地理科学学部 | |
29 | 基因工程药物及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
30 | 应用光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物理学系 | |
31 | 教育技术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教育学部 | |
32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 |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虚拟现实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人工智能学院 |
33 | 抗性基因资源与分子发育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
34 | 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化学学院 | |
35 | 城市绿色发展科技战略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 |
36 | 神经影像大数据与人脑连接组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心理学部 | |
37 | 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水科学研究院 | |
38 | 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北京市陆表遥感数据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地理科学学部 |
39 | 北京市流域环境生态修复与综合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环境学院 | |
40 | 北京市工程技术中心 | 北京市防沙治沙工程技术中心 | 地理科学学部 |
41 | 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 生态服务产业规划与设计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 生命科学学院 |
42 | 北京市教委基地 | 北京市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应用创新研究基地 | 教育学部 |
43 | 北京市教委基地 | 北京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基地 | 教育学部 |
44 |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地理科学学部 |
45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监测与研究中心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 | 生命科学学院 |
46 | 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 | 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用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新闻传播学院 |
47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保护生态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成果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
1950年8月30日,在迎接新中国诞生一周年之际,北京师范大学打算改换校徽,校长林砺儒给毛主席写信:“我校拟更换徽章,随函附呈徽章式样一枚,恭请惠题‘北京师范大学’六字,藉光黉宇,永宝纪念”,并随信给毛主席送上宣纸一张。不久,北京师范大学就收到了毛主席的题字。凡三行。右上角有毛主席写的“送师大校长”字样,并在其中一行字后画一圆圈,写上“一般用”,也就是说,毛主席满意的是画圆圈的这一行字。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区情况
珠海校区
该校区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金凤路18号,建设有未来教育学院、文理学院、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未来设计学院等。
北京校区
该校区位于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于2019年4月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建设。校区内设有海淀校园、辅仁校园、昌平校园、育荣校园。
…更多「校区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程建平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于吉红 |
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 王守军 |
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 | 刘辉 |
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 | 韦蔚、张雁云 |
副校长 | 陈兴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孙红培、康震、刘长旭、汪明 |
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名称 | 姓名 | 职务名称 | 任职时间 | 备注 |
---|---|---|---|---|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 张百熙 | 管学大臣 | 1902·12—1904·01 | - |
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 | 张亨嘉 | 总监督 | 1904·02—1906·02 | - |
李家驹 | 总监督 | 1906·03—1907·07 | - | |
朱益藩 | 总监督 | 1907·07—1907·12 | - | |
刘廷琛 | 总监督 | 1908·01—1908·06 | - | |
京师优级师范学堂 | 陈问咸 | 监督 | 1908·06—1912·05 | - |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 陈宝泉 | 校长 | 1912·05—1919·11 | - |
陈映璜 | 代校长 | 1919·11—1920·11 | - | |
邓萃英 | 校长 | 1920·12—1921·10 | - | |
李建勋 | 校长 | 1921·10—1922·11 | - | |
评议会代行校长职责 | 1922·12—1923·07 | - | ||
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校 | 范源濂 | 校长 | 1923·11—1924·09 | - |
陈裕光 | 代校长 | 1924·09—1925·09 | - | |
张贻惠 | 校长 | 1925·10—1927·08 | - | |
京师大学校师范部 | 张贻惠 | 学长 | 1927·08—1928·11 | - |
国立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 | 黎锦熙 | 院长 | 1928·11—1929·01 | 未就职 |
张贻惠 | 院长 | 1929·01—1929·08 | - | |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 评议会维持校务 | 1929·09—1930·02 | - | |
李石曾 | 校长 | 1930·02—1930·12 | 未到任 | |
李蒸 | 代校长 | - | ||
徐炳昶(徐旭生) | 校长 | 1931·02—1932·05 | - | |
李蒸 | 校长 | 1932·07—1937·09 | - | |
国立西安临时大学 | 筹备委员会代行校长职权 | 1937·11—1938·04 | - | |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 筹备委员会代行校长职权 | 1938·04—1938·07 | - | |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 李蒸 | 院长 | 1938·07—1939·08 | - |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 李蒸 | 院长 | 1939·08—1945·08 | - |
黎锦熙 | 教务主任兼任院长 | 1945·08—1945·12 | - | |
黎锦熙 | 院长 | 1945·12—1947·03 | - | |
国立北平师范学院 | 黄如今 | 代院长 | 1946·07—1946·08 | - |
袁敦礼 | 院长 | 1946·08—1948·10 | - | |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 袁敦礼 | 校长 | 1948·10—1948·12 | - |
汤璪真 | 代校长 | 1948·12—1949·05 | - | |
黎锦熙 | 校务委员会主席 | 1949·05—1950·02 | - | |
北京师范大学 | 林砺儒 | 校长 | 1950·02—1952·09 | - |
陈垣 | 校长 | 1952·10—1971·06 | - | |
王梓坤 | 校长 | 1984·05—1989·05 | - | |
方福康 | 校长 | 1989·05—1995·05 | - | |
陆善镇 | 校长 | 1995·05—1999·07 | - | |
袁贵仁 | 校长 | 1999·07—2001·04 | - | |
钟秉林 | 校长 | 2001·04—2012·07 | - | |
董奇 | 校长 | 2012·07—2022·05 | - | |
马骏 | 校长 | 2022·05—2024·03 | - | |
参考资料: |
…更多「行政管理」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环境
乐育路
天使路位于校区东门,乌鸦聚集,排便频繁,给路过的师生带来困扰,稍不注意就会被粪便击中。为避免尴尬,许多人选择打伞或戴帽通行。因此,这条路被戏称为“天使路”。牡丹园
牡丹园位于主楼西侧,“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每年牡丹花盛开的时节,牡丹园都会成为校园里不可错过的观景之地。教八教十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友情况
著名学者
陈木法 | 刘昌明 | 方维海 | 程登科 |
阎崇年 | 莫言 | 于丹 | 瞿林东 |
顾明远 | 刘家和 | 林崇德 | 黄会林 |
王宁 | 李山 | - | - |
历史名人
梁启超 | 陈垣 | 鲁迅 | 李建勋 |
张贻惠 | 钱玄同 | 李大钊 | 黎锦熙 |
张耀翔 | 袁敦礼 | 杨秀峰 | 傅种孙 |
楚图南 | 黄药眠 | 钟敬文 | 武兆发 |
陆宗达 | 周廷儒 | 白寿彝 | 何兹全 |
汪堃仁 | 启功 | 陶大镛 | 黄祖洽 |
刘若庄 | 孙儒泳 | 刘伯里 | 郑光美 |
王炳照 | 童庆炳 | 李小文 | - |
人民公仆
王尔乘 | 魏礼群 | 赵元贞 | 邹铭 |
傅奎 | 贺东风 | 姚增科 | 吴道槐 |
黄文秀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