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
艺文
北京东岳庙是明清两代朝鲜使团的改服之所,朝鲜使臣著有至少15首咏北京东岳庙的诗,包括李穑(1327-1387年)、成伣(1439-1504年)、金锡胄(1634-1684年)、李世白(1635-1703年)、李晚秀(1752-1820年)的《东岳庙》,李颐命(1658-1723年)的《燕京次杜工部秦州杂诗(其十五)·东岳庙》,尹顺之(1591-1666年)的《燕京谩吟》等。
相关艺文有:
“行行得近朝阳门,歇鞍更衣日尚早。”(李恒福《东岳庙》)
“欲向都城聊暂憩,乍沾茶碗渴喉醒。”(金锡胄《东岳庙》)
“皇家制作思当日,使节驱驰住少时。”(李世白《东岳庙》)
“三日戊申,朝往东岳庙改服,舍轿骑马,入朝阳门,投玉河馆。”(全《槎行录》)
活动建设
节日活动
北京东岳庙每逢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会策划并实施形式多样的传统民俗活动。东岳庙庙会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庙会之一,也是北京庙会中的典型代表。雏形于元,形成于明,鼎盛于清。自元代东岳庙建庙时起,以东岳庙为依托,逐渐形成上至皇帝、下至普通民众参与的庙会,并包涵有民间信仰、民间商贸、民间娱乐等多方面内容的群众性活动和民间文化活动。
1999年,北京东岳庙庙恢复,并以一年一届文化庙会的形式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举办盛大的文化活动。延续了“福”文化的核心与特色,突出“祈福迎祥”的固有内容;组织恢复了与庙会有着深厚渊源历史的文会、武会;东岳庙庙会的娱乐性和集市性经过历年庙会的经营也进一步加强,满足着人们的需求。同时文化讲座、展览等新内容也成为庙会的重要组成并为民众所接受喜爱。春节庙会中的非遗项目体验等多种形式对未成年人进行美学培育、传统文化的灌溉。其中,“传承非遗 青少年手工技艺体验”是北京东岳庙春节庙会期间在西路新推出的一项活动,这是一个将北京民间工艺大师与青少年面对面沟通与接触的活动。非遗传承人传授面人、中国结、拓碑、草编、毛猴、画风筝、画京剧脸谱、剪纸等民间手工技艺给青少年。
2007年6月,北京东岳庙庙会被列入第二批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6月,北京东岳庙庙会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2月10日至2月15日(农历癸巳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初六),第十二届北京民俗文化节暨第十五届北京东岳庙春节文化庙会在北京东岳庙举行。北京东岳庙“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荣获“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示范活动”称号。“端午节游园会”“重阳节游园会”被列入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过节大参考》重点推荐传统文化项目。
2012年6月21日,北京东岳庙举办了“端午民俗游”活动。
2013年9月18日至9月19日,北京东岳庙举办“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系列文化活动”。
2013年10月11日,北京东岳庙举办“我们的节日·重阳节系列文化活动”。
2016年8月6日,北京东岳庙举办“诗诵七夕‘巧’聚东岳”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
宗教活动
北京东岳庙是北京民众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明清以来,京城内外由各行各业组织的行会纷纷将祖师供奉在这里,围绕着祖师信仰进行建殿、立碑、祭祀、行业管理等活动,在东岳庙形成了以供奉鲁班、马王、喜神、药王、海神、仓神、灶神、文昌帝君等民间行业神为对象的殿宇集中分布的独特格局。
展览活动
北京东岳庙是北京民俗博物馆的所在地,具体展览信息详见词条北京民俗博物馆。
1999年11月15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夫妇参观北京东岳庙。
2008年8月7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携家人参观北京东岳庙。
2011年9月30日,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到北京东岳庙检查安全工作。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