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74年12月,蚌埠市博物馆正式成立,与蚌埠市文物管理处合署办公。
2008年,蚌埠市博物馆正式对社会实行免费开放政策。
2012年6月28日,蚌埠市博物馆新馆开始动工建设。
2015年6月1日,蚌埠市博物馆老馆正式关闭,馆藏文物准备搬家。12月26日,蚌埠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建成开馆。
2020年8月27日,蚌埠市博物馆实行文化惠民服务,推出免费定时讲解,同时逐步恢复团队讲解预约。
建筑布局
综述
蚌埠市博物馆总投资约3·4亿,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其中地上2·5万平方米,地下约9000平方米,总建筑高度34·1米,馆藏各类文物近两万余件(套)。博物馆是以蚌埠古代历史、近现代城市发展以及淮河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地方综合博物馆,分为“孕沙成珠——蚌埠历史文明陈列”、“流淌的文明——淮河历史文化陈列”两个常设展,“梳影宝鉴——馆藏精品铜镜展”、“翰墨丹青——馆藏精品书画展” 精品专题展,及“‘记忆流年’——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和“‘铲释天书’——考古体验厅”、“4d影院”特色专题展等,同时还有多个临时展厅。常设展厅
城市崛起•蚌埠近现代历史文化陈列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蚌埠受其影响,逐渐由古渡乡集,转变为安徽省的交通、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淮盐引岸,盐粮互市,都市之风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蚌埠的本地文化。抗战胜利后,1947年元旦,蚌埠成为安徽省首个省辖市。1949年3月,渡江战役总前委进驻孙家圩村,制定了整个战役的实施计划。解放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全市人民齐心协力,依托资源与交通优势,将蚌埠改造为皖北工业基地。 | |
孕沙成珠•蚌埠古代历史文明陈列蚌埠历史源远流长,三万年前,西尤遗址初现淮河流域人类活动的踪迹;七千年前,双墩刻划符号展现了中国文字的萌芽状态;五千年前,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填补了淮河流域文明传承的空白;四千年前,禹会诸侯于涂山,拉开了夏王朝建立的序幕;两千六百年前,钟离君柏墓揭开了神秘的钟离古国面纱;两千年前,垓下古战场风云骤起,奠定了强盛的汉王朝基石;六百年前,明朝开国元勋汤和荣归故里,赐葬曹山;明清时期,蚌埠社会逐渐成型。同治二年设三县司,蚌埠雏形初现。 | |
翰墨丹青•馆藏古代书画作品展蚌埠市博物馆书画藏品共千余件,其中淮河碑林移交作品300余件。此次展览分为《古代书画作品展》和《现当代名人名家书法展》两部分,古代书画作品主要以明清以来的新安画派、扬州画派、海上画派书画家的作品为主,其中不乏如查升、黄宾虹、汪采白等名家精品。而现当代名人名家书法展则以淮河碑林移交和大禹颂作品集为主要内容,体现了蚌埠地区及淮河流域书画整体面貌和艺术成就。 | |
梳影宝鉴•馆藏精品铜镜展中国铜镜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铜镜是用青铜浇铸,正面光滑可鉴,用于照容,反面则多祷有纹饰或文字,这些纹饰的图案造型与铭文,往往浓缩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观念与审美情趣,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品。蚌埠市博物馆藏镜500余面,涵盖战国至清代。馆藏精品铜镜展从铜镜纹饰、铭文、故事题材三个方面来解读铜镜的历史,旨在让观众了解铜镜鉴人鉴史鉴兴替之功用,赏析铜镜纹饰、铭文、典故之美感。 | |
流动的文明•淮河历史文化陈列淮河源于桐柏山,古时为“四渎”之一,是中国天然的南北分界线和文化过渡带。南北文化在此交融汇合,在历史画卷上闪烁着光芒。大禹导淮自桐柏,夏之兴也以涂山。楚文化东渐淮上,中国从此进入炎黄同尊,龙凤呈祥的时代;从大泽乡到垓下,淮河见证了秦汉的兴衰交替;汴渠连接京城与江南,成为隋、唐、北宋的生命线;黄河夺淮,洪灾肆虐,淮河流域承受着持久而巨大的苦难;朱元璋创立明朝,恢复华夏一统;淮扬都市文化,影响着明清社会的风尚演变。 | |
记忆流年•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蚌埠市博物馆为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设非遗展厅,其分为序、歌舞韵、淮水情、百业兴和后记五个部分,共展出蚌埠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7项。旨在通过这个展览,唤起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 | |
铲释天书•考古体验厅蚌埠市博物馆的考古体验厅主要展示考古学的相关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运用大量现场图片及文字材料,辅以声、光、电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还原考古原貌,展现考古现场,普通观众在互动与交流中认识考古学,了解考古学,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体验田野考古。此外,对于蚌埠地区的考古成就,展览以多种方式进行呈现,旨在让观众能够直观、系统地了解蚌埠地区的相关文化遗存,拓展市民的文化视野,进而更好地保护蚌埠地区珍贵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
临时展厅
百年辉煌——蚌埠市美术书法双年展2021年9月18下午,由蚌埠市委宣传部、蚌埠市文化和旅游局、蚌埠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蚌埠市博物馆(市美术馆)、蚌埠市书法家协会、蚌埠市美术家协会共同承办的《百年辉煌——蚌埠市美术书法双年展》经过半年的筹备,在馆内一楼展厅开幕,展期共一个月。 | |
溢彩茗香——安徽省文化艺术品交流中心茶具展2021年7月21日下午,蚌埠市博物馆与安徽省文化艺术品交流中心联合推出“溢彩茗香——安徽省文化艺术品交流中心茶具展”在蚌埠市博物馆一楼临展厅展出。本次展览精选安徽省文化艺术品交流中心收藏的清代至20世纪中叶的茶具共100余件/套,展览展期共一个月。 | |
风从广州来——清代外销艺术品展2021年4月23日上午,由蚌埠市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风从广州来——清代外销艺术品展》在蚌埠市博物馆一楼临时展厅展出。本次展览共展出鸦片战争博物馆藏精品文物119件(套),主要有清代销往西方广彩瓷、广绣、广雕、银器、名片盒、外销扇子和外销通草画等,展览展期共一个月。 |
馆藏文物
蚌埠市博物馆共有各类文物藏品一万余件,既有数十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丰富遗物,也有进入历史文明时期各个朝代的陶瓷器、青铜器、玉器、书画及古籍善本等。
同治三年江南长江水师提督银印尺寸:长10·8厘米,宽10·8厘米,高9·1厘米印面为长方形,虎形钮。虎作蹲踞长啸状。虎通身雕刻兽毛纹饰,头刻一“王”字。印文用满、汉两种文字并刻,汉文为柳叶篆“江南长江水师提督之印”。印背亦用满、汉两种文字篆刻,汉文楷书“江南水师提督之印礼部造”。印之左右两面分刻“同治三年九月口日”。 | |
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尺寸:头高6·3厘米,面宽6·5厘米,厚2·9厘米头后部残,颈部以下残,左耳残。陶像造型眉弓突出,圆眼,鼻小巧,嘴角微微上翘,面带微笑状。脸颊两侧各有连成一线的五个戳刺的圆点,额头正中有一椭圆形的同心圆,耳垂有有穿孔。此件文物为中国国内已发现的“雕题,纹面”的最早实物例证。 | |
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盖罐尺寸:口径15·6厘米,底径18·6厘米,腹径33厘米,高47·5厘米小口,有盖,圆盖鼓顶,内有子口,高颈,斜宽肩,鼓腹,双兽耳,矮圈足。纹饰分为六层,颈部饰波涛潮水纹。上肩饰俯莲纹,莲瓣中间填绘杂宝图案。下肩绘环带式缠枝莲。上腹画四季缠枝花卉,下腹绘忍冬纹和仰莲纹。盖饰俯莲纹,边绘金钱纹。该器体形硕大,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色泽浓艳,为元青花中的精品。 | |
青铜罍尺寸:口径19·7厘米,腹径40厘米,通高43·9厘米,罩上口径27·3厘米,圈足径19厘米青铜器,罍造型比较特殊,平口,方唇,短粗颈,球腹,平底一周外凸形平底矮圈足。气口上端有一活动式敞口透空蟠虺纹罩,圈座罩中空,其底部内有一周凸棱可以置盖。肩部附两对不同形状的龙形或鸟兽形镂空附耳,底部另装三个镂空禽鸟足。器身铸饰四方连续蟠螭纹和间隔是以凸出器表小圆柱。 | |
寿州窑青釉四系盘口壶尺寸:口径12厘米,底径11·8厘米,高35厘米盘口,长颈,鼓腹下敛,平底。肩部有四个桥形竖纽。壶身有模印草叶纹四层。通体施青釉至下腹部,釉色透明,并有细小开片,腹下部有流釉20多处。 |
文化活动
活动建设
2021年4月24日,蚌埠市博物馆在馆内二楼双墩遗址展厅举行了“陶然童心 探绘双墩”青少年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将传统的知识课堂搬进展厅中,并借助多媒体设备,多维度立体化将馆内文物资源普及给青少年儿童。
学术研究
2017年3月1日,蚌埠市博物馆独立承担的科研项目:《蚌埠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控解决方案》,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正式实施。
所获荣誉
2018年9月,经中国博物馆协会决定,蚌埠市博物馆获批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2020年12月,蚌埠市博物馆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作用价值
蚌埠市博物馆是蚌埠市进行古代历史文明和现代精神文明教育的场所,是反映蚌埠市历史沿革的实物。自2008年对社会实行免费开放政策以来,截至到2014年,共接待观众约达3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16万人次;同时还引进、联办各种临时性展览。蚌埠市博物馆探索开展向未成年人的宣传教育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第二课堂。同时,利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制作展板和各类宣传图册送进学校、街道、社区,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
机构设置
一、行政部门
(一)办公室。综合协调各部室工作,具体负责博物馆日常事务。
(二)人事财务部。具体负责博物馆年度财务预决算,日常财务管理。
(三)安全保卫部。负责日常安全工作,消防安全管理、维护更新消防设施,各类展览、活动、文物押运等安全保卫任务。
二、业务部门
(一)保管部。负责文物库房管理,接收考古发掘、捐赠和移交的文物,配合陈列布展工作。
(二)陈列部。负责全馆常设陈列展览的形式设计、布展等日常管理,负责展厅展项展品的日常维护等。
(三)社会教育部。负责展厅开放管理、讲解服务等,组织、策划、实施本馆的对外宣传工作,拓展、加强及维护同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之间的联系。
(四)学术研究部。负责馆办刊物编辑出版发行等事务,负责拟定博物馆学术研究规划并组织实施,为博物馆发展提供学术支撑和咨询服务。
(五)信息工程技术部。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利用我市与文物、博物馆事业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建立、管理、维护文物资料信息库以及网站的建立、维护与档案室管理等。
(六)文物管理部。负责文物日常管理工作,积极有效制止破坏文物或违犯文物法律、法规的行为,履行文物行政执法职能。
(七)文物保护部。负责文物日常保护工作,以考古调查、清理发掘等方法对我市地下埋藏文物进行保护,防止工程项目实施对地下文物的人为损毁;对地面文物尤其文物保护点和各级文保单位予以“四有”保护。
参观信息
地址:蚌埠市蚌山区东海大道市民广场西侧。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领票、入场),周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闭馆。
票价:实行免费参观,并提供展览资料、讲解、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