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明代前此处建有用于调节水流的小型碶闸设施,后改建为木构平桥,得名"大仿桥"。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建为五洞石环桥,改称"太平新桥"。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石桥坍塌后,历时六年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成钢质梁架平桥,正式定名"方桥"。该桥全长72米、宽5米,采用钢桁架结构横跨三江交汇口,成为沟通两岸的重要枢纽。
2007年因结构老化及自然侵蚀,钢质方桥完全损毁,结束其百年通行历史。原址现存桥基遗迹与水文观测设施。
地理环境
原桥位于奉化区江口街道方桥村东北角,地处县江、剡江、东江三江交汇的冲积平原。该区域河道纵横,历史上因水运需求形成聚落,桥梁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桥址东侧1·2公里处为宁波轨道交通琎琳站,西岸接滨县江生态绿地。三江交汇处现存古河道护岸石砌遗存,部分采用明代条石错缝砌筑工艺。
现代规划
2020年12月,宁波南部新城jk05-01-02e、jk05-01-02g地块开发规划明确要求在县江西岸建设步行桥。新桥位于原方桥旧址西南方向800米,设计为钢结构景观桥,主要连通地铁琎琳站与滨江休闲绿带。
新建步行桥延续了方桥作为交通节点的历史功能,桥体设计融入传统桥梁文化元素。项目规划强调与周边生态绿地的空间衔接,形成"桥-水-城"三位一体的景观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