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医专百科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anqing medical college),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集贤北路1588号,主管部门安徽省教育厅,是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43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立煌高级助产护士职业学校”。1945年,易名“安徽省立立煌高级医事职业学校”;次年,迁至合肥,改名“安徽省立高级医事职业学校”,后又迁至安庆,更名“安徽省立安庆高级医事职业学校”。1952年,定名“安徽省安庆卫生学校”。1958年至1962年,经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安庆医学专科学校,与安庆卫校两校一址,统一管理并独立举办专科教育。1993年作为安徽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安庆教学点开展专科教育。2000年,学校开始与安徽医科大学联合举办护理和药学高职专业,2007年独立升格为专科学校。从2011年开始,学校承办内地新疆中职班,2015年,作为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安庆学习中心,承办药学、护理学本科专业。2020年,学校获批安徽省首批“专升本”培养单位。2021年,获得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2023年,获得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称号。
截至2024年1月,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园面积734亩,设有8个二级学院,开设31个普通专科专业;有专任教师619人,全日制在校生10811人。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基础医学院等8个教学部门。有国家级专业4个,省级特色、示范专业7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
历史沿革
1943年,安徽省“省立立煌高级助产护士职业学校”建立。
1945年,开办药剂专业,开安徽省药学教育之先河,易名“安徽省立煌高级医事职业学校”。
1946年,学校随省政府迁至合肥,改名“安徽省立高级医事职业学校”。后因校舍不适用,又迁到安庆,更名“安徽省立安庆高级医事职业学校”。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月,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开设31个普通专科专业。
系(部) | 专业名称 |
---|
医学院 | 临床医学 |
康复治疗技术 |
医学影像技术 |
医学检验技术 |
中医学 |
公共卫生管理 |
预防医学 |
药学院 | 药学(全日制专升本) |
药学 |
中药学 |
药品经营与管理 |
药物制剂技术 |
生物制药技术 |
药品生产技术 |
药品质量与安全 |
食品营养与检测 |
保健品开发与管理 |
护理学院 | 护理 |
助产 |
老年保健与管理 |
基础医学院 | ---- |
公共基础学院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继续教育学院 | 护理 |
药学 |
临床医学 |
口腔医学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619人,其中,高级职称221人、硕士以上学历220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8个,省级教学名师12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坛新秀2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省高校拔尖人才项目38项。
类别 | 名称 |
---|
安徽省教学名师 | 胡忠亚、毛小明、李济平、陈方军 |
安徽省优秀教师 | 李济平、余江萍、毛小明 |
安徽省教坛新秀 | 储彬林、汪瑞、马允 |
安徽省教学团队 | 护理学专业教学团队(余江萍,2010年) |
教学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科研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获批省级工程中心、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教育部产学研创新基金项目、省临床医学转化专项等重点项目多项。。
2019年,学校校长李卫平获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立项建设省级科学研究项目12项;教师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一类sci论文4篇),申请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校园文化
学校以亭子图案为校徽,颜色则采用体现生命与健康、繁荣与兴旺的绿色,寓意学校的事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精神文化
校训
释义:品德是做人之本,学子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让“仁德”成为个人的基本遵循,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少说多做,多行好事,一点一滴地取得进步。锤炼出宽广胸怀和健全人格,让品德之光照亮人生航程,同时提升科学文化素质,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自尊自爱、自律自强,把自己造就成一个大气、大写的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截至2025年5月)职务 | 姓名 |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朱庆丰 |
党委副书记 | 张仕庆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陈燚 |
副校长 | 毛以成 |
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 朱雯 |
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 | 陈琪 |
党委委员、药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 刘毅 |
党委委员、组织人事处处长、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兼) | 曹怀 |
参考资料: |
学校荣誉
时间 | 所获荣誉 |
---|
2021年1月17日 | 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 |
全国文明单位 |
模范职工之家(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 |
公众号主体介绍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安庆医专是由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anqing medical college),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集贤北路1588号,主管部门安徽省教育厅,是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43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立煌高级助产护士职业学校”。1945年,易名“安徽省立立煌高级医事职业学校”;次年,迁至合肥,改名“安徽省立高级医事职业学校”,后又迁至安庆,更名“安徽省立安庆高级医事职业学校”。1952年,定名“安徽省安庆卫生学校”。1958年至1962年,经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安庆医学专科学校,与安庆卫校两校一址,统一管理并独立举办专科教育。1993年作为安徽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安庆教学点开展专科教育。2000年,学校开始与安徽医科大学联合举办护理和药学高职专业,2007年独立升格为专科学校。从2011年开始,学校承办内地新疆中职班,2015年,作为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安庆学习中心,承办药学、护理学本科专业。2020年,学校获批安徽省首批“专升本”培养单位。2021年,获得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2023年,获得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称号。
截至2024年1月,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园面积734亩,设有8个二级学院,开设31个普通专科专业;有专任教师619人,全日制在校生10811人。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基础医学院等8个教学部门。有国家级专业4个,省级特色、示范专业7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
历史沿革
1943年,安徽省“省立立煌高级助产护士职业学校”建立。
1945年,开办药剂专业,开安徽省药学教育之先河,易名“安徽省立煌高级医事职业学校”。
1946年,学校随省政府迁至合肥,改名“安徽省立高级医事职业学校”。后因校舍不适用,又迁到安庆,更名“安徽省立安庆高级医事职业学校”。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月,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开设31个普通专科专业。
系(部) | 专业名称 |
---|
医学院 | 临床医学 |
康复治疗技术 |
医学影像技术 |
医学检验技术 |
中医学 |
公共卫生管理 |
预防医学 |
药学院 | 药学(全日制专升本) |
药学 |
中药学 |
药品经营与管理 |
药物制剂技术 |
生物制药技术 |
药品生产技术 |
药品质量与安全 |
食品营养与检测 |
保健品开发与管理 |
护理学院 | 护理 |
助产 |
老年保健与管理 |
基础医学院 | ---- |
公共基础学院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继续教育学院 | 护理 |
药学 |
临床医学 |
口腔医学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619人,其中,高级职称221人、硕士以上学历220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8个,省级教学名师12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坛新秀2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省高校拔尖人才项目38项。
类别 | 名称 |
---|
安徽省教学名师 | 胡忠亚、毛小明、李济平、陈方军 |
安徽省优秀教师 | 李济平、余江萍、毛小明 |
安徽省教坛新秀 | 储彬林、汪瑞、马允 |
安徽省教学团队 | 护理学专业教学团队(余江萍,2010年) |
教学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科研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获批省级工程中心、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教育部产学研创新基金项目、省临床医学转化专项等重点项目多项。。
2019年,学校校长李卫平获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立项建设省级科学研究项目12项;教师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一类sci论文4篇),申请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校园文化
学校以亭子图案为校徽,颜色则采用体现生命与健康、繁荣与兴旺的绿色,寓意学校的事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精神文化
校训
释义:品德是做人之本,学子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让“仁德”成为个人的基本遵循,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少说多做,多行好事,一点一滴地取得进步。锤炼出宽广胸怀和健全人格,让品德之光照亮人生航程,同时提升科学文化素质,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自尊自爱、自律自强,把自己造就成一个大气、大写的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截至2025年5月)职务 | 姓名 |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朱庆丰 |
党委副书记 | 张仕庆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陈燚 |
副校长 | 毛以成 |
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 朱雯 |
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 | 陈琪 |
党委委员、药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 刘毅 |
党委委员、组织人事处处长、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兼) | 曹怀 |
参考资料: |
学校荣誉
时间 | 所获荣誉 |
---|
2021年1月17日 | 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 |
全国文明单位 |
模范职工之家(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