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郑州大学牵头和参与建设1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资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地下工程灾变防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华汉字文明研究中心等平台。学校入选“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第一批协同攻关创新平台组成单位。牵头和参与建设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等16家省实验室,以及抗疲劳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等5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学校作为主要建设单位,负责河南省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拥有10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机构级别 | 机构名称 | |
---|---|---|
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单位) | 代谢紊乱与食管癌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 |
关键金属选冶与高纯制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 ||
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依托单位) |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优化与cae软件全国重点实验室 | |
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 | ||
棉花生物育种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 ||
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 | ||
智能矿山重型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 | ||
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 ||
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 | ||
稀有金属特种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 | ||
其他国家级重点科研机构 | 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 | |
橡塑模具计算机辅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
重大基础设施检测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
绿色选冶与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
低碳环保材料智能设计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电子材料与系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微纳成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细胞与基因治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地下基础设施非开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 ||
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 | ||
国家大学科技园 | 郑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 |
部委级重点科研机构 | 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材料成型及模具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药物关键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关键金属矿产超常富集提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特殊环境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 | 纤维复合建筑材料与结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先进功能材料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智能集群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教育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 | |
化工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 石油和化工行业高性能尼龙工程塑料工程实验室 | |
地方牛羊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 | 河南伏牛山站(森林)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 | |
重点人文社科研究机构 | 中华汉字文明研究中心 | 郑州大学东盟研究院 |
郑州大学检察公益诉讼研究院 | 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 | |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郑州大学分中心 | 新华通讯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 | |
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 | 郑州大学埃及研究中心 | |
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 |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郑州大学) | |
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 |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虚拟教研室 |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 郑州大学自然资源法研究所 | |
清华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郑州大学分中心 | 亚洲遗产档案中心(郑州中心) | |
郑州大学国际荷球发展研究中心 | 中国文选学研究会 | |
郑州大学影视创作与研究中心 | 中国皮影教学与研究基地 | |
中国智力和发展性残疾分级、评估与康复(运动)重点实验室 | 郑州大学 “中华源”考古实验室 | |
郑州大学河南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 郑州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 | |
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 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 | |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 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 |
郑州大学考试与人才测评研究中心 | 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 | |
河南省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基地 | 郑州大学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实验室/河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 | 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 |
抗疲劳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 | ||
嵩山实验室 | 黄河实验室 | |
龙门实验室 | 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 | |
平原实验室 | 中原纳米酶实验室 | |
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 | 中原纯化制程实验室 | |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离子束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 |
河南省过程传热与节能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 | |
河南省工程材料与水工结构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免疫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
河南省晶态分子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消化肿瘤影像重点实验室 | |
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 河南省高等学校分子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 河南省高等学校离子束诱变育种与生物效应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
河南省高等学校信息网络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 河南省高校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 |
河南省高校食管癌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 河南省高等学校高分子材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 |
河南省高等学校磨具、材料工程及装备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 河南省高等学校应用化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 |
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生物质资源化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截至2025年7月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4月,五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课题206项。2023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计479项。
截至2021年11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郑州大学何季麟院士主持完成“平板显示用高性能ito靶材关键技术及工程化”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项目建成了完善的ito靶材研发平台和生产线,生产的ito靶材在国内首次成功应用于京东方高世代tft线,完全可替代进口,解决了关键技术及制造“卡脖子”的问题。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在1类新药阿兹夫定研发、金刚石光电材料研究、磁约束热核聚变基础理论研究、车用燃料乙醇生产的关键技术及开发应用研究、非开挖工程技术和装备、“一步法”固相合成半芳香的高效制备技术、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和催化工艺、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治理与毒性减排关键技术及装备、钢纤维混凝土特定结构计算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生物遗传与表观遗传研究、植物油菜素内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隋唐史研究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含科普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
获奖人 | 获奖 |
申长雨 | 主持完成的“橡塑制品成型模具设计中的关键力学问题和计算方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7年因研制出特殊环境下的高抗冲击性、防辐射和高光谱透过率的宇航员出仓面窗制品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励 | |
刘敏珊、董其伍 | 主持完成的“新型高效纵流壳程换热设备现代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赵清香 | 主持完成的“十二碳二元酸合成尼龙1212工业生产研究”获杜邦科技创新奖 |
高丹盈 | 申报的《钢纤维混凝土特定结构计算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郑州大学图书馆由原郑州大学图书馆、原郑州工业大学图书馆、原河南医科大学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共拥有一个新校区中心馆和三个老校区分馆,拥有“郑州大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郑州大学周易与古代文献研究所”、“黄河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等校级机构。
截至2023年9月,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731·23万册,电子图书338·2688万册,拥有电子期刊271·83万册,学位论文1378·60万册,音视频113377·0小时,中外文数据库169个。图书馆拥有书库和阅览室30余个,阅览座位7000余个,每周开馆时间达105小时,网络资源全天候为全校师生服务。
学术期刊
郑州大学设有学报编辑部,涵盖大学期刊和学报,主要出版期刊《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和《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此外,学校还出版《偏微分方程》《磷肥与复肥》《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河南省外科学杂志》等期刊。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60年,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史学、图书情报学、文学、语言学、新闻学等方面的学术性文章,设有“人学研究”、“环境资源法研究”、“书简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等栏目。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曾连续四届获河南省优秀社科期刊暨“河南社科期刊二十佳”称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原《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原《河南医科大学学报》)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郑州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1957年创刊,刊名为《河南医学院学报》,1986年随学校更名改名为《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河南医科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及郑州大学合并成立新郑州大学,2002年刊名变更为《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设有“特约述评”、“食管癌研究”、“系列研究”、“论著”、“应用研究”和“研究快报”等栏目。全年刊发约220篇文章。先后入选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2020年和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创刊于1962年,原刊名为《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郑州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主要刊登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工程科学、材料科学、电气工程科学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该报所发表的论文被《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并被美国《数学评论》《化学文摘》《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ebsco数据库》、德国《数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日本《jst数据库》、波兰《哥白尼索引》等国际性文摘杂志收录或评论。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创刊于1980年,原名《郑州工学院学报》、《郑州工业大学学报》,是郑州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主要刊登计算机、机械、动力、控制科学、水利、电气、土木、交通、环境、通信、化工、材料等工程学科以及交叉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该刊多次获得全国高校优秀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执行优秀期刊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优秀团队、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河南省高校优秀自然科学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等荣誉。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已经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vinitiran)、英国《科学文摘》(inspec)、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数学评论》(mathscinnet)、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美国《艾博思科》(ebsco)等8家国外著名文摘以及国内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理工农医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开放平台》、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ta)、《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机械工程文摘》《电子科技文摘》等20多家国内文摘、数据库长期收录。
《磷肥与复肥》
《磷肥与复肥》创刊于1985年,由郑州大学与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主办,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学术期刊。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