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市潼南中学校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重庆市潼南中学校办学历史

重庆市潼南中学校

办学历史

鉴亭书院

潼南中学始源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其前身为“鉴亭书院”;书院因附近的大佛寺旁有宋人魏了翁读书台“鉴亭”而得名。

光绪时期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废科举、办学堂,鉴亭书院改为初等小学堂。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升为高等小学堂。

民国时期

民国三年,学校更名为“潼南县高等小学校”。

民国十三年(1924年),县教育会云议倡设初级中学,县知事范志文聘任杨鼎新为筹备主任,是年9月,正式开办,定名“潼南县初级中学校”,校址设在鉴亭书院(原高等小学堂迁移镇内),当年招收新生100人。

民国十四年(1925年),获省教厅立案。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学校开始增设高中班。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四川省文教厅批准更名为“潼南县立中学校”。至1949年冬止,潼南中学共招初中生42届,毕业37届;高中共招生10届,毕业5届。

合并时期

1950年4月,潼南县立女中和私立潼光中学并入潼南中学。1951年10月,学校恢复校长负责制。

1951年12月26日,中国教育工会潼南中学委员会正式成立。

潼南中学

1953年,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定名为四川省潼南中学。

至“文革”初期止,潼南中学初中毕业共51个班,约2500人;高中毕业35个班,约1700人。高中升大学比例为50%左右。

1966年6月,“文革”开始。

1970年1月,潼南中学“革委会”成立;6月,潼南中学开始复课。

1973年10月22日,学校出版校报《学习生活》。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此时,中国教育工会潼南中学工会得以恢复。

1982年2月,学校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重点中学。

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学校于1998年更名为重庆市潼南中学校。

1999年,重庆市人民政府确认潼南中学为重庆直辖市首批重点中学。

2000年10月,潼南师范学校合并入潼南中学。

2009年,潼南县政府收购原私立翰林中学,并于2010年2月交付潼南中学使用,成立“潼南中学江北校区”。

2016年,潼南中学校被命名为重庆市艺术特色学校。2016年7月11日,以潼南中学校江北校区为校址,设初中部、高中部,成立“重庆市潼南第二中学校”。潼南中学校保留老校区,不设初中部,只办高中。

2024年7月,加入中西部县域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联盟。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