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大学法学院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重庆大学法学院办学条件

重庆大学法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3月,学院设有9个教学系,开设法学、知识产权2个本科专业。

教学系:理论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知识产权法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3月,学院有专业教师72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5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比85%以上,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占比70%以上;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特支计划1人,重庆市英才计划学者2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2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重庆市“十大法治人物”1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法学专家2人、提名1人,重庆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工作人才1人,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2人。

学院教师中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全国性二级学会会长(副会长)、省部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及专家顾问等职务的达近30人次,其中担任全国二级学会会长1人、副会长6人、省部级机构专家顾问9人。被聘为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法律顾问2人,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1人,重庆市人大立法咨询专家7人,市政府立法评审委员会委员4人,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及中基层人民法院咨询专家人次20余人次,区县党政部门法律顾问10余人次,重庆仲裁委员会仲裁员20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黄锡生等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黄锡生、秦鹏等

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黄锡生等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3月,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立项建设项目1个,重庆市高校特色专业1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建设专业1个,法学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5门。与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等60余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重庆、四川、广东、贵州、陕西等地建立法学教育实习基地32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

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立项建设项目:法学

重庆市高校特色专业:法学

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建设专业:法学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3月,学院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多项。2000年以来主编出版各类专业教材50余部,包括:《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系列课程教材》《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划教材》《高等学校法学核心课程教材系列》《21世纪法学通用教材》《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新时代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系列教材》等。《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丛书入选国家“十三五”重点规划出版图书。2017年以来,学院jessup辩论队连续四年在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中三次获全国一等奖、一次获全国二等奖,两次获得进军美国华盛顿全球总决赛的资格。在第58届philip·c·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的全球总决赛中,获得全球最佳书面诉状排名第九名,亚洲及中国参赛队伍并列第一名。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3月,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1个,重庆市“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学科1个,法学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11名第17位,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类。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法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法学

专业硕士学位类别:法律

重庆市“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学科:法学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