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历史
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她与丽水师范教育共生;与时俱进,坚持创新和开拓性的实践,对同时代的学校起到了示范和指导作用。她的前身是1915年创建的“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跨过了100年,她已发展成为浙江省的一所颇有声誉的九年一贯制的窗口示范学校。在这个充满温馨的摇篮里,培育出了无数人才,遍布海内外。历经了悠悠岁月的磨练,她终于从一只“丑小鸭”,变成了令人羡慕的“白天鹅”。
坎坷历程,令人叹止——
1915年3月“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设立“附属小学 ”。他诞生了。
1923年6月,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合并到省立第十一中学,师范称师范部,附属小学由十一中管辖。并定9月7日为学校纪念日。
1933年,“浙江省立第十一中学” 改名为“浙江省立处州初级中学”。十一中附小亦随其改名为“处州中学附属小学”。
1936年,“处州中学附属小学”增设两个分部。
1938年,因县城屡遭敌机轰炸,附小二分部迁至白善。三分部分迁三处:①吴弄口;②水阁;③九龙。
1942年,日寇进犯丽水,学校又从碧湖高溪迁至庆元大际村庆恩寺办学。敌退后,学校于9月迁回丽水。
1944年,“处州中学附属小学”易名为“省立处州小学“。同年,“处州中学”兼设师范和附设小学的历史结束。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浙江省教育厅决定重建“浙江省立处州师范学校”,校址在云和瓦窑。1946年2月正式开学,有普师、简师、并附设小学和民众教育馆。1946年,“处州师范附属小学”在云和箬溪镇的黄水碓办学(今云和中学的校址上)。
1947年,“处州师范附属小学”又搬迁,在云和县孔庙明伦堂办学(今云和县东方小学的校址上)。
1949年8月,附属小学搬回丽水后,“箬溪小学”从别处搬到了云和孔庙,在原“处州师范附属小学”的校址上办学,直至发展成为“云和县实验小学”。
1949年7月,“处州师范”从云和县搬迁回丽水县三岩寺,在原英士大学旧址办学。
1950年上半年,处州师范在丽水建国小学的基础上,重建“处州师范附属小学”。定名为“浙江省立处州师范小学部”。下半年,小学部在三岩寺岗林村,设立了处州师范附属小学部的分部。
1953年10月,省教育厅决定将“处州师范”改称为“浙江省丽水师范学校”。“处州师范附属小学”也随之改称为“浙江省丽水师范附属小学”,并搬迁至丽水中山街418号。
1966年,文化大革命。
1968年3月,“丽水师范附属小学”改名为“工农‘五·七’六校”。
1973年3月,“工农‘五·七’六校”改名为“丽水师范附属小学”;之后,又改名为“丽水师专附属学校”。
1985年5月,“丽水师专附属学校”再次改名为“丽水地区实验学校”。
1999年,丽水拆地建市后,学校改名为“丽水市实验学校”。
2024年12月20日,丽水市实验学校初中部《朝花》社刊在阔别十年后重启!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