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2月,浙江工业大学设有27个二级学院,另有独立学院——之江学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64个,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门类。
学院 | 本科专业 |
---|---|
化学工程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应用化学 | |
能源化学工程 | |
安全工程 | |
生物工程学院 | 生物工程 |
生物技术 | |
药学院 | 制药工程 |
药学 | |
中药学 | |
生物制药 | |
环境学院 | 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
车辆工程 | |
机器人工程 | |
工业工程 | |
物流工程 | |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 |
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通信工程 | |
自动化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
机器人工程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
网络工程 | |
数字媒体技术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
物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应用物理学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 |
财务管理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工程管理 | |
经济学院 | 国际经济 |
贸易和金融学 | |
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 教育技术学(师范)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师范) | |
机械工程(师范) | |
应用心理学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日语 | |
人文学院 | 广告学 |
广播电视学 | |
汉语言文学 |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
设计与建筑学院 | 城乡规划 |
建筑学 | |
工业设计 | |
环境设计 | |
视觉传达设计 | |
公共艺术 | |
数字媒体艺术 | |
法学院 | 法学 |
公共管理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 |
行政管理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国际学院 | - |
健行学院 (健行书院) | 健行学院实验班(人文社科) |
健行学院实验班(理工) | |
健行学院实验班(分子化学工程) | |
健行学院实验班(智能科学) | |
创业学院 | - |
继续教育学院 | - |
能源与碳中和科教融合学院 | - |
地理信息学院 |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
之江学院 | - |
体育军训部 | - |
资料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此表格为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5月)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2月,浙江工业大学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一级学科未覆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3个;建有博士后流动站13个。入选省“登峰学科”1个、“优势特色学科”5个、“一流学科”9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药理学与毒物学、社会科学总论、临床医学、地球科学、物理学等12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其中化学、工程学等2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
类别 | 名称 |
---|---|
博士后流动站 | 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药学、应用经济学、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
资料来源:浙江工业大学 |
学科门类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授权类别 | |||
---|---|---|---|---|---|---|
02 经济学 | 202 | 应用经济学 | 博士一级 | |||
07 理学 | 701 | 数学 | 博士一级 | |||
702 | 物理学 | 博士一级 | ||||
08 工学 | 802 | 机械工程 | 博士一级 | |||
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博士一级 | ||||
807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博士一级 | ||||
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博士一级 | ||||
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博士一级 | ||||
814 | 土木工程 | 博士一级 | ||||
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博士一级 | ||||
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博士一级 | ||||
835 | 软件工程 | 博士一级 | ||||
836 | 生物工程 | 博士一级 | ||||
10医学 | 1007 | 药学 | 博士一级 | |||
12 管理学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博士一级 | |||
1202 | 工商管理学 | 博士一级 | ||||
资料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截至2024年11月) |
专业学位代码 | 专业学位名称 | |
---|---|---|
854 | 电子信息 | |
855 | 机械 | |
856 | 材料与化工 | |
858 | 能源动力 | |
860 | 生物与医药 | |
资料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截至2024年11月) |
硕士点
学科门类 | 学科名称 | 授权类别 |
---|---|---|
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 硕士二级 |
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硕士一级 |
法学 | 法学 | 硕士一级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硕士一级 | |
教育学 | 教育学 | 硕士一级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硕士一级 |
外国语言文学 | 硕士一级 | |
新闻传播学 | 硕士一级 | |
理学 | 数学 | 硕士一级 |
物理学 | 硕士一级 | |
化学 | 硕士一级 | |
微生物学 | 硕士二级 |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硕士二级 | |
工学 | 机械工程 | 硕士一级 |
光学工程 | 硕士一级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硕士一级 |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硕士一级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硕士一级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硕士一级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硕士一级 | |
建筑学 | 硕士一级 | |
土木工程 | 硕士一级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硕士一级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硕士一级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硕士一级 | |
城乡规划学 | 硕士一级 | |
软件工程 | 硕士一级 | |
生物工程 | 硕士一级 | |
医学 | 药学 | 硕士一级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硕士一级 |
工商管理 | 硕士一级 | |
公共管理 | 硕士一级 | |
交叉学科 | 设计学 | 硕士一级 |
资料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截至2024年5月) |
专业学位代码 | 专业学位名称 |
---|---|
0251 | 金融 |
0254 | 国际商务 |
0351 | 法律 |
0451 | 教育 |
0453 | 国际中文教育 |
0454 | 应用心理 |
0552 | 新闻与传播 |
0854 | 电子信息 |
0855 | 机械 |
0856 | 材料与化工 |
0857 | 资源与环境 |
0858 | 能源动力 |
0859 | 土木水利 |
0860 | 生物与医药 |
0951 | 农业 |
1055 | 药学 |
1056 | 中药 |
1251 | 工商管理 |
1252 | 公共管理 |
1253 | 会计 |
1256 | 工程管理 |
1351 | 设计 |
资料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截至2023年) |
类别 | 学科名称 |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工业催化 |
全球esi前1% | 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药理学与毒物学、社会科学总论 |
全球esi前1‰ | 化学、工程学 |
资料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截至2025年2月) |
一流学科类别 | 学科名称 | 所在学院 |
---|---|---|
省登峰学科(1个)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化学工程学院 |
省优势特色学科(5个) | 工商管理学 | 管理学院 |
机械工程 | 机械工程学院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信息工程学院 | |
生物工程 | 生物工程学院 | |
省一流学科a类(7个)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学院 |
药学 | 药学院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土木工程 | 土木学院 | |
应用经济学 | 经济学院 | |
物理学 | 理学院 |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机械工程学院 | |
省一流学科b类(2个) | 中国语言文学 | 人文学院 |
设计学 | 设计与建筑学院 | |
资料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截至2020年)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2月,浙江工业大学教职工3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400余人。拥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22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6人。
截至2024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现有在校教职工3378人,其中专任教师2488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
类别 | 名录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包刚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高翔、沈寅初、郑裕国、杨小牛、高从堦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程惠芳、王万良、肖瑞峰 |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王化成、李小年、高翔、吴宝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张士汉、高翔、王建国、纪红兵、陶新永、蔡袁强等 |
浙江省特级专家 | 徐振元、张立彬、李小年、丁玉庭 、包刚、姚建华、许丹倩、蔡袁强、高翔、刘化章、肖瑞峰、何水法、许丹倩 |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 吴宝、刘育京、冯宇、张文安、曾玲玲 |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 王建国、陈小龙、薛亚平、王亚军等 |
截至2024年5月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2月,浙江工业大学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含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专业21个,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有“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4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优秀研究生课程30门,省级现代产业学院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3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3个,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5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4门、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23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52门。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药学、制药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财务管理、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英语、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汉语言文学、城乡规划、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建筑学、视觉传达设计、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生物制药、中药学、环境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物流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日语、公共艺术、法学 |
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 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建筑学、网络工程、工程管理 |
国家级一流课程 | 电力电子技术、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房地产营销策划虚拟仿真实验、荧光蛋白的中试发酵生产虚拟仿真实验、智慧电力园区—运行控制虚拟仿真实验、中国古代文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微生物学、组织行为学、现代控制理论、设计基础(形态)、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公共管理素质拓展、工程经济、人工智能导论等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原理、中国古代文学史、基础化学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工程经济、现代控制理论、生物工程设备、基础化学实验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化学化工、机械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再生资源利用与加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 | 数字化制造产业学院 |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 信号与系统、物理化学、先进制造技术 |
截至2024年 |
教学成果
2022-2023学年,浙江工业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其中高等教育(本科)1项、高等教育(研究生)2项、职业教育二等奖1项;以第二完成单位获职业教育一等奖1项,以第三完成单位获高等教育(本科)二等奖1项。
获奖时间 | 项目名称 | 获奖结果 |
---|---|---|
2023年 | 《三维耦合三链融合,培养生物产业工程科技创新人才》 | 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23年 | 《以“两个基地”建设引领的“立地登峰”机械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国家级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23年 | 《国之问研知趣志致远——地方高校社科类研究生学术志趣培养探索与实践》 | 国家级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23年 | 《分类育训、多元共培、研讨生成的中职名师数字化培养创新与实践》 | 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2月,学校后与35个国家的180余所海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其中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大学等世界百强高校26所。
截至2024年,浙江工业大学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即:与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合作的国际贸易与金融硕士学位项目;与瑞典布莱京厄理工大学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项目、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项目,有100多个国际合作伙伴,分布全球30多个国家,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欧文分校、河滨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一批世界高水平大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