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下设4个系,有4个本科专业。
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
师资力量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工84人,其中专任教师64人(含双肩挑)。教师队伍中有正高级职称(含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3人、副高级职称(含副教授、高级实验师、高级工程师)28人,博士及博士后51人,9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历。拥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浙江省“151”人才8人(其中第一层次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王伟明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张战军
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王伟明
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寿光
浙江省优秀教师:王伟明
浙江省第一届五星级优秀青年教师:王光庆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任志国、王寿光、马海珠(仅列部分)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王效灵(仅列部分)
学科建设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1个和浙江省一流学科1个,学科下设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同时具有1个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资格。学科排行榜位列全国30%-40%。
一级学科硕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网络与安全
工程领域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
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教学建设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拥有1万平方米的实验、科研和办公用房;设有6个基础和专业教学实验室、2个学科实验室、24个财政专项实验室,设有3个实验中心;有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以及浙江省特色专业各1个。
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浙江省优势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浙江省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浙江省实验示范中心:网络与通信实验中心
实验中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网络与通信技术实验中心、电子工程与信息处理实验中心
内容不全
教学成果奖 | |||
成果名称 | 获奖者 | 获奖年度 | 等级 |
豆豆云助教 | 董黎刚、诸葛斌、蒋献 | 2018 | 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高校组教学成果二等奖 |
整合式大学物理tec教学实践 | 马涛、汪建章、潘洪明 | 2015 | 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3c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和实践 | 王伟明、戴文战、朱金刚、王光庆、张新波 | 2014 | 浙江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省级二等奖 |
3c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和实践 | 厉星星等 | 2013 | 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学会首届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
3c型电子信息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 王伟明等 | 2012 | 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以项目驱动拓展专业技能的创新实践 | 贾波等 | 2012 | 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示范性实验中心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戴文战 | 2009 | 第六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在开放教学模式下实现高教园区资源共享的探索与实践 | 戴文战 | 2009 | 第六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在开放教学模式下实现高教园区资源共享的探索与实践 | 戴文战 | 2009 | 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测控技术综合设计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改革的研究 | 王光庆 | 2009 | 国家级学会一等奖 |
基于四位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戴文战 | 2008 | 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网络技术与专业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贾波 | 2008 | 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内容不全,仅列部分 |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