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环境工程系创建与发展阶段(1999·11-2007·04)
1999年:在食品、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筹建环境工程系;
设置环境工程本科专业。
2000年:成立环境工程系;
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第一届招生(2个班)。
2001年:食品科学学科下培养环境方向硕士研究生;
孙培德博士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
2002年:孙培德教授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
成立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校级)。
2003年:生物化工(二级硕士点)下培养环境方向硕士研究生。
2004年:环境工程专业第一届本科生毕业,一次就业率100%。
2005年:获批环境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成建制并入浙江工商大学,为环境工程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006年:环境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筹备招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建与发展阶段(2007·05-)
2007年: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置两系一院一所,即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系、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设置环境科学本科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获批为校级重点专业;
吴礼光研究员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
《sun模型及其应用——煤层气越流固气耦合模型及可视化模拟》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校级教学名师与教坛新秀取得突破。
2008年: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环境工程实践创新教学团队获批为浙江省首批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设置给水排水工程本科专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获批为校级重点实验教学中心;
吴礼光研究员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
《现代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与绿色能源应用综合技术研究与科技示范》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中药材品质及道地性形成的分子机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09年:给水排水工程本科专业开始招生,成立市政工程系;
村镇生活废弃物处理技术创新团队获批为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
《农村污水处理实用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0年:获批工程硕士(环境工程领域)学位点,同年开始招生;
获批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点(环境方向,与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培养);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获得“浙江省本科院校合格教学实验室”称号,同年被列为“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
沈东升教授获聘为浙江省高等学校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
《农村生物质废弃物低碳高值化处理利用技术研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治理工艺系统优化集成》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为第一批校级重点实验室。
2011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浙江省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获批;
成立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研究与开发基地;
工程硕士(环境工程领域)首批招生;
学院党总支换届选举完成;
杨春平教授获聘为浙江省高等学校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
《重金属工业废水无害化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农林牧渔生物质废弃物低碳高值化处理利用技术研究》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成立环境功能材料与友好过程技术研究所(校级)、环境等离子体研究所(校级);
高级氧化技术创新团队获批为第二批校级科研创新团队;
学院中层换届。
2012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获批为浙江省重点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为校级培育点;
设置海洋技术专业(近海环境保护与管理方向)。
2013年: 环境工程系与环境科学系合并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废物资源化及环保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为第二批校级协同创新中心;
聘任第三届名誉院长/兼职特聘教授;
刘惠君教授、丛燕青教授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
海洋技术专业(近海环境保护与管理方向)开始招生,成立海洋技术系;
搬迁下沙校区,过渡期(2013·06-2014·02)以下沙校区为主两地办学。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