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共有5个系部,5个本科专业。
本科专业: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和人工智能、工业设计、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科建设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二级学科硕学位授予士点,4个国家一级学科以及与一级学科体量相当的人工智能交叉学科。
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2019年9月数据统计,计算机学科esi学科排名世界前1‰,列全球第22位;usnews计算机学科排名全球第十,中国国内第三。
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数字化艺术与设计
二级学科硕学位授予士点: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数字化艺术与设计、设计学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师资力量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7人,浙江省特级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专职)、邬江兴(双聘)、陈纯(专职)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朝晖(专职)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吴飞、庄越挺、尹建伟、吴朝晖、鲍虎军、马利庄(仅列部分)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蔡登、章国锋(仅列部分)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陈刚、尹建伟(仅列部分)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蔡登、周昆、何晓飞(仅列部分)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者:庄越挺、鲍虎军(仅列部分)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吴飞、鲁东明、潘纲、陈刚、耿卫东、刘新国、金小刚、吴朝晖(仅列部分)
浙江省特级专家:庄越挺、陈纯(仅列部分)
教学建设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国家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2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项,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2项、“第二类特色专业”4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拥有教育部基础拔尖人才培养项目和卓越工程师项目各一项,以及1个省级示范中心和1个省级创新实验区项目。
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方向)
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工业设计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仅列部分)
国家精品课程:嵌入式系统、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系统结构及应用、程序设计基础及实验(仅列部分)
国家级教学团队:程序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教育部特色专业: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开发技术、金融信息技术、服务科学与技术
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浙江大学-网新国际金融信息技术与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浙江大学-杭州亿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信息产品创新设计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
中心:计算机基础教学和继续教育中心
内容不全
参与者 | 教学项目 | 奖项 | 年份 |
陈越、何钦铭等 | 跨区域跨校在线开放课程‘1+m+n’协同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2018年 |
陈文智、施青松、王总辉等 | 基于软硬件课程贯通和分级分层次的系统能力培养创新体系构建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18年 |
潘云鹤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2005年 |
陈德人 | 多校合作、面向西部,创建基于天地网的新型教育资源共享体系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2005年 |
陈德人 |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制度创新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05年 |
内容不全,仅列部分 |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