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7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涵盖了教育部颁布的十二大学科门类中的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专业名称 | 所在学院 | 授予学位 |
经济学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经济学 |
金融工程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
金融数学 | 数学科学学院 | |
社会工作 | 历史与社会学院 | 法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教育学 | 教育科学学院 | 教育学 |
科学教育 | 初等教育学院 | |
教育技术学 | 教育科学学院 | 理学 |
艺术教育 | 地理与旅游学院 | 艺术学 |
学前教育 | 教育科学学院 | 教育学 |
小学教育 | 初等教育学院 | |
特殊教育 | 教育科学学院 | |
教育康复学 | 教育科学学院 | |
体育教育 | 体育学院 | |
运动训练 | 体育学院 | 教育学 |
汉语言文学 | 文学院 | 文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文学院 | 文学 |
秘书学 | 文学院 | |
英语 | 外国语学院 | |
日语 | 外国语学院 | |
僧伽罗语 | 外国语学院 | |
翻译 | 外国语学院 | |
新闻学 | 新闻与传媒学院 | |
网络与新媒体 | 新闻与传媒学院 | |
历史学 | 历史与社会学院 | 历史学 |
文物与博物馆学 | 历史与社会学院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科学学院 | 理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数学科学学院 | |
物理学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
化学 | 化学学院 | |
地理科学 | 地理与旅游学院 | |
地理信息科学 | 地理与旅游学院 | |
生物科学 | 生命科学学院 | |
生物技术 | 生命科学学院 | |
应用心理学 | 教育科学学院 | |
统计学 | 数学科学学院 | 理学 |
材料化学 | 化学学院 | 理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化学学院 | 工学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工学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工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工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 |
软件工程 |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数学科学学院 | 理学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美术学院 | 工学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生命科学学院 | |
城乡规划 | 地理与旅游学院 | |
森林保护 | 生命科学学院 | 农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 工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管理学 |
市场营销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
财务管理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
人力资源管理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
电子商务 |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 工学 |
旅游管理 | 地理与旅游学院 | 管理学 |
酒店管理 | 地理与旅游学院 | |
音乐表演 | 音乐学院 | 艺术学 |
音乐学 | 音乐学院 | |
舞蹈表演 | 音乐学院 | |
舞蹈学 | 音乐学院 | |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 地理与旅游学院 | |
戏剧影视文学 | 文学院 | |
广播电视编导 | 新闻与传媒学院 | |
影视摄影与制作 | 新闻与传媒学院 | |
美术学 | 美术学院 | |
绘画 | 美术学院 | |
摄影 | 新闻与传媒学院 | |
书法学 | 初等教育学院 | |
视觉传达设计 | 美术学院 | |
环境设计 | 美术学院 | |
产品设计 | 美术学院 |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美术学院 | |
数字媒体艺术 | 新闻与传媒学院 | |
以上参考资料: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个,本科专业74个。拥有重庆市一流学科1个,“十四五”重点学科18个,“人工智能+”学科群4个;有数学与信息科学、教师教育等6大优势学科群,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获首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个。类别 | 名称 |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部分) | 考古学 |
数学 | |
生物学 |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 | 哲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系统科学、生态学、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学校官网专业数据不对应) |
重庆市一流学科 | 数学、生物学(学校官网专业数据不对应) |
重庆市重点学科 | 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农业、旅游管理、科学教育学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和博士1000余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1000余人。有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人选、国家“万人计划”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国家“优青”、教育部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近30人次。有教育部和重庆市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40余人次。类别 | 名单 |
---|---|
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 | 杨新民 |
国家“万人计划”哲社领军人才 | 孟东方 |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 杨新民 |
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 杨新民、周泽扬、苏维词 |
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获得者 | 张汉马 |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杨新民 |
全国文化名家暨 “四个一批”理论人才 | 邹后曦、孟东方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申仁洪、邹后曦、周晓风、邓卓明、陈斌、吴至友、张礼慧、孔春阳、董景荣、苏维词、赵元莙、周泽扬、孟东方、罗明、杨新民 |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最美教师 | 梁国明、董景荣、张希希、申仁洪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 杨新民、李阳兵、吴至友、刘国栋 |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 | 周晓风 |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 | 杨新民、董景荣 |
教育部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 | 杨新民 |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杨如安、孟东方、黄坤林、周泽扬、杨新民、 陈志军、李明、邓卓明 |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 | 郑红 |
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 | 陈斌、周晓风 |
重庆市“百人计划”人选 | 张汉马、邹后曦 |
重庆市百名杰出科技领军人才 | 杨新民 |
重庆市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 | 吴至友 |
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 | 赵元莙、黄坤林、张礼慧、牟映雪、郑璇 |
以上参考资料: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48项、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52项。其中,有国家级课程13门,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等25个,15个师范专业通过第二级专业认证。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数学与应用数学、旅游管理、汉语言文学 |
国家级一流专业 | 数学与应用数学、特殊教育、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旅游管理、经济学、学前教育、英语、物理学、化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软件工程、科学教育、电子商务 |
重庆市一流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心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小学教育、音乐学、汉语国际教育、文物与博物馆学、广播电视编导、工商管理、新闻学、教育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历史学、材料化学、财务管理、音乐表演、绘画、体育教育 |
重庆市“三特”专业 | 汉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前教育、生物科学、广播电视编导、特殊教育、小学教育、生物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应用心理学、地理科学 |
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 新文科建设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创新研究、融合stem教育理念的科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基于政产学研的学前教育卓越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创新与实践 |
以上参考资料: |
教学成果
项目名称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团队成员 |
《遥感课程体系建设及其赋能地方师范地理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 2023年7月 | 第四届全国高校gis教学成果二等奖 | 冀琴、肖作林、姜亮亮、张虹、孙德亮、戴技才、魏兴萍、汪洋、汪垚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教育协同发展研究与实践成果》 | 2023年6月 | 重庆市第五届教育改革试点成果二等奖 | - |
合作交流
校企交流
2018年11月15日,学校与太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5月29日,学校与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2021年1月8日,学校与国家电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2021年9月24日,学校与重庆重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合作培育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2021年10月14日,学校与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3年4月6日,学校副校长孟小军一行赴科大讯飞总部开展调研。
校校交流
2019年10月23日,学校与山东大学签署校际合作框架协议。2020年5月21日,学校在四川与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2021年7月5日,学校与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3年4月4日,学校副校长孟小军率队赴安徽师范大学学习调研。
校地交流
2018年8月8日,学校与重庆市文化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11月8日,学校与江津区人民政府签订校地合作共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补充协议。2019年11月26日,学校与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签署教育协同创新合作框架协议。2020年9月14日,梁平区人民政府一行赴学校考察合作办学并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国际交流
学校把握教育国际化趋势,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马来西亚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卢旺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英国等国创办“孔子学院”、“汉语师范学院”。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合作建立“重庆中日交流之窗”。学校是国际聋人高等教育网络组织(pen项目)成员。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