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罗汉寺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重庆罗汉寺主要建筑

重庆罗汉寺

主要建筑

大门

罗汉寺大门上方挂着由清康熙年间成都知府冀应熊所题号的“罗汉寺”匾额,门前有两座石狮子寺门外墙的石雕、木雕也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门前的通道两旁,立有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石碑,刻有“西湖古迹”四字,以及“古佛岩”石壁上的易像浮雕,皆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体现着罗汉寺的历史价值。大门边对联一副:“法门平等人天共仰;觉路光明凡圣同游”,横额“洞天福地”四个大字。

明碑亭

罗汉寺的“明碑亭”是专为保护古碑而建的,亭小巧,恰装两块石碑,右为明朝天启癸卯年(1623年)嘉平月,渝守古黄余新代题的“西湖古迹”四字石碑:“古迹”二字,已风化不明;左为明朝嘉靖壬子年(1552年)吴皋题《过灘》《舟夜》《重庆》三首律诗的刻碑。相传明建文四年(1403年),燕王朱棣攻陷京城,建文帝朱允文,削发为僧,带着臣僚往西南避难,路过重庆,曾在罗汉寺驻扎。寺内有石刻:“西山佛”碑一块,旁刻“开山祖月”以纪念祖月为开寺第一僧,时为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属临济正宗,已传至三十七世。明碑亭是典型的廊亭组合的景观建筑。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全殿分两层,下为大雄宝殿,上为比丘坛。从房屋外表看,似有三层,其宝殿正中高高而立的是正房屋脊,第二层是从正房铺出去的,属于正方的一部分,以此而分楼上楼下两层,第三层是一偏房。大殿前面有丹陛石,在阶梯两边的空地放了香炉和点灯台。顺石阶而上,是大殿前廊,红栏朱门。檐下大匾“大雄宝殿”是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分巡川东关中王孙蔚所书。门楣中间又有一块梵文大雄宝殿匾,是一位印度婆罗门写的。两边还各有一块匾:左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诰授奉直大夫绣谷黄桓瑞率儿子立的“普渡众生”;右系民国三十二年(1944年)太虚大师赠送宗仙法师重建罗汉寺写的“刹海莊殿”。两个合抱的四方柱上篆字对联、横楣上的木刻浮雕,金璨璨的。浮雕是佛陀端坐中央向弟子说法的情景。对联是:“劫后庆余生,重建楼阁,信是智楫安流,妙峰高出,愿与日月无穷,乾坤永大。空前感未有,复与圣像,朗若夕照腾光,朝阳晕彩,必使邪山启仞,苦海收波。”两边挨壁陈设着金色的五百罗汉雕像,是清代嘉庆年间摹刻常州天灵寺的。后面是西方三圣像。整个殿堂,左右两壁为砖墙,前后位玻璃门窗,约可容纳八百多人礼拜。

罗汉堂

罗汉堂坐东南朝西北,位于整个寺庙建筑的东面。整个大殿分为四层,底层为罗汉空间层,里面有造型五百二十三尊佛、菩萨、罗汉像,其中孔雀明王佛、四面观音、药师佛、弥勒菩萨、地藏菩萨以及五百十八尊罗汉。建筑的屋面,可以遮风避雨,还有等级、规格、风水、辟邪等深层含义。罗汉堂采用两个歇山式屋顶相交,即四面歇山顶,高低错落。宝顶采用了金色宝瓶装饰,象征佛法的境界、庄严、尊贵与光明,远离一切黑暗。罗汉堂屋顶的斜向屋脊,称为戗脊,依次是:骑风仙人、龙、凤、狮子等,他们分别代表着逢凶化吉、皇权、圣德、佛法等寓意。

罗汉堂屋顶的侧面还有“山花”装饰。山墙上的装饰称之为“山花”。罗汉堂的山花,采用鲜艳的颜色进行墙绘,两对完全对称的蝙蝠飞舞在云里,蝠即是福,云即是运,代表着福气四起,好财好运。其整体布局对称、比例协调。罗汉堂的梁枋,采用了清代官式彩画形式,主要以旋花、卷草等旋转纹样为主,主要是旋涡状的几何图案,组成各种大花团,即旋子彩画。这些装饰彩画不仅仅表现在梁坊上,在檐椽、屋顶、斗拱等构件上也随处可见。“天花”,由外向内分别由大边、岔角、鼓子心三部分组成。鼓子心的图案采用两只鹤互绕形态做装饰,古人认为鹤为仙儿所化,故称为“仙鹤”,在佛教建筑装饰中,仙鹤是保佑大家健康、长寿的寓意。

罗汉堂500尊罗汉采用传统生漆脱胎工艺重塑,新罗汉每尊高约1·5米,重约50公斤,制做工序多达20多道,具有较强的防潮、防虫蛀等功能。罗汉造像按照九宫八卦布局摆放。数罗汉的方式最常见的是哪只脚先踏进去就从哪边挑一个罗汉开始数,数到自己岁数为止,即为自己所应之罗汉。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