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罗汉寺由古月法师开山始建。初名治平寺,经历代维修扩建。
明代自葵法师时,罗汉寺达鼎盛时期。
清乾隆十年(1745年),罗汉寺因前殿倾圯,改建龙神祠,故俗称“龙王庙”。清季中叶,隆法法师建五百罗汉堂,遂更名罗汉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7月,日寇轰炸重庆,罗汉寺存大山门和古佛崖石刻佛像。方丈宗仙法师,鼎力重建,恢复禅堂、法堂、方丈堂、罗汉堂、大雄宝殿。
抗战期间,中国佛学会西迁重庆,中国佛学会也在罗汉寺设临时办事处,太虚大师主持其事,曾组织佛教国际访问团,由此出发问东南亚各国,因而,在当时特定的情况下,罗汉寺一度成为全国佛教事业的中心。
1949年,罗汉寺重修殿宇。
20世纪70年代,罗汉寺五百罗汉遭受严重的破坏。
1986年春,罗汉寺重修殿宇,重塑五百罗汉像。
2009年,罗汉寺再次重塑五百罗汉像。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