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1月,学校设有22个教学单位、开设27个本科专业。
类别 | 名称 |
---|---|
教学单位 | 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院、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中欧法学院、证据科学研究院、法律硕士学院、国际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中央政法培训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法治信息管理学院、体育教学部、培训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国家安全学院 |
本科专业 | 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金融工程、哲学、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英语、德语、法语、翻译、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治信息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截至2025年1月,参考来源: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拥有4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学校多个一级学科参评并上榜,其中法学进入a+档,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1个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类别 | 名称 |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法学 |
政治学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
理论经济学 |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哲学 |
应用经济学 | |
社会学 | |
心理学 | |
外国语言文学 | |
新闻传播学 | |
中国史 | |
工商管理 | |
公共管理 | |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 法律 |
公共管理 | |
工商管理 | |
社会工作 | |
翻译 | |
金融 | |
国际商务 | |
新闻与传播 | |
应用心理学 | |
审计 | |
汉语国际教育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法学 |
政治学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
理论经济学 | |
“双一流”建设学科 | 法学 |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 法学 |
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 | 政治学 |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学科 | 证据科学 |
学科评估a+ | 法学 |
截至2025年1月,参考来源: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028人,其中高级职称728人,博士生导师301人、硕士生导师816人,博士学位获得者占比达90%。类别 | 名称 |
---|---|
学校终身教授 | 江平、陈光中、张晋藩、李德顺、应松年 |
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 | 江平、张晋藩、陈光中、潘汉典、巫昌祯 |
全国有突出贡献的法学家 | 应松年、黄进、朱勇、马怀德、樊崇义、王卫国、卞建林、郑永流、赵旭东 |
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 | 汪海燕、薛刚凌、马怀德、王万华、雷磊等 |
全国优秀教师 | 江平 |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 王卫国 |
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 | 张晋藩 |
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 | 商磊、李永军、庞金友、刘玫 |
仅部分列举 |
教学建设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北京市市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27门。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法学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
社会学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 法学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
社会学 | |
思想政治教育 | |
新闻学 | |
行政管理 | |
哲学 | |
经济学 | |
国际政治 | |
英语 | |
国际商务 | |
公共事业管理 | |
网络与新媒体 | |
应用心理学 | |
工商管理 | |
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 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法学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
英语 | |
汉语言文学 | |
应用心理学 | |
工商管理 | |
金融工程 | |
社会工作 | |
侦查学 | |
德语 | |
翻译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 |
法商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法制史教学团队 |
政治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
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 法学实践教学中心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法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截至2023年12月,参考来源: |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西方政治思想史 |
中国法制史 |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 |
商法学 | |
民法学 | |
刑事诉讼法学 | |
宪法学 | |
北京市市级精品课程 | 海商法 |
中国法制史 | |
民法 | |
国家赔偿法学 | |
商法学 | |
经济法总论 | |
国际法 | |
宪法学 | |
国际司法 | |
刑法案例研习 | |
中国社会 | |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 法律逻辑 |
法律英语与法律文化 |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
商法学 | |
西方政治思想史 | |
中国法制史 |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中国法律史研讨课 |
法学方法论 | |
中国法律史 | |
知识论 | |
周易概论 | |
微观经济学 | |
犯罪心理学 | |
刑事法与刑事法律科学诊所 | |
政治学原理 | |
中国法律史(古代部分) | |
法理学 | |
民事诉讼法 | |
证据法学 |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 |
刑事诉讼法学 | |
越轨社会学 | |
律师实务 | |
国际政治经济学 | |
影视艺术欣赏 | |
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 | 口述当代中国外交 |
国际私法 | |
中国法律史 | |
犯罪心理学 | |
民事诉讼法 | |
当代中国社会 | |
政治经济学(二) | |
国际法 | |
国际经济法 |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 |
中外文学名著导读 | |
刑事诉讼法 |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 |
统计学 | |
中华文明通论 | |
国际政治经济学 | |
经济法 | |
法律英语视听说 | |
宪法学 | |
刑法学总论专题 | |
民事证据法 | |
参考来源:截至2024年12月 |
教学成果
2022—2023学年,学校获批3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其中,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1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1个,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项目1个;有4部教材课件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2021年,学校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3项。
奖项 | 名称 |
---|---|
特等奖 | 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新时代西部高质量高等教育办学实践 |
一等奖 | 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团队育人、课堂支撑与教改驱动:新时代政治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创新与实践法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二等奖 | 内外协同共破壁垒:司法实务全流程模拟教学模式改革德法兼修七位一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模式创新法律职业伦理思政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三阶递进实践前置: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融通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法律心理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mooc+在线翻转+主体交互:思政课深度学习法的探索与运用涉外法治人才多语种能力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1月,学校先后与58个国家和地区的308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加入全球法学院联盟、欧亚太平洋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亚洲法律学会等国际团体,发起成立内地与港澳法学教育联盟。学校中欧法学院,是中国政府和欧盟在法学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学校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合作举办国际法专业双硕士学位项目,搭建了中外合作办学中美法学教育的高端平台。学校先后在英国、罗马尼亚、巴巴多斯共建3所海外孔子学院。
2025年3月26日,中国电科与中国政法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4月2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政法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4月22日,中共枣庄市委政法委员会与中国政法大学签署合作协议。4月27日,中国政法大学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4月28日,海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政法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