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人寿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历史沿革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历史沿革

创业起步

中国人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49年10月20日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所经办的人身保险业务。新中国建立刚刚20天,为迅速发展经济,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全国统一的保险机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下设人身保险室。

建国初期的人身保险业务有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两大类,强制保险主要是铁路、轮船、飞机旅客意外伤害保险,自愿保险则分为职工团体人身保险和简易人身保险两类。到1958年,共实现人身险保费收入1·41亿元,参加职工团体人身保险者达到300万人,参加简易人身保险者发展到180万人,对安定群众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1958年10月,国务院召开的西安财贸工作会议提出:“人民公社化后,保险工作的作用已经消失,国内保险业务应立即停办”。1959年,人身保险业务和其他国内保险业务一道进入全面停办状态。

恢复发展

1979年4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会议纪要》,作出了“逐步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重大决定;11月,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中断了20年的国内保险业务正式宣告恢复,中国保险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1982年,在财产保险业务率先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恢复办理人身保险业务。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1982年至1995年的13年间,人身保险业务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递增。

专业化经营

1995年,中国第一部《保险法》诞生。1996年,根据《保险法》关于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分业经营的要求,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承继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全部人身保险业务和重组17家地方寿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成立,进入了专业化经营时代。

从1996年到1998年,营销队伍由4万多人发展到20万人,保费收入从192亿元增加到540亿元,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

重组改制

1999年3月,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成为国有独资的一级法人,直接隶属于国务院。至此,中国人寿正式独立登上中国金融保险市场的大舞台。

2000年,中国人寿为积极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挑战,作出了股份制改革的重大决策,确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方向。

2002年,中国人寿提出了“实现保费1000亿,跻身世界500强”的目标,当年实现保费收入1287亿元,并以此业绩首次入选《财富》“全球500强”企业。

2003年6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重组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并独家发起设立了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2月17日和18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成功上市,创造了当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

集团化发展

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重组设立以来,适应金融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开启了集团化发展的征程。

2003年,中国人寿集团公司和中国人寿股份公司联合发起设立了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06年,中国人寿新一届领导班子研究制定了“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集团化发展战略。2006年底,财险公司和养老险公司相继成立。同时,对海外公司、国寿投资公司、保险学院的改革工作也基本完成,一个集寿险、财险、企业年金、资产管理、实业投资、保险教育等业务于一体的中国最大的保险集团初具规模。

2007年1月9日,中国人寿股份在上海成功回归a股。自此,中国人寿成为中国首家境内外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在“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发展战略之下,确立了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奋斗目标。

列入中管

2011年11月份,中国人寿列入“中管”(中央管理),升格副部级央企的消息基本确定。

在2011年底,中国人寿的人事权已转交至中组部。由保险集团公司内部获悉,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3月16日正式宣布了此项决定,表明四大国有保险公司新班子的调整及组成人员的重新排位已经完成。此前任保监会副主席的杨明生将出任中国人寿保险集团董事长一职。

布局海外市场

2015年6月8日,中国人寿保险(新加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对外营业。

2016年11月11日、16日,中国人寿伦敦、纽约代表处相继开业,这是继在香港、澳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后又一新的“境外根据地”。

2018年8月15日,中国人寿保险(印尼)有限公司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成立。成为第一家进入印尼寿险市场的中国金融保险企业,填补了中国与印尼双方在寿险领域中的合作空白,为“一带一路”建设加油助力。

增持广发银行

2016年3月1日,中国人寿发公告称,公司与花旗集团及ibm credit签订了相关收购协议,拟以6·39元/股的价格,合计收购后者持有的广发银行36·48亿股,总对价约为233·12亿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广发银行约67·29亿股,持股比例将由20%增至43·686%,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

近期发展

2019年,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提出“重振国寿”战略部署,努力在综合化经营、科技化创新、国际化布局上实现重大突破。同时旗下国寿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独立的健康产业投资业务板块宣告诞生。2020年2月17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增持农业银行620万股,持股比例达到5%。同年6月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增持工商银行,持股比例由4·9989%上升至5·0219%。2022年3月,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发布公告称:经中央研究,白涛同志任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23年《财富》杂志发布2023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位列第54位,这也是该公司连续第21年入榜。同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23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人寿品牌价值高达人民币4855·67亿元,在中国保险行业中蝉联第一。2024年3月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2024年2月18日-2月25日无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案件列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设合营企业案获得批准。

2022年4月27日,中国人寿公告,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51·78亿元,同比下降46·9%。报告期内,受当期权益市场波动以及2021年同期基数较高的综合影响,投资收益同比下降。

2022年8月12日,中国人寿发布公告称,经该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综合考虑该公司美国存托股份的交易量与该公司境外普通股(h股)全球交易量相比有限,以及维持存托股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和该等存托股及其对应h股在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经修订)项下的注册并遵守证券交易法规定的定期报告要求及相关义务所涉及的行政成本较高,将根据证券交易法规定,申请自愿将该公司存托股从纽交所退市,并撤销该等存托股及其对应h股在证券交易法项下的注册。

2023年公司境内新增保险金额近800万亿元,同比增长31·8%;科技保险风险保障达87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农业保险高速高质发展,涉农风险保障超35万亿元,绿色保险风险保障达12万亿元,积极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新市民、新业态人群提供保险保障约8·6万亿元,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各领域责任保险提供保险保障超100万亿元。

2024年7月25日,中国人寿召开2024年上半年工作会议。据悉,中国人寿集团合并营业收入、合并保费收入、合并总资产、管理资产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上半年集团合并总资产突破7万亿元,管理资产规模突破13·5万亿元,其中第三方资产规模达2·79万亿元,境内新增保险金额达465万亿,保险资金直接服务实体经济存量投资规模超4·6万亿元,大病保险覆盖近3·5亿人,长期护理保险覆盖4400万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余额突破3500亿元,各类商业养老保险准备金规模接近4万亿元,品牌价值突破5000亿元。

2024年上半年,中国人寿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险、科技保险,分别提供风险保障超20·5万亿元、4·1万亿元,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超4680家。2024年8月29日,中国人寿发布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总保费达4895·66亿元,同比上升4·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82·78亿元,同比增长10·6%。

2024年9月,入选“2024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排名第17位。2024年9月9日,中国人寿发布公告,公司于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期间,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5,649亿元,同比增长5·9%。

2024年11月11日晚,中国人寿发布保费收入公告。中国人寿于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0月31日期间,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人民币6269亿元,同比增长4·9%。

2024年12月4日,中国人寿与中国农业银行在京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24年,中国人寿境内累计新增保险金额超700万亿元,保险资金直接服务实体经济存量投资规模约5万亿元。

2024年,中国人寿集团合并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合并保费收入超过8200亿元,合并总资产近7·5万亿元,管理第三方资产规模突破3万亿元。同时,各类风险整体可控。

2025年3月6日,金融监管总局批复中国人寿等5家保险公司开展长期投资改革试点。

2025年3月14日,中国人寿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于2025年3月27日通过网络直播及文字互动方式召开2024年年度业绩发布会。

2025年7月,中国人寿宣布其核心业务系统正式对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成为行业首批应用国家级数字认证技术的保险机构。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