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交建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中国交建历史沿革

中国交建

历史沿革

企业前身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公路桥梁工程公司,成为中国最早“走出去”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4家企业之一。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港湾工程公司,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1989年,中国公路桥梁工程公司和交通部所属公路桥梁建设企业组建中国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1996年,中国港湾建设总公司改制为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1997年,中国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与所属企业重组成立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

企业早期

2005年,国务院国资委推动有百年发展历史的中国港湾和中国路桥强强联合、新设组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全面开启新世纪改革发展新征程。2006年12月15日,用不到9个月的时间,中交集团按照国际标准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交易,实现99·47%的总资产进入上市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实现整体上市的特大型国有基建企业。改革上市后,中交集团又重组了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并购了全球著名海上钻井平台设计公司f&g、澳大利亚第三大建筑工程公司约翰•霍兰德、巴西最大设计公司康克马特及国内知名房企绿城中国,不断实现由量变到质变跨越式发展。2004年到2007年,资产总额由610亿元增长到1760亿元,年均增长42·3%;新签合同额由808亿元增长到2343亿元,年均增长42·5%;完成营业收入由664亿元增长到1520亿元,年均增长31·1%;实现利润由15·8亿元增长到82·5亿元,年均增长73·3%。2008年,中交集团成功入选世界500强,名列第341位。

2010年,中房集团整体并入中交集团,以此为基础组建中交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推动房地产开发与“大土木”、“大海外”、吹填造地、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及城市综合开发运营等业务协同发展,很快发展成为中交集团主营业务板块之一。2012年末,中交集团的总资产增长了5·17倍;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3·87倍、2·5倍和4·27倍,世界500强居216位。

2013年,所属中国港湾下属一家单位未经批准承揽一个高速公路项目,至审计时预计亏损3·15亿元。2013年,所属中交股份未充分考虑自身没有行业经验等投资建设一钻井船项目,投入1·12亿元后已暂缓实施。2014年,所属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和中交投资未落实建设项目批复要求,银行贷款未落实即开工建设,擅自提高项目公司持股比例,其中一个项目已累计形成亏损2049·11万元。2014年,所属四航局以1·23亿元收购已纳入地方淘汰落后产能范围的船厂,至审计时处于停产闲置状态。2014年12月,中交集团以60亿港元收购房地产企业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绿城中国)24·288%的股份,成为绿城中国并列第一大股东,帮助其完善治理结构、优化资产质量、提升并释放品牌势能,积极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房地产业务集约化发展和业绩快速增长。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快速发展

2015年5月,中交集团对所属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实施专业化整合,在上海注册成立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交疏浚)。重组整合后,中交疏浚以雄厚的实力、先进的技术和优良的业绩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疏浚公司,疏浚吹填业务占据国内市场份额75%左右。2016年7月,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被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后,中国交建以此为契机持续推进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做好顶层设计,将试点改革作为寻求更高突破发展的历史性机遇,通过试点从现在面临的问题和局囿中突围出来。2017年5月31日,中国交建完成了肯尼亚蒙内铁路建设并承担全部运营管理和维护任务,把中国的资金、技术、标准、装备制造和管理经验全产业链带入非洲,开创了中国铁路“走出去”新模式,推动中国交建由海外工程承包商向运营商、服务商转变。2017年8月9日,中国交建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工程开工建设,线路全长688公里,合同额550亿马币。

2018年12月,中交集团与中国民航局所属12家单位联合重组成立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机场建设集团)。联合重组后,机场建设集团总资产规模由26亿元扩大到200多亿元,直属成员单位由10个增加到22个,聚焦服务“交通强国”战略,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践行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四型机场”建设理念,发挥全产业链和综合一体化服务优势,有力保障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等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及鄂州花湖专业货运枢纽机场、西藏地区“3+3”机场群等项目建设,同时与1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展项目合作。

2019年3月,中交集团启动工业互联网研究和平台建设工作,统筹规划装备制造板块和施工板块,分阶段实施。针对大型港机制造应用整个产业链的分布情况,振华重工布局搭建“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典型应用架构”,打造覆盖港机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港机生产运维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2019年底,由中交路建牵头组成的联合体中标广西巴马大健康数据中心项目(一期)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工程,将为深圳、广西及东盟大数据产业企业和重点行业提供数据处理、交换、运营等服务。

2020年8月27日,王彤宙任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提名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人选。2021年,中国交建聚焦“大交通”传统优势主业,在港口建设、道路与桥梁建设方面保持领先地位;在铁路建设方面持续突破,进一步打响“中交铁道”品牌名气。2021年,中国交建于中国境内港口建设新签合同额为481·43亿元,同比增长26·89%,占基建建设业务的4%。2021年,公司成功签约钦州港大榄坪区南作业区集装箱泊位工程、山东省东营港北防波堤油品化工泊位工程、海南省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工程等项目,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传统水工领域的专业优势。

近年发展

2022年,中国交建持续深耕基建建设主责主业,“大交通”传统主业优势不断巩固,“大城市”领域投资模式不断成熟,“江河湖海”领域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动摇。公司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成功打造了一批重点精品项目。港口航道方面,参与建设平陆运河,是中国西南、西北地区开辟路径最短的出海新通道。道路与桥梁方面,紧跟交通强国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愿景,连续斩获g1816乌海至玛沁合作至赛尔龙段高速公路、重庆垫丰武高速、福州机场第二高速等多个优质公路现汇项目。铁道建设方面,推进落地川藏铁路、长江沿岸高铁、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干线通道补强、点线能力配套等补短板项目,擦亮“中交铁道”品牌名片。城市建设方面,全面对接新型城镇化战略,在城市复杂交通、综合管廊、智慧停车等技术含量较高的细分领域重点发力,落地重庆西部(国际)数字经济产业园、武汉市两湖隧道工程(南湖段)、宁波市鄞州区交通道路改造等系列园区市政项目。

2023年12月,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分拆设计板块子公司借壳祁连山(600720)上市的百亿重组交易正式收官,上市公司更名为“中交设计”,a股市值最大的设计龙头扬帆启航。重组完成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601800)接替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03323·hk),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2024年8月8日,中交集团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4年9月30日,中交集团在京召开战略研究院研究中心成立会议并举行授牌仪式。2024年11月,中交集团绿色智慧未来交通研发中心成立。2024年12月28日,中交集团所属中交投资在北京打造的商业项目——北京石景山和美汇(简称“和美汇”)在石景山区五里坨街道正式开业。和美汇是石景山西部地区城市更新项目,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汇集了60余家品牌,集购物、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辐射人口近50万。

2025年1月5日,中交集团所属中交二航局投资的世界上桩架最高、吊桩能力最大、施打桩长最长、抗风浪能力最强的打桩船“二航长青”顺利交付。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作为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交集团”)将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紧跟国家战略与政策导向,聚焦“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发挥“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2025年6月26日,国资委有关同志于中交集团召开会议,宣布了中交集团主要领导的重大调整——由宋海良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炳南担任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2025年7月11日,海南省政府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海口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25年7月22日,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营收排名16位。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