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师研究生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浙江师范大学办学历史

浙江师范大学

办学历史

杭州师范专科学校

1956年4月16日,教育部同意浙江省设立杭州师范专科学校。浙江师范大学校庆日由此而来。

1956年5月底,杭州师范专科学校筹备组正式成立,杭州市教育局局长黄少希兼任筹备组组长,浙江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原浙江师范学院(原杭州大学前身)中学教师进修部主任王绍艮负责具体筹备工作。学校暂借杭州市南山路98号原杭州师范学校的旧校舍(现中国美术学院校址)做校本部,借杭州幼儿师范学校的房屋为中文科的教学和生活用房。

1956年10月,杭州师范专科学校正式开学。学校共有师生员工近900人。学生总计735人,多来自华东三省,设5个专修班,学制两年。其中中国语文专修科202人,数学专修科210人,物理专修科140人,化学专修科32人,历史专修科151人。教职员工共145人,其中讲师31人、助教43人,主要由省教育厅抽调浙江教师进修学校的部分教师、在省市范围内商调中学骨干教师以及调配应届大学生组成。

1957年2月,学校搬到杭州市体育场路原浙江师范学院分部校舍(即现在浙江日报社的位置)。

杭州师范学院

1958年6月,浙江省委、省人委决定,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师范学院(校名待定)。后决定定名为“金华师范学院”,并迁往浙江中部城市金华办学。原设的中文、数学、物理、历史四个专修科改为系,从1958年秋季全部改招本科生,学制4年。

1959年10月底,浙江省委、省人委正式下文,决定把学校定名为“杭州师范学院”。明确学校留在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原址办学。

1960年新建的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学院,至此学校已有8个系、科53个班,在校学生由974人激增到2041人。

1961年,学校由8个系压缩到4个系。

浙江师范学院

1962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杭州师范学院、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三校合并,改名为浙江师范学院。更名后的浙江师范学院设中文、数学、外语、物理、体育5个系、6个专业,另外设有教研部、函授部和附属中学。当年学院共有学生1473人,教职员工602人。

1963年,著名国学家、书法家、浙江博物馆馆长张宗祥先生书写“浙江师范学院”校牌。(1985年学院改名浙江师范大学,寻来张先生遗墨“大学”两字配上,沿用至今。)

1965年8月上旬,浙江省委作出新的具体决定:体育系、外语系并入杭州大学;教研部留在杭州,改为浙江省教育厅教研部(后重建成浙江教育学院,今浙江外国语学院);中文、数学、物理三系随校搬往金华。 

浙江师范学院迁金华后试办为半工(农)半读性质的师范学院,其任务是既培养第一代半工(农)半读中等学校师资,又培养全日制中学师资。

1958年筹建金华校区时候建造的,主要是一幢行政楼、一幢教学楼(现5幢,通常称为文科楼),以及四幢学生宿舍,总建筑面积为2·4万平方米左右,可用于教学的约2820平方米。南迁之后浙江师范学院由原5个系6个专业、一个教研部缩小到3个系3个专业,学生从1084人减少到730人,教职员工从536人减少到321人。

学校开始开展半农(工)半读试点。作为尝试,中文、数学、物理三个系将教学计划安排为“一个星期劳动,一个星期上课”、每周进行轮换的模式。学校在蒋堂杨梅垅平水殿使用土地100余亩,建起浙江师范学院农场,作为“半农半读”的第一步,新生在第二校区(即农场)试行边劳动边上课的教学实践。同时寒假还在农场创办浙师院农业技术学校,招生50名。

1970年7月27日,浙革[70]89号文件《关于调整大专院校的决定》下达:“浙江师范学院的人员、设备由省统一调配给金华、台州、丽水三地区”,浙江师范学院撤销停办。

1970年9月20日省教革办和浙江师范学院党委核心小组经过多次联席会议决定“一分为三”的具体方案。9月21日,浙江师范学院党委核心小组宣布“一分为三”名单,原浙江师范学院教职员工分配到金华地区143人,台州地区85人,丽水地区81人。

以浙江师范学院教职工为主体分别建立了金华师专、丽水师专和台州师专。金华地区在浙江师范学院高村的原校园内开办“金华地区师范专科学校(简称金华师专),1971年1月开始招生,2月开学。当时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组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管理带有军事化特色。台州师专设在临海师范校址,丽水师专设在遂昌西屏镇原松阳县委党校址。

1974年6月4日,国务院教科组下达科教计字【1974】117号文件《关于同意重建浙江师范学院的通知》,同意重建浙江师范学院。

1974年10月25日,浙江省革委会公布《浙江师范学院筹建问题座谈会纪要》,浙江师范学院正式恢复重建。重建的浙江师范学院规模暂定为1500人,设中文、数学、物理三个系,学制三年。原分到三地区的教职员工部分回校,但到年底为止,仅有教职工225人,其中专职教师102人。

1974年12月20日,重建后的浙江师范学院第一批300名新生入学。12月26日,学校举行了重建后的第一次开学典礼。

1977年12月,浙江师范学院将原有的中文、物理、数学三个系相关专业学制改为4年,并创建了政史系本科。

1980年,被列为省属重点高校。

1982年,省政府同意浙江师范学院金华分校并入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师范学院金华分校是1977年以金华师范学校为基础筹办起来的学校,1979年定点在金华二中校址,与浙师院本部仅有一墙之隔。

1984年初,浙江师范学院有中文、政史、化学、英语、数学、物理、体育、生物八个系。

1984年,浙江师范学院增设地理系,同年6月政史系下的历史专业正式建系,勉强符合成为大学的基本要求。

浙江师范大学(今)

1984年11月9日,浙江师范学院向浙江省人民政府呈报《关于将我院改名为浙江师范大学的申请》。

1985年2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下达了《关于将浙江师范学院改为浙江师范大学的批复》(浙政发[1985]28号),“同意将浙江师范学院改名为浙江师范大学,学校的学制、专业设置和任务不变。希望浙江师范大学全体教职工努力工作,为发展我省师范教育事业作出贡献”。浙江师范大学校址仍在浙江师范学院原址办学,当时占地近80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在校全日制学生3786人,教职员工1119人,其中专任教师533人,全校设有儿童文学、汉语言文学、古典文学、古籍整理4个研究室。

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1998年,被批准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2009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浙江师范大学。

2013年,学校完成了博士点的验收。获批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4年7月,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浙江海洋学院萧山校区办学体制的复函》,原浙江海洋学院萧山校区中的350亩土地及地上建筑物整体转让给浙江师范大学,设立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主要用于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及特殊教育师范专业的建设、发展。萧山校区从2014年9月份开始以浙江师范大学名义招生。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2月,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15年,入选浙江省第一批重点建设高校。同年12月,在萧山校区成立浙江师范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

2016年,入选国家“111”计划,图与网络优化创新引智基地成为首批地方高校的15个创新引智基地之一。同年5月,浙江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大连化物所国家技术转移浙江分中心和杭州高等研究院。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20年8月27日,加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2022年4月,浙江师范大学和桑给巴尔公立大学签署孔子课堂两校合作框架备忘录。 9月8日,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兴市长虹实验学校揭牌仪式举行。11月16日,发起成立浙江省高校科协联合体。

2023年10月14日,参与成立全国托幼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0月21日,浙江师范大学方志文化研究与传承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成立;12月12日,浙江师范大学成立全国首个非洲区域国别学学部。

2024年3月11日,浙江师范大学合作建设的桑给巴尔公立大学孔子课堂举行揭牌仪式。6月6日,浙江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成立;同月,浙江师范大学堪萨斯大学联合教育学院揭牌。

2025年1月10日,浙江师范大学杭州自动化学院正式揭牌成立;2月,浙师大金华科创园正式开园运行。4月24日,浙师大与嘉善县人民政府举行全面深化校地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4月25日,浙江师范大学行为法学研究中心成立。5月28日,浙江师范大学举行国家级顶尖人才郑志明聘任仪式、可信智能研究院揭牌仪式。6月6日,浙江师范大学新农人学院成立。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