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浦第四中学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办学历史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

办学历史

一、建校初期(一九五六年~一九六六年)

学校创办于一九五六年秋,当时定名为“漳浦县杜浔中心小学附设初中班”,临时校址最初选择在漳浦县杜浔管理区正阳乡下东围内民房,陈金满老师为学校负责人,黄玉盘老师兼教务,杨惠起老师为总务、刘双来老师为生活指导。其四人为创校老师。一九五六年秋季学校第一次招生一百一十名。

一九五七年春转址到杜浔管理区正阳乡天古潭南边,置地十八亩,建平房教室两座(八间)。

一九五七年四月,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正式确定校名为“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初级中学),招生区域为现今杜浔、沙西、古雷、霞美四个乡镇。

一九五八年春,漳浦县教育局为学校长远发展计,决定选择具有更大发展空间的地点建校,最终择定于杜浔镇区东北部的青竹山南麓山坡(即现址),据漳浦县国土局标明,其范围:东至杜浔公路管理站(道班)围墙为界;南至漳云公路;北至青竹山巅,山坡东西两侧各挖一条从山顶至山脚的排水沟为界;西与杜浔卫生院、医药站共墙为界。杜浔管理区政府出面负责调换园地及征用荒冢,面积达一百二十四点六亩。历史证明,选址于青竹山下建校,是十分正确的决定,有黄玉盘老师的诗为证:

精心设置青阳苑,开辟浦南育智园。

背靠梁山屏列障,前临海港古雷湾。

居高望远胸襟阔,坐北朝南眼界宽。

冬暖夏凉天作美,自然雕塑好摇篮。

当时的陈金满、黄玉盘、杨惠起和刘双来四位老师着手在青竹山南麓荆棘丛生、野兽出没的荒坡中勘察地形,寻访水源,策划学校远景,带领学生于放假期间挖丘填坎,依山兴建了朝南的教室平房三座(十二间),宿舍一座,厨房并膳厅(兼做礼堂)各一座。据首届校友、当时的班长林利明回忆,当年学校领导老师为了勤工俭学建设学校,逢星期天就带领班里学生到二十多里远的龙潭寨山里砍竹子挑回学校,自己动手编成粪箕,再用畚箕到海边挑沙到学校,伴灰土用于教室建设。“白天在青竹山上课,晚上到天古睡觉。”这就是建校初期师生们学习劳动生活的写照。台胞乡贤卢涌泉先生有诗记其事云:

松竹山坪一片荒,高中建校现堂皇。

莘莘学子勤修业,辈出英才耀四方。

一九五八年秋,负责人陈金满调至漳浦二中,漳浦县教育局正式委派林辉为漳浦四中校长。林辉是军人出身,到任以后即以其特有的气魄和指挥才能,既力抓教学,又大抓劳动建校,率领师生用心血加汗水继续开发这片荒山处女地,初步完成了建校的工作,而且使得漳浦四中开办以后的第一、第二两届毕业生在中考成绩评比中,都名列全县前茅。

一九五九年秋,林辉调至漳州体校工作,林河山接任校长,漳浦四中第三届中考成绩跃居全县第一,那时是轰动了全县,大大地鼓舞了新建学校漳浦四中师生士气。当时,黄玉盘老师喜而做诗一首:

勤工俭学青阳苑,跃进攻关列上游。

壮志齐心争榜首,挑灯夜读巧筹谋。

四中策略传山外,友校闻声拼力求。

培育精英常比试,几回较量占鳌头。

一九六一年秋,林河山调至漳浦三中,庄文举继任校长,续建教室两座(八间),宿舍一座。当时杜浔中心小学教室紧缺,漳浦县教育局为了应急,征得学校同意,将天古校舍借给杜浔小学使用。庄校长在任职六年中,兢兢业业,巩固教学质量,并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

二、“文化大革命”及开设高中时期(一九六六年~一九八三年)

一九六六年秋,值“文化大革命”初期,庄文举调至漳浦五中,杨亚成接任学校领导(革委会主任)。“文革”一开始,学校的正常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学生停课、串联,教学质量迅速下降。

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一年期间,学校易名为“漳浦县杜浔人民公社工农中学”,杜浔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派贫协代表洪现春管理学校。

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一年三届初中废除升学考试,上大中专读书改由工农兵推荐。

一九七一年九月学校增设高中部,在一九六八届至一九七0届(俗称“三届生”)初中毕业生中招收首届高中生,共招收三个班一百五十名学生。

一九七二年九月至一九八0年八月学校又改称为“漳浦县杜浔中学”。

一九八0年九月学校名称恢复为“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

一九七二年三月,吴木钦接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学校师资配套略有改观,新一届的学校领导为高中教育尽心竭诚地努力,意欲重整旗鼓,振兴四中,无奈当时客观条件所限甚多,设备简陋,合格教师少,科任教师配备不全,学生偏科发展。

在一九七二年~一九八三年年的十一年间,共有:

◎吴木钦(任书记兼校长,任期一九七二年三月~一九七五年八月)。

◎何庆云(任书记,任期一九七五年九月~一九七八年八月)、

◎张海滨(任书记兼校长,任期一九七八年九月~一九八0年八月,留任书记至一九八一年八月)、

◎曾燕培(任校长,任期一九八0年九月~一九八三年三月)、

◎洪育君(一九八三年三月~一九八三年八月期间主持学校全面工作)

以上诸位校长、书记,为学校从“文革”中恢复过来、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杜浔、古雷、沙西、霞美地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期间续建校舍两座,办公楼一座。

三、发展与革新:“两基”建设前后(一九八四年~一九九九年)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教学秩序稳定,师生精神焕发,各项工作迅速走向正轨。

一九八三年秋,杨玲(女)接任校长,面对学校设备差、师资缺和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开建操场之议,争取到各级政府编外资助,立即动土平整山地,开辟了学校的体育运动场;首开建校门之议,在学校南边紧靠公路处建造学校大门;立项建设新教学楼,增添设备、刷新校容。针对师资缺乏的问题,解决办法一是“请进来”,敦请退休名教师、延揽友校高级教师定期到校讲座;二是“走出去”,带领本校教师到云霄、东山一中听课取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日常教学中,她严格要求教师过好“备课、讲课、改作业”三关。她任职一年半,即升任漳浦县副县长,虽然任职时间不长,但她对漳浦四中在“文革”浩劫之后以及她任职漳浦县副县长之后,对漳浦四中的鼎旧革新和持续发展都做出了很多很大的贡献。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副校长李丙申代理校长职务,督建教学楼,继续深化改革措施,学校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其间,洪宗明副书记负责党务工作。

至一九八七年秋,杨百良就任校长,他的到任,为漳浦四中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上任伊始,他即虚心求解,精心布局,励精图治,继而干劲十足,从严治校,未所懈怠。面对师资缺乏的老问题,他深入群众,大力调动全体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积极性,逐年充实新生力量,大胆起用教学骨干,雷厉风行、理直气壮地抓教学质量。他高举勤工俭学旗帜,种植花果,美化校园,至今校内的龙眼、芒果树已俨然成木成林。同时续建教学楼一座(八百五十平方米)、宿舍楼一座(一千一百平方米),接洽旅台乡亲捐建图书馆——“万卷楼”(六百平方米),逐步完善了教学设施。为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他经常组织教师到一些先进学校去听课、座谈、交流、取经。当时曾有黄玉盘老师退休后再受聘任教,年年参与学校教学改革,在校长带领下外出取经,车过九龙岭时,曾做诗一首:

烟霞轻抹碧峤间,飒飒秋风晓色丹。

探索四中重振日,驱车掠过九龙山。

经几年的治理整顿,学校师资素质显著提高,高、初中教学质量飞跃上升,不但大大地扭转了局面,而且教绩逐年提高。高中部于一九八九和一九九0届,成批毕业生直接考上大专院校。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三届中考成绩提升到全县上游水平。

一九九二年在全县各中学“三率”评比项目总成绩中,跃居同类完中第一,荣获漳州市“办好初中先进校”称号。由于勤工俭学成绩突出,一九九一年,荣获福建省教育委员会授予“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奖牌。

杨百良校长任职七年,至一九九三年学校已经拥有一千七百五十名学生和一百二十六名教职工,新旧校舍总建筑面积也发展到五千一百六十六平方米,学校教绩显著,校风良好,漳浦四中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在县里已跻身上游,杨校长至今仍得到杜浔各界人士的戴念和好评。

一九九四年秋,杨百良调往漳浦职中,李康宁接任校长。至此,正值国家全面落实教育“两基”工作任务时期,面对当时学校发展情况,李校长稳中求实,依靠班子领导和全体老师,采取稳健的治校措施,巩固发展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充分调动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制定并实施各项规章制度,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德育工作;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学校政治教研组荣获福建省普教室颁赠的“福建省中学先进政治教研组”的表彰;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七年荣获教育局同类完中评比“第三名”的表彰;一九九五年,学校图书馆荣获福建省教委授予的“先进集体”称号;配合杜浔公安派出所共建“漳浦四中文明小区”获表彰。

在落实教育“两基”建设中,当年杜浔镇党委书记吴川泽、镇长林培兴带领镇领导班子,展现其独到的魄力与远见,经多方集资,把漳浦四中建校初期建设的三座已是危房的平房旧教室全部拆除,对教学区进行重新规划设计,由镇政府出资新建了三座教学楼,共四十间新教室,三千四百三十四平方米,使学生学习环境和学校的观感都得到大幅度改善和提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大大地提高了漳浦四中的办学水平。时至今日,学校教师十分感念吴川泽书记、林培兴镇长为杜浔、为四中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时,在李校长任内,学校特别关心师生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他着手建设了含有大膳厅的学校大食堂,并集资在校门东侧建设教师宿舍楼一幢十八套住房(建筑面积约有两千平方米),并建成水泥篮球场和教学楼后部东、西大厕所,完善了学校的设施设备,改善了校容校貌,为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生活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四、建设、申报、晋级三级达标重点学校时期(一九九九年——二00六年)

一九九九年春,三月三日,李康宁校长调至漳浦县教育局高招办,洪俊哲接任漳浦四中第十五任校长,兼任学校党支部书记,成为漳浦四中跨世纪的新一任领导。

洪校长一上任,就高举“新世纪、新四中”的大旗,带领学校领导班子,组成了一个团结协作,富有责任感、使命感、号召力、行动力的战斗集体。学校班子向全体四中人提出了 “奔向新世纪,做一个可以昂扬大道的四中人”和“建设一所领导满意、群众支持、人人乐教、人人乐学、美丽文明的好学校” 的口号。确定具体目标为:早日把漳浦四中建设成福建省三级达标重点中学。

目标确定以后,学校制定新校训“忠诚、协作、求是、创新”为各项工作的指导,先后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和条例,付诸实施,正以规范。洪校长明确提出学校的三大任务,即建设好三大工程:一、“灵魂工程”——抓师生德育建设;二、“中心工程”——抓教育教学质量;三、“形象工程”——抓校政建设。

学校以培养教师队伍、提高师资素质为重要任务,以目标管理为核心,以常规管理为手段,注重实绩,重教奖教,注重检查落实,狠抓质量。进入新世纪以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高、初中按时毕业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二00三年、二00四年两届的高中会考及格率平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点八,优良率平均即达到百分之七十二点七五;二00一年、二00二年、二00三年连续三年获“全市普通完中高考专科线上线数”第三名,连续三年荣获漳州市人民政府的表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层次从此提升到一个更新更高的水平。

由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学校于二00四年被漳州市教育局列为准达标学校,同年高考成绩超过了全市普通完中的第一名。

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和苦心经营,到二00五年,为了争取学校晋级三级达标校,洪校长带领班子领导和全体师生作最后的冲刺,终于于二00五年四月二十五日,通过了省市专家组的验收,二00五年五月二十七日,福建省教育厅下文,漳浦四中晋级为福建省三级达标重点中学。至此,为漳浦四中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漳浦四中的大发展铺平了道路。四中人无不欢欣鼓舞,卢坤水老师从电视台闻讯后即作诗欢庆,真实地表达了四中人此情此感:

喜母校晋级省三级达标校

金鸡唱彻新德山喜看达标电视前

数载力争愿已偿多年奋斗梦成圆

三千学子明方向廿万乡亲逐笑颜

任重更须知道远太阳宏起浦南天

卢老师更作联一副,以达其情怀:

鼎重俊才 伟业千秋兴教化

钟清哲理 豪情万顷报乾坤

达标后翌年,二00六年,正是学校建校五十年之时。新一届的毕业班师生不负众望,为学校五十周年校庆献上了重要的大礼:学校高考又取得了历史最好的成绩,上重点大学三名,上本科线五十一名,对县下达的本科任务目标,完成率达到百分之一百七十。初中毕业班考上一中线达到三十二名,创历史新高。所以,二00六年,是学校的喜庆年,更是学校的大发展年!

进入二十一世纪这六年以来,学校在高中教育方面,无论是在办学规模还是在教学水平上,都可以说,取得了特别大的进步和发展,高中部从一九九九年的只有七百五十三名学生,发展到二00六的一千八百三十六名。在走好“高中一盘棋”的同时,学校同样重视初中部的教育,学校初中部连年获得漳州市教育局、漳浦县教育局的表彰。

这段时期,也是学校文化大建设的时期。洪校长十分注重建设漳浦四中校园的特色文化,在学校建设中融注入学校文化的精神和内涵。一方面和大家一起研讨、制定校训,设计校徽、校旗,创制校歌《青竹山之光》,显化富有四中自然文化标志的“青竹山”品牌和概念,从而总结并确立了漳浦四中及漳浦四中人的精神标识、情感依归和思想载体,另一方面他义无反顾地和师生、校友们一起建设了有四中特色的新校门——胜利门、八角旗台、菩提树无止境、古榕新竹系列景观、金钥匙自然艺术石、长城墙、感恩亭、芗园、双兰亭、月亮池、书法文化长廊、自然石文化带、曲径通幽读书处、先师孔子石雕像、更有厦门路、天文台等景观……从此,树立并奠定了漳浦四中及漳浦四中人的全新的形象面貌和高格调的文化品位。

在学校硬件建设方面,一九九九年,建成拥有四百米标准环行跑道的运动场,并完善建设了一幢三十套一千二百平方米的教师“两基”安置楼;二000年到二0 0一年建成漳浦四中主楼(面积一千九百五十六平方米);二00一年改变了原来的进校大道,新开辟了一条进校的主干道——东环路,并于二00六年取得厦门区校友的热烈支持和慷慨赞助,铺设成水泥大道(并重新命名为“厦门路”);二00二年经多方筹资建成一座一千六百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楼,解决了制约高中发展的大问题;二00三年建成了学校新大门(胜利门);二00三年至二00四年建成三十八套共四千五百平方米的教师安居楼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教师住宿条件;二00五年立项、二00六年投建一座四千七百六十二平方米的现代化试验科学大楼,内配有梯形教室、多媒体教室、选修课教室和标准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音乐美术室、天文观测等教学设施,现已动工建设。这些硬件建设的完成,为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和晋级达标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学校还大力种植多种多样的花果树木,建设各种别具匠心的校园景观,绿化、美化、优化了校园环境;杜浔区本土校友于五十周年校庆(2006·9·28)之前建成了一座占地四十四平方米的“感恩亭”献给母校,此亭由林仲文副县长题写亭名,如今矗立在学校“榕风竹石”风景带的入口处,成为学校景观的一个新亮点;还有漳州区校友为了报答母校的教育之恩,共同出资为学校建造了一座品味高雅、供师生学习和休闲的“芗园”,“芗园”包括一百六十八米的书法文化墙和占地一千二百五十平方米的园区,区内有月亮池和廊亭两座;更有深圳校友洪怀懋出资捐赠的先师孔子石雕像,于二00六年七月十九日树立在校门内菩提树“无止境”巨型盆景景区前方,于二00六年九月二十八日漳浦四中校庆日,也是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七周年纪念日时揭幕,现在,师生、来宾一进校门便置身于春意盎然、盛大深厚的文明世界和浓郁绵延的文化氛围之中;漳浦四中的校园建设,是真的能够使人人乐教、使人人乐学、使人人乐于到此一游再游。漳浦四中因而被漳州市教育局评定为“漳州市校园建设与管理先进学校”,并赠铜牌表彰,乃实至而名归。

近几年中,学校加强了和历届校友的联系,所以在学校的各项建设中,得到了广大校友的一贯的关心、大力的支持和无私的赞助,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一九六二届刘启力校友,为学校新科学大楼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九六一届林殿阁校友为学校的计算机教室和电子备课室的机器设备提供了全面的赞助;一九七三届高中校友黄河俊为我校第一条水泥主校道的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一九六五届校友陈结仲为学校主校道和厦门路的绿化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九八一届校友陈同明也为学校无偿提供了如今校园内的几乎所有的自然青巨石。

至二00六年,正是学校建校五十周年。总结五十年,再上新平台,是学校必须考虑的大事,学校经研究决定于九月二十八日举行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活动,并报县委县政府审批,二00六年五月十七日浦委办发文(2006-29号),批准成立漳浦四中五十周年校庆筹备委员会。校庆筹备工作由此如火如荼地展开。

五十年历程,五十年沧桑;五十年攀登,五十年荣光。漳浦四中发展至此,已有二百一十六名教职员工,三千三百九十八名学生,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建校五十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各机关单位、企业和历届校友、台胞的大力支持下,历届校领导带领师生认真工作,不断创造,积极奉献,使学校从简陋的初中校发展成为如今漳浦县第三所三级达标重点中学;建校以来,学校培养出二万二千多名高、初中毕业生,为高一级院校和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为漳浦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漳浦四中的校友遍及海内外,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建设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母校漳浦四中不断地增光添彩。

五十年了,五十年春风化雨,半个世纪春华秋实,喜看几万学子走上成才之路,欣闻青竹山下弦歌不断;五十年,赖几代人接力,看如今,让我们再出发!今日,继往开来的漳浦四中人,昂首大道,齐声高唱着洪校长作词的校歌——《青竹山之光》:

美丽的青竹山下,

我们神圣的殿堂。

这里钟灵毓秀,

满园桃李竞芬芳。

来吧,来我四中,

我们追求光荣和希望。

忠诚、协作、求是、创新,

我们托起明天的太阳。

浩瀚的知识海洋,

莘莘学子来四方。

这里红旗飘飘,

青春风帆在荡漾。

来吧,为我国家,

我们树立一生的理想。

思考、发奋,踏实、腾飞,

我们沐浴那宇宙之光。

啊,四中之光!

啊,青竹山之光!

你是我们永远的光明!

我们是你永远的辉煌!

面向现代教育的新世纪,漳浦四中人更觉任重而道远!在这喜庆之年,当四中人唱着自己的校歌的时候,他(她)们深怀着的是一颗感恩和感动的心,充盈着的是满腔的豪情和自信,新的征程又开始了,他们更感到责任和使命、光荣和希望之所在,他们将以更加扎实的努力和不懈的创造去托起明天的太阳,去沐浴那宇宙之光。可以相信,明天的漳浦四中将会在快车道上迅速奔向新的辉煌!美丽的青竹山下,将会使人们更加津津乐道、无限向往;永远的漳浦四中,将会是漳浦教育界和古雷港区的一个硕果累累、充满美丽风气和灿烂阳光的神圣的学园!

(以上资料来源于学校校庆办校史组·漳浦四中五十年校庆文献)

注:现已二级达标学校 并有设塑胶跑道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