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6个二级学院,开设16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
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
体育系 |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新闻 |
运动系 | 运动训练 |
运动健康科学系 | 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健康 |
民族体育与表演系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表演、表演(体育艺术表演方向) |
休闲体育系(职业技术学院) | 休闲体育、体育经济与管理、高尔夫球运动(专科)、体育健身与休闲(专科)、体育场馆保障(专科) |
继续教育部、研究生部、附属学校、仙林校区管理办公室、奥林匹克学院(民办二级学院) | - |
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专任教师、教练员44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84人、副高级职称160人,具有博士学位125人,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235人,国家级领军人才2人(陈爱国、彭国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7人次,省社科英才2人,省社科优青3人,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74人次,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3人,国际级足球裁判1人、国际级篮球裁判1人。教练员中世界冠军20人、亚运会冠军16人、全国冠军(一类赛以上)68人,国家级教练29人、高级教练46人,国家“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培养对象11人。
类别 | 名单 |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周广科、胡星刚、张雄、陈国祥、史国生、李江、黄步龙、肖爱华、金松、蒋宏伟 |
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王正伦 |
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张蕴琨 |
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培养对象 | 宋雅伟 |
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许学宁、周广科、庞进、王正伦、李江 |
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优秀教学团队 | 带头人 |
---|
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团队 | 钱竞光 |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优秀学科梯队 | 带头人 |
---|
体育人文社会 | 庄萍华 |
民族传统体育 | 陈志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类别 | 名称 |
---|
一级学科硕士点 | 体育学 |
二级学科硕士点 | 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体育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康复学 |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 体育、教育、新闻与传播 |
江苏省重点学科 | 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12个,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省优秀研究生课程5门。江苏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建有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3个,实习实训基地102家,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建设点1个。有2个国家级体育类科普基地。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 奖项等级 |
---|
“菜单引导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 奖项等级 |
---|
以“有效教学”为核心构建体育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 一等奖 |
课程、实践、技能——“三轮驱动”社会体育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 二等奖 |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化探索 | 二等奖 |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简化太极拳》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新形势下体育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实施 | 二等奖 |
国内首部《运动康复生物力学》教材的编撰及应用 | 一等奖 |
构建“立体化”篮球专项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名称 | 立项时间 |
---|
运动健身科学研究实践教育中心 | 2005年 |
体适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2013年 |
参考资料 |
类别 | 名称 |
---|
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 运动训练、社会体育 |
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 体育类(运动训练、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省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 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 |
省级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 |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 |
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建设 | 骨肌表面解剖学 |
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 运动康复生物力学 |
江苏省高校精品教材 | 科学健身新概念、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运动营养学、常见病运动处方、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 |
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 | 运动竞赛组织与管理、学校体育学、体育科研方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篮球、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 |
校级实验中心 | 体能康复实验中心 |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国家体育总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学生获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团体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等。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先后与江苏省南京市、徐州市、连云港市、南通市、扬州市、淮安市和安徽省铜陵市等多地政府,以及江苏省演艺集团、南京市体育产业集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京市中医院(体育医院)、华泰证券、圣象集团、康比特体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多元合作,全面构建体卫融合、体艺融合、体旅融合等宽领域合作体系。积极开展境外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波兰、丹麦、韩国、日本、泰国和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学、科研院所、体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协作关系,组织邀请外国专家来校讲学、指导训练200多人次,派出各运动项目援外专家200多人次,足迹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美国罗克福德大学开展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合作办学项目取得良好成效。2014年,学校圆满完成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赛事的承办任务。在此期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布隆迪总统恩库伦齐扎受聘为南体“名誉教授”,巴赫主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赞南体为“国际知名的体育院校”,国际奥委会48位执委、多位外国元首和世界体育组织负责人造访南体。
2025年4月24日,南京体育学院与李宁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