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16个教学学院(部),以及荟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开设57个本科招生专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院系专业一览表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地球物理学、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能源化学工程、化工安全工程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油气储运工程、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学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环保设备工程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 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感知工程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理科实验班、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 | 英语语言文学、俄语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 石油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油气工程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工业设计、安全工程、车辆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 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 | 法学、汉语言文学、音乐学(音乐学方向)、音乐学(西洋管弦方向)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体育教学部 | - |
截至2024年5月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学位授权自主设置二级学科,6个博士学位授权自主设置交叉学科,4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7个本科招生专业,13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化学工艺、油气储运工程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业催化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物理学等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化学、地球科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
类别 | 名称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化学、地质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国家级重点学科 | 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化学工艺、油气储运工程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业催化 |
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 |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应用化学、机械电子工程、化工过程机械 |
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 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力学、物理化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
博士学位授权自主设置二级学科 | 岩土力学与工程、精密测量与测控仪器、环境化工、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海洋油气工程、能源系统与碳管理、语言服务工程与管理 |
博士授权自主设置交叉学科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海洋资源与信息工程、应用数学与能源数据科学、能源物理科学与技术、能源治理与法律、油气人工智能、先进科学与工程计算、能源经济管理、能源环境科学与工程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 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类别代码 | 领域名称 | 批准年份 |
---|
0856 | 材料与化工 | 2021 |
0857 | 资源与环境 | 2019年对应调整 |
0858 | 能源动力 | 2019年对应调整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 批准年份 |
---|
0854 | 电子信息 | 2019年对应调整 |
0855 | 机械 | 2019年对应调整 |
0856 | 材料与化工 | 2019年对应调整 |
0857 | 资源与环境 | 2019年对应调整 |
0858 | 能源动力 | 2019年对应调整 |
0859 | 土木水利 | 2019年对应调整 |
0860 | 生物与医药 | 2019年对应调整 |
1251 | 工商管理硕士 | 2009 |
0251 | 金融硕士 | 2014 |
1253 | 会计硕士 | 2010 |
0453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 2014 |
0551 | 翻译硕士 | 2010 |
0252 | 应用统计硕士 | 2018 |
0351 | 法律硕士 | 2018 |
1256 | 工程管理硕士 | 2018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教师172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21人,博士生导师492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等30余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等40余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170余人。
2019-2020学年,学校新增挪威皇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1人,哈萨克斯坦国家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
院士类别 | 姓名 | 备注 |
---|
专职院士 | 沈忠厚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孙金声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郝芳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王铁冠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高德利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陈德 | 挪威皇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
sauleaidarova | 哈萨克斯坦国家自然科学院院士 |
兼职院士 | 张国伟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汪集暘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苏义脑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顾心怿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李宁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刘合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杨元喜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安德斯·林奎斯 | 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 |
骆静利 |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
克里蒂∙格里斯 | 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 |
教学名师类别 | 名单 |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蒋有录 |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 蒋有录、管志川 |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 戴彩丽、范壮军、侯健、吴明铂、蒋有录、管志川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郝芳、符力耘、戴彩丽、侯健、周鹏、蔡宝平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 王志远、张凯、黄建平、王民 |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卢双舫、杨朝合、郭文跃、于思荣、操应长、孔瑛、杜启振、葛际江、赵东风、李玉星、徐守余、薛庆忠、魏宝君、吴明铂、戴彩丽、黄方、周鹏、田原宇、侯健、孙道峰、徐海、范壮军 |
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 周瑶琪、刘晨光、王玉新、卢双舫、郝芳、陈国明、姚军、刘永红、田原宇、戴彩丽、孙金声、于连栋、操应长 |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戴彩丽、范壮军、侯健、吴明铂、王志远 |
山东省级教学名师 | 夏道宏、刘润华、杨国华、管志川、戴俊生、栾述文、卢双舫、刘永红、刘雪暖、刘衍聪、薛庆忠、孙秀丽、何利民、李自力、张立强、刘欣梅、姜翠玉、叶立国、刘宝 |
青岛市教学名师 | 李爱芬、刘欣梅、姜翠玉、张立强、步玉环、郭月琴、叶立国、石永军、孙大满、郑秋梅 |
国家级、山东省教学团队一览表级别 | 团队名称 | 时间 |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2008年 |
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2009年 |
石油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 2010年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团队 | 2018年 |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师团队 | 2022年 |
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 工程图学课程虚拟教研室 | 2022年 |
油气地球物理课程虚拟教研室 | 2022年 |
油气田开发地质课程虚拟教研室 | 2022年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 | 2022年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虚拟教研室 | 2022年 |
山东省教学团队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2007年 |
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 2007年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 2008年 |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 2008年 |
过程设备课程教学团队 | 2009年 |
电工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2009年 |
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2010年 |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团队 | 2010年 |
地质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2011年 |
勘查技术与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2012年 |
化学工程实践教学团队 | 2012年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 石油炼制工程教学团队 | 2015年 |
过程装备与控制教学团队 | 2015年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5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44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石油工业训练中心、石油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石油勘探开发工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石油化工与装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石大中原石油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石大齐鲁石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 勘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国家级、山东省特色专业一览表序号 | 级别 | 专业名称 | 所在单位 | 时间 |
---|
1 | 国家特色专业 | 资源勘查工程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07 |
2 | 石油工程 | 石油工程学院 | 2007 |
3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学工程学院 | 2007 |
4 | 安全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2007 |
5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电工程学院 | 2007 |
6 | 油气储运工程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2007 |
7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08 |
8 | 应用化学 | 化学工程学院 | 2008 |
9 | 应用物理学 | 理学院 | 2008 |
10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2009 |
11 | 自动化 |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2009 |
12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2010 |
13 | 环保设备工程 | 化学工程学院 | 2011 |
14 | 山东省特色专业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2009 |
15 | 电子信息工程 |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2010 |
16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石油工程学院 | 2011 |
17 | 材料物理 | 理学院 | 2011 |
18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2012 |
19 | 计算机科学与技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 2012 |
20 | 环境工程 | 化学工程学院 | 2013 |
21 | 测绘工程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13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序号 | 专业名称 | 学院 |
---|
1 | 资源勘查工程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2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3 | 地质学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4 | 地球物理学 |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5 | 石油工程 | 石油工程学院 |
6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石油工程学院 |
7 | 海洋油气工程 | 石油工程学院 |
8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学化工学院 |
9 | 应用化学 | 化学化工学院 |
10 | 能源化学工程 | 化学化工学院 |
11 | 安全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1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电工程学院 |
13 | 油气储运工程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14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1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6 |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7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
18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
19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
20 | 环保设备工程 |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
21 | 电子信息工程 |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
22 | 测绘工程 |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
23 | 通信工程 |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
24 | 自动化 |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
25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
2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27 | 软件工程 | 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28 | 应用物理学 | 理学院 |
29 | 工程管理 | 经济管理学院 |
30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经济管理学院 |
31 | 会计学 | 经济管理学院 |
32 | 英语 | 外国语学院 |
山东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序号 | 专业名称 | 学院 |
---|
1 | 环境工程 | 化学化工学院 |
2 | 化学 | 化学化工学院 |
3 | 工业设计 | 机电工程学院 |
4 | 车辆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5 | 建筑学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6 | 材料物理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7 | 材料化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8 | 地理信息科学 | 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
9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学院 |
10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学院 |
11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学院 |
12 | 经济学 | 经济管理学院 |
13 | 市场营销 | 经济管理学院 |
14 | 俄语 | 外国语学院 |
15 | 法学 | 文法学院 |
16 | 汉语言文学 | 文法学院 |
精品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钻井工程、电工电子学、油藏工程 |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走近石油、魔方和数学建模、身边的物理化学世界、矿物岩石世界之窗、石油工业与环境保护、体质密码与体育运动、油气地质与勘探、钻井工程、油藏工程、电工电子学、石油工业概论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油田地质实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地震勘探原理、矿物岩石学、油气地质与勘探、油田开发地质学、石油工概论、中外石油文化、钻井与压裂虚拟仿真综合实训、海洋深水钻井平台认知及关键作业程序实训、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渗流力学、石油炼制工程、化学反应工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油库设计与管理、科技创新实践、电工电子学、近代物理实验、有机化学 |
山东省级精品课程 | 沉积学、构造地质学、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工程流体力学、采油工程、油层物理、油田化学、渗流力学、石油工业概论、气藏工程(双语)、化工原理、石油化学、化工过程流体机械、石油炼制工程、石油化工容器与设备设计、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工程图学、机械原理与设计、工程材料、机械cad基础、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机械制造实习、机械创新设计实践、安全工程信息化技术、机电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综合实践、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油气集输、油库设计与管理、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建筑施工、工程监理概论、建筑材料、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财务会计学、运筹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有机化学、大学物、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实验、数值计算方法、理论物理系列课程、普通物理学(理科)、近代物理实验、大学英语、英语精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体育、金工实习 |
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 油田地质实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深水钻井平台认知及关键作业程序实训、钻井与压裂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化工原理、安全工程信息化技术、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机械cad基础、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建筑解析与空间体验虚拟仿真实验、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工程材料、材料性能学、过程设备设计、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工程经济学、中级财务会计学、创业基础与实践、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极端温度条件下的迈克尔逊干涉仪虚拟仿真实验、液晶器件制备及电光效应测量虚拟仿真综合训练、石油工业训练中心基于虚实结合的油气钻井装备仿真实训、构造地质学、管理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工程制图(全英语)、机电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大学计算机、宏观经济学、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层物理、工程力学、高等数学、测量仪表与自动化、化工安全与环保、测井方法与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大学英语、地震参数及灾害虚拟仿真系统、油气生产安全应急仿真实训、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接虚拟仿真实验、建筑设计(6-2) |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11种教材入选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5部教材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新工科教材立项。2019-2020学年,学校77个项目获2019年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支持,共立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40项,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项目42项。
2022年3月,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38项成果获山东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本科教学成果26项、研究生教学成果12项。38项获奖成果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13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
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 2020年中国石油化工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
时空融合、知行耦合、师生多维互动的机械大类课程教学新范式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规范引导、协同育人、均衡发展的中国化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问行业发展建专业—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以专业课程建设为核心,构建资源勘查工程特色专业优质教学平台 |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基于“求真”育人理念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 |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能源战略视阈下的石油工程国家特色专业改革与建设 |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5月,学校与国内120多家地方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等55个国家和地区的250余所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实质合作交流关系。聘请了百余名著名专家、知名人士为我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近年来,国际合作交流项目逐步增加,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