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武汉病毒所拥有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高水平研究队伍。现有在职职工近300人,“万人计划”百千万领军人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百千万工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科院“特聘研究员”、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等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在国际学术舞台崭露头角。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关武祥、杨荣阁、李朝阳、肖庚富、张波、陈绪林、陈新文、罗敏华、周宁一、胡志红、胡勤学、唐宏、龚鹏、崔杰、彭珂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华林、胡志红、唐宏、王延轶、陈新文
科研部门
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设有5个研究中心;与武汉大学共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1个联合开放实验室,设有hiv初筛实验室等研究技术平台。同时,武汉病毒研究所还是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和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挂靠单位。
研究所研究中心:分子病毒学研究中心、分析微生物学与纳米生物学研究中心、微生物菌毒种资源与应用中心、病毒病理研究中心、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联合开放实验室:中-荷-法无脊椎动物病毒学联合开放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农业环境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设施资源
设备仪器
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直接管理仪器有:200千伏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100千伏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双碟片活细胞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活体(小动物)成像系统、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系统、分选流式细胞仪、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仪、分析型超高速离心机、双光子超分辨点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数字切片扫描分析系统、超速冷冻离心机、荧光定量pcr仪等。
研究所委托管理仪器有蛋白质单晶衍射仪、洗板机、声波微量移液系统、脉冲场电泳仪、去卷积倒置荧光显微镜、全自动倒置荧光显微镜、膜片钳显微操作仪、高内涵细胞分析仪、倒置荧光显微镜、正置荧光微分干涉显微镜、微生物鉴定仪、全自动微生物生长曲线分析仪、生化分析仪、流式细胞仪(个人型)、病毒计数仪、高压均质机、高速落地冷冻离心机、落地式离心机、全自动压盖冷冻干燥机、药物筛选样品处理工作站、蛋白质纯化系统、结晶机器人、多功能酶标仪、酶联斑点检测仪、光栅式多标记微孔板分析仪、多标记分析仪、高通量快速基因分析系统、核酸浓度分析仪、荧光定量pcr仪、荧光定量pcr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停流圆二光色谱仪、超微量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化学发光凝胶成像系统、化学发光成像系统等。
馆藏资源
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中国病毒资源与信息中心拥有亚洲最大的病毒保藏库,保藏有各类病毒1300余株。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科学数字图书馆自购全文数据库有sciencedirect、cell press、asm、elsevier回溯、nature+nsj、science online、wiley-blacwell、f1000 prime等;国科图提供数据库有isi web of knowledge、ei engineering village、isi 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dii)、csa、springerlink、nature回溯、pnas 、proquest、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bentham science、taylor & francis、nrc research press、cnki数据库、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encyclopedia britannica、维普 、方正年鉴工具书、american society of neuroradiology、myilibrary图书、pubmed、highwire press、doaj等。
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有的中国病毒资源基础数据库有:病毒性病原调查基础数据库、病毒编目数据库、病毒敏感细胞数据库、病毒遗传资源数据库、野生动物病原宿主组织数据库、动物疫病病原综合应用数据库、自然疫原性病毒综合应用数据库、昆虫病毒综合应用数据库、流感综合应用数据库、肝炎综合应用数据库、病毒性病原历史疫情数据库、高通量病原检测数据库、病毒性病原本底数据库、病毒性病原遗传资源数据库等。
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有的重要病毒性病原检测数据库有:病毒核酸检测分析数据库、病毒血清学检测分析数据库、病毒细胞培养技术标准(sop)数据库、特异病毒快速检测诊断数据库、基于solexa的随机高通量测序检测数据库等。
物种保藏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始建于1979年,现保藏着1500多株各类病毒的分离株,各类病毒资源达11·7万份,保藏资源涵盖人类医学病毒、人畜共患病毒、动物病毒、昆虫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环境微生物、病毒敏感细胞库和病毒遗传资源库等,在国家安全、生命科学研究、人口健康和病毒学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