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实力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6月,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拥有馆藏印本文献总量为220万册(件),拥有电子资源数据库108个,外文全文电子期刊1·8万余种,中文电子期刊1·4万种,外文工具书0·6万卷,中外文学位论文250万篇,并通过网络共享国家科技文献中心(nstl)丰富的科技文献资源。
截至2023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拥有170多个科技数据库、5·5亿篇科技论文、1·7亿件专利等海量电子科技文献资源,以及馆藏印本文献资源,覆盖95%以上的中国国内外科技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工具书等;并拥有1·9万种外文电子期刊,1·8万种中文电子期刊,18·4万卷/册外文电子图书,35万种中文电子图书等。
资源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下属机构,中心可使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数据库资源。
中文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中国科学院学位论文、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科学文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cscd引文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eps(economy prediction system)数据库、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
支撑保障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要从事以信息科技、生物科技、知识产权、战略新兴产业为特色领域的科技情报研究、科技智库咨询、科技知识服务,并开展科学计量与科技评价、新技术研发和知识平台管理、科技信息领域高级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培训、媒体出版等业务。同时承担中国科技云成渝枢纽中心、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网、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成都服务站、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四川省委现代产业与创新发展研究智库、四川省科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成都科技查新咨询中心和四川省科技成果查新咨询服务分中心的建设与运营任务。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开发了“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网”“全球专利数据平台”“面向干细胞领域知识发现平台”,并形成了“全球专利大数据分析检测技术”“专利技术的转移转化预测分析系统”“专业科技领域知识产权信息集成服务系统”“专利发明人用户画像系统”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软件系统、工具和模型。编写的《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工作统计报告》《中国科学院专利分析报告》《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的三大核心报告。
截至2023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还建设了800平方米的机房,共有200个机柜,利于更加开展数据研究与知识服务工作。作为中国科技云成渝枢纽,拥有300pb存储容量、20pflops高性能计算能力,实现四川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间200gbps以上超高速网络互联。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