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
岳阳市岳阳楼区郭镇湘北大道
详情春晖园
地处岳阳职院文化广场与体育馆之间黄金地段,园区为一天然山丘。由华容校友倾情捐建。
追梦园
为学院校园内一小型花园式雕塑园,位于师生活动最为集中的建筑群间。面积近4000平方米。由湘阴校友慷慨捐资亲情建造。“追梦园”以奋力追逐强技报国梦为主题,以范蠡、贾思勰、李时珍、林巧稚、南丁格尔、黄炎培、范旭东、莫兹利、王选等九位职业教育英贤青铜塑像为主体,以花卉园林为背景,情境化地集中展示古今中外职教先驱,技能大师的不朽形象,让青年学子零距离地凝视先贤,感受崇高,汲取正能量,放飞梦之翼。
校名石
两尊校名石由汨罗校友捐建。一卧一立,座落在校门前润德桥头,与周边山、水、桥、门相映生辉。
校名石采用江西九江天然花岗岩为原料。卧石为两块相迭,宽6·28米,高2·86米;立石则为一块完整石料,宽1·86米,高6·28米。
卧石上“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八个红色大字浑厚端庄,笔力沉雄,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毛致用亲笔书写。右上方有红蓝相间的学院院徽。校名下方横排五方篆印分别为岳阳职院前身五校。篆印采用岩石本色呈现,如五块坚实的基石,托起岳阳职院的红火今天和灿烂明天。整座校名石近看一座石山,远看一尊璞玉,不远不近处看,则如一头抽象写意体硕姿健的大象。象与吉祥之祥字谐音,因此,华人社会乃至整个东南亚历来视象为吉祥之象征,广置于庭院门首。校名石以象为型,寓意校园和谐师生吉祥,还暗示学院实力雄厚后劲无穷。
文化墙
2004年,学院邀请本土作家吴傲君、段华参与策划校园文化墙建设方案。为弘扬优秀地域文化,砥砺学子勤奋求索,敲定了以屈原代表作《楚辞》全文为内容,以岳州窑陶片为载体,以中国古代竹简为形,以《离骚》内容中楚文化符号为元素,以滔滔汨罗江水为画面主线,以断简残牍为主要表现形式,构建成了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全长282米,高2·5米到9米不等,总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200万元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浓厚地方特色大型浮雕《楚简—离骚》。
文化墙中的文字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岳阳市书协主席、本土著名书法家崔向君先生以汉隶写就。
整个文化墙的制作工艺采用的是1800多年前名扬九州的湘阴岳州制陶工艺。整个大型浮雕由中央美院雕塑系毕业生黄坚波、本土画家李占卿、董昌飞设计泥稿,由北京琉璃厂的专业人士进行翻模,在现在的湘阴岳州窑的原址烧制。先后经过了设计、雕塑泥稿、切片翻模、配料、制胚、修胚、阴干、烘胚、烧制、安装等十几道工序,历时一年多时间。整个文化墙的图案以楚风为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楚国的图腾崇拜,如楚国的文化图腾火凤凰——凤鸟;楚地的民俗风情,如仕女表演;楚人的审美崇尚,如神龟、异蛇、兽身人面等;楚国的文化元素,如钱币、鼎、罐等,不仅如此,文化墙的图案还融入《离骚》中述志抒情的香草佳木,如泽兰、杜衡、石兰、木兰、桂花等,呈现出一种既具有古朴写实的现实主义风格,又不失神奇瑰丽、寄情于物的浪漫主义风格。
校史馆
校史馆是学院合并组建十周年校庆期间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
润德桥
“润德”二字出自《易经》中的“君子进德修业”,“风以散之,雨以润之”二句,意在教育学生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德是第一位的,而德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桥长60米,由三座五孔石拱桥并列组成,主桥宽9米,副桥宽5米。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