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南民大共青团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云南民族大学校园文化

云南民族大学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学校校徽主要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为圆形,由四个“回纹”元素和学校中英文名称组成。

精神文化

校训

明德敦睦,弘道至善

明德。源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指光明之德,也指才德兼备的人,此处主要取“彰明德行”之意,强调实现内在的自我提升和超越,彰显人性中美好的德行。

敦睦。“敦”为古代盛粮食的器具,引申“厚实、稳固”之意。“睦”《说文解字》释义为“目顺也”,引申为和谐。“敦睦”,就是“使稳固和谐”,是深植于牢固的个体意识而形成的“亲善和睦”状态。在当下可解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提下团结和睦的、高度自觉的行为要求。“温柔敦厚”,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人格修养的目标追求。《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敦睦九族,平章百姓,不闻以鬼神道治天下,惟陛下省察”中,将“敦睦九族”和“平章百姓”连用。古人治国平天下以齐家为前提,在引申意义上,“敦睦”的对象已超出狭义的“九族”(亲属关系)概念,是指以“天下观”为前提的、对华夷万邦的“协和”。王阳明《传习录·上》认为:“《尧典》‘克明俊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

弘道。语出《论语·卫灵公十五》“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意为人要使“道”发扬光大,而不是借“道”来光大自己。“弘”是发扬光大;“道”则含义丰富,既指大道(宇宙万物运行变化的规律),也包含反映客观实际并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的一切真理。“弘道”乃“作为完人”的天职,亦是文化教育事业的天职。

至善。亦源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者,极、最也;善者,美好也。指通过不懈努力,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至善”是人类道德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也含有在学术研究、科学探索等方面追求无止境之意。

内涵概括:立德树人,彰显美好品行、成就高尚品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各民族一家亲的信念播撒到更多人的心上,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守正创新,坚定弘道追求、光大天下正道;努力使人生修为和学术修养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校歌

歌词
梦想开花的地方作词:卢云生 作曲:刘显波你来自大山,带来泥土芳香,我来自江畔,带来清波碧浪,带着各民族的期盼,走进这知识的殿堂。这里是培育栋梁的沃土,这里是梦想开花的地方。我的母校,我们的青春福地,慈爱师长,情意像山高水长;我的母校,为我们插上翅膀,多少凤凰,从这里高飞远翔。做时代新人,上下求索真知,传民族美德,弘扬崇高风尚,为了同一个明天,珍惜这日月流光。看青春之花在这里竞放,听和谐之歌在这里交响。我的母校,我们的青春福地,慈爱师长,情意像山高水长;我的母校,为我们插上翅膀,多少雄鹰,从这里高飞远翔。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