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南大学缅甸研究院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云南大学办学条件

云南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29个学院、7个研究机构,1个附属医院,1个附属中学,设有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开设本科专业85个。

云南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本科专业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绘画
美术学
音乐学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舞蹈学
绘画
美术学
音乐学
视觉传达设计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制药工程
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
数字媒体技术
网络空间安全
人工智能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财务管理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物流管理
会计学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态学
植物科学与技术
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
统计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云南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
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
日语
英语
泰语
越南语
缅甸语
印地语
马来语
僧伽罗语
孟加拉语
柬埔寨语
老挝语
尼泊尔语
云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云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物理学
数理基础科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天文学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
广播电视学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物联网工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
云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
云南大学药学院药学
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哲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
公共事业管理
行政管理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
社会工作
社会学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历史学
档案学
信息资源管理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经济学
财政学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城乡规划
建筑学
土木工程
云南大学法学院法学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气科学
地理信息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科学
地质学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
云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汉语言
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云南大学农学院(资源植物研究院)生物育种科学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4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云南大学建有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4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3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双一流建设学科3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一流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6个,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类别名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民族学、中国史、数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生态学、统计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系统科学、物理学、公共管理学、地理学、社会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大气科学、天文学
参考资料:(截至2023年11月)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名称学科代码
民族学0304
生物学0710
理论经济学0201
政治学0302
中国语言文学0501
数字0701
物理学0702
化学0703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
工商管理学1202
中国史0602
生态学0713
统计学0714
法学0301
社会学0303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
地理学0705
大气科学0706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公共管理学1204
天文学0704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6月)
专业博士学位授权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资源与环境博士0857
生物与医药博士0860
气象博士0751
社会工作博士0352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6月)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专业名称(代码)
理论经济学(0201)、应用经济学(0202)、政治学(0302)、社会学(0303)、民族学(0304)、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中国语言文学(0501)、法学(0301)、中国史(0602)、数学(0701)、物理学(0702)、化学(0703)、地理学(0705)、大气科学(0706)、生物学(0710)、哲学(0101)、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教育学(0401)、生物医学工程(0831)、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工商管理学(1202)、公共管理学(1204)、信息资源管理(1205)、外国语言文学(0502)、新闻传播学(0503)、地球物理学(0708)、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土木工程(0814)、软件工程(0835)、艺术学(1301)、世界史(0603)、生态学(0713)、统计学(0714)、天文学(0704)、地质学(0709)、城乡规划学(0833)、网络空间安全(0839)、作物学(0901)、药学(1007)、遥感科学与技术(1404)、智能科学与技术(1407)
资料来源:(截至2025年6月)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公共管理硕士1252
工商管理硕士1251
高级工商管理硕士
法律硕士0351
电子信息硕士0854
材料与化工硕士0856
资源与环境硕士0857
土木水利硕士0859
生物与医药硕士0860
教育硕士0451
设计硕士1357
美术与书法硕士1356
国际中文教育硕士0453
应用统计硕士0252
国际商务硕士0254
资产评估硕士0256
社会工作硕士0352
翻译硕士0551
新闻与传播硕士0552
博物馆硕士0651
文物硕士1451
会计硕士1253
旅游管理硕士1254
图书情报硕士1255
工程管理硕士1256
审计硕士1257
体育硕士0452
金融硕士0251
农业硕士0951
气象硕士0751
城乡规划硕士0853
资料来源:(截至2025年6月)
学科建设
类别名称
双一流建设学科民族学、生态学
统计学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物理学
国家重点学科民族学
生态学
专门史
微生物学
国家一流学科政治学
省级重点学科物理学
中国民族史、中国经济史、专门史
文艺学
大气科学、地理科学
工商管理、旅游管理
金融学
生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数学
esi全球排名前1%材料科学
农业科学
化学
计算机科学
(截至2024年6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云南大学现有教职员工3700余人(不包括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近230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3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700余人,有国家和省级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998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3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

师资力量(部分)
类别姓名
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精云、张克勤、徐星、张亚平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方精云、徐星、唐年胜、刘晓为、陈大华、罗晓东、杨崇林、田立德、张洪彬、张力、张建、于黎、陈文、冯卓、钱声帮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冯卓、杨若文、明梅、肖伟烈、丁军桥、陈丙秋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方精云、张克勤、唐年胜、刘晓为、陈文、李博、胡凤益、孙晓辉、张子杰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方精云、马文会、唐年胜、陈大华、杨崇林、田立德、张洪彬、于黎、郭台辉、丛培允、卢光盛、杨海军
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陈大华、杨崇林、田立德、张力、张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戴超武、段昌群、李博、何明
国家教学名师唐年胜、肖蘅、田卫民、段昌群、崔运武
国家青年拔尖人才孙艳波、罗强强、陈峰、董秀团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6月)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68个。有12个国家特色专业,7个专业“菁英班”,10个专业“卓越班”,2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1个国家级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4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名称专业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制药工程、城乡规划、金融学、社会工作、网络空间安全、生物技术、体育教育、日语、印地语、天文学、广播电视学、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绘画、环境设计、地理科学、大气科学、会计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物理学、视觉传达设计、行政管理、法学、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化学、历史学、档案学、民族学、软件工程、生态学、统计学、缅甸语、汉语言文学、新闻学、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理信息科学、地球物理学、财务管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土木工程、财政学、社会学、数字媒体技术、植物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法语、泰语、数理基础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音乐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信息与计算科学、美术学、地质学、哲学
国家特色专业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汉语言文学、大气科学、化学、旅游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政治学与行政学等
专业“菁英班”熊庆来天文、大气科学、生物学、生态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植物科学与技术
专业“卓越班”法学、软件工程、制药工程、网络工程、城乡规划、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新闻学、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流管理
(截至2024年4月)
人才培养基地(部分)
类别名称
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历史学人才培养基地
数理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
生物科学人才培养基地
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法学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软件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实验区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实验区
教育部人才培养cdio创新实验区
(截至2024年4月)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部分)
类别名称
国家级新闻传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截至2024年4月)
教学团队(部分)
类别名称
国家级教学团队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基础平台课程研究型教学团队
宏观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化学实验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微生物与线虫互作机制创新团队
(截至2024年4月)
本科课程(部分)
类别课程名称
国家级一流课程中国经济史理论与研究方法
传播学引论
管理学
运筹学通论
政治人类学
档案保护技术学
中国民族史
旅游学概论
动物生物学
天气学
数据结构与算法
国际市场营销
数据库技术
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少数民族文化
人文科学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民族政治学
旅游经济学
生态旅游
普通生态学
动物生物学
人类生态学
微型半微型有机化学实验
软件工程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4月)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获5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截至2024年8月,云南大学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自1989年以来,云南大学获得了1989年、1993年、1997年、2001年、2005年、2009年、2014年、2022年共八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2014年有2项入选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2年有5项入选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列举部分
时间成果获奖等级
2014年我国西南地区生态环境类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国家级二等奖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cdio改革实践与创新国家级二等奖
2018年中国边疆治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省级特等奖
以培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人才需要为目标的民族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省级一等奖
高起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省级一等奖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省级一等奖
发挥云南区位及资源优势 提高生物学学生野外实践能力省级一等奖
行动学习模式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商管理“双创”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省级二等奖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化学化工实验教学改革研究省级二等奖
地方综合性大学电子信息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省级二等奖
2022年课堂革命 五维育人——民族学新文科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国家级二等奖
根植于中国大地的“大思政”教育创新与实践——云南大学“理解中国”育人计划国家级二等奖
梯度联盟聚教研资源,三实进阶育创新人才——公共管理 tto 模式的云南实践国家级二等奖
创建“新生态”育人体系:生态环境类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国家级二等奖
基于“多年生稻科技小院”的"四轮驱动”农学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国家级二等奖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6月)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6月,学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共建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牵头建设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构建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办学新格局。与27个国家的10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融合等领域开展合作交流。建有覆盖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为完备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和新型特色智库体系。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来华留学基地、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和海外调研实习基地,构建“学生全球胜任力”培育体系和“语言+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以汉语教学中心、文化交流中心、教学点、hsk考点、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为合力支撑的文化传承创新“西南通道”。

2019年9月21日,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讲越南语比赛暨越南语教学工作坊在云南民族大学拉开帷幕,活动由中国语文教育协会主办,云南民族大学承办。比赛汇集来自25所大学的111名学生,此次活动为云南大学第三次派学生参加比赛,并且云南大学的六名参与者获得两项一等奖、三项二等奖和一项三等奖,打破以往的记录。

2024年4月9日,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康茨坦斯大学动物与演化生物学系教授、动物学和演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axel meyer做客云南大学东陆高端学术论坛,为云大师生做了精彩纷呈的专题讲座。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高原湖泊生态与治理研究院师生代表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2024年4月16日-4月19日,在云南大学建校101周年和联合国国际中文日前夕,云南大学以“中华文化•世界表达”为主题,成功举办第一届国际文化周,此次文化周由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学生工作部主办,汉语国际教育学院承办。

国内合作交流

2019年9月21日,由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主办的国际环境史研究研讨会在云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海警、云南社会科学院和民族研究所等近40所高校和研究所的80多位学者出席此次活动,并就环境史研究的最新趋势进行讨论,多位学者就环境史的最新发现发表主题演讲。

2023年5月22日至5月26日,云南大学师生一行51人赴深圳开展“认识世界,同线起跑”校际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学生工作部组织,共选拔出48名优秀家庭经济困难本科学生参加交流。

2023年10月,以云南大学、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和北京千予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共建单位的自然资源部自然生态系统碳汇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落地。

录取条件

2024年,云南大学根据在各省(区、市)的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确定调档比例。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各批次投档规则以各省(区、市)省级招生考试管理部门的规定为准。所有招生专业统考外语语种不限,非外语类专业新生入学后以英语实施公共外语教学。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