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云南财经大学校徽作者葛长敏。校徽圆心是地球,地球上凸现出中国古代钱币(方足布),下方为1951字样。外圆上部是中文“云南财经大学”,下方为英文校名。1951年是云南财经大学的建校年份。中英文“云南财经大学”和“1951”均为大红色,外圆底色为银白色。中文“云南财经大学”字体为毛体。
校徽寓意:中国钱币表示云南财经大学是一所财经类高校。钱币图案形似汉字“人”。人,即人才,寓意云南财经大学以培养高素质经世致用人才为己任。人在地球,寓意天地万物,以人为本,同时寓意财大人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地球图案颜色为蓝色,钱币颜色为黄色,象征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也寓意云南财经大学积极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钱币图案形似一口大钟,警示财大人时刻激励自己抓住机遇,锐意改革,求实创新,追求卓越。
精神文化
校风
“求实”即讲求实际,追求真理。倡导师生以脚踏实地的作风对待工作,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学术,以诚心向学的精神对待学业,以坚韧不拔的意志追求真理。“创新”意出《大学》引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倡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革故鼎新、追求卓越,培育创造性人才,产生创新性成果。
教风
“严爱相济、润己泽人”是云南财经大学的教风,取自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提出的“广大教师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严爱相济”主张教师对学生既要严格又要有爱心,“润己泽人”主张教师必须要不断自我完善,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学风
“立德明智、博学躬行”是云南财经大学的学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博学”语出《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躬行”指的是身体力行。
校训
“好学笃行,厚德致远”为云南财经大学校训。《礼记》云:“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易经》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校训取诸义而用之,倡导学生诚心向学,勤于实践,知行统一,学行共长,激励学生涵养大德,容载万物,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校歌
《校园颂歌》作者:刘绍怀作曲:万里我们的校园在盘龙江畔,莘莘学子聚首科学殿堂,求实创新,铸就腾飞的翅膀,自强不息,赢来了桃李芬芳,求实创新,铸就腾飞的翅膀,自强不息,赢来了桃李芬芳,啊……知识给我力量;啊……知识给我力量。爱国爱校有理想,经世济民作栋梁,敢为人先图发展,长风万里送云帆,敢为人先图发展,长风万里送云帆,敢为人先图发展,长风万里送云帆,长风万里送云帆。 | |
资料来源: |
校赋
作者:郑丹平地连五华,坐拥拓东,[1]平畴锦绣,玉宇彻澄。东临盘江,腾潜蛟而跃金鲤;西倚蛇山,跨霓虹而凌碧霄;南引学府,得钟英毓秀之神韵;[2]北接龙潭,有宋柏唐梅之雅馨。美哉地灵才俊,荟萃人文,我财经大学岿然雄踞其间。忆昔创建之始,筚路蓝缕,[3]奠聚薪成焰之基;众志成城,效雷霆万钧之力。[4]汇一勺以成江海,积微尘以峙峻岑。[5]而今校名三易,[6]宏图大展,后来居上,唯恐虑不及远;革故鼎新,[7]诚贵独辟蹊径。[8]造龙翔凤翥之势,[9]开海阔天高之境。且看时和气清,万物滋荣。朱楼红宸,书声如珠玉玲琅;[10]碧荫绿树,嘉木多桃李芬芳。仰观俯察,清澄性理;悉往知来,启道聪明。[11]无临渊而羡鱼,岂穷达而异心。[12]夙兴夜勖,挥翰墨以奋藻;[13]志高行洁,恒求实以创新。为师之道,妙度金针;[14]导性因势,琢玉范英。[15]剖海蚌以显明珠,断昆竹以彰清音。[16]智如泉源,行为表率;吹爇生焰,莹拂成鉴。[17]固根本而茂华实,探源流而泛光澜。[18]长如春风,慕先贤之懿范;不坠斯文,继圣哲之前踵。[19]壮哉,云南财大!厚德致远,可载千秋伟业;好学笃行,以成天下英才。遂感而成赋,以誌永恒。 |
【注释】[1]拓东:古城名,公元765年南诏王阁罗凤之子凤伽异所筑,故址今昆明,此即借指昆明。[2]引:牵挽,此指连接。学府:学府路,周围有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居之。钟英:汇聚人才;毓秀:培育人才。[3]筚路:柴车;蓝缕:破旧衣服。《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后用以形容创业艰难。[4]雷霆(tíng):劈雷,疾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比喻威力极大,不可抵挡。语本汉·贾山《至言》:“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5]峙(zhì):耸立;峻岑:峻谓高大的山,岑谓小而高的山,此泛指高山。此句本自《荀子·劝学》“积土成山”一语。[6]易:改变。云南财经大学前身为云南财贸干部培训学校,1981年成立云南财贸学院,2006年更名为云南财经大学,是谓三易。[7]革:《周易》卦名,意为变革;鼎:烹饪器皿,能使食物由生变熟,由硬变软,故引申有更新之意。犹言破旧立新。[8 ]蹊(xi)径:小路。比喻独自开创一种新风格。此谓学校发展颇多创新,敢为人先。[9]翥(zhù)飞举。此句以龙、凤喻学生优秀。[10]朱:红色;宸(chén):屋边。此犹言红楼。云南财经大学的屋宇外观以红色为主调。玲琅:皆形容玉石之清脆声。此句言红楼内书声琅琅,如玉石之声清脆悦耳。[11]仰观府察四句,皆出自葛洪《抱朴子·外篇·勖学》。此指学生上下求索,学习知识,为的是读书明理,陶冶性情,变化气质;了解过去,研究、面向未来,充分开发聪明才智。[12]两句的意思是,没有人临渊羡鱼,没有人因人生的变迁而改变志向。渊:深水潭;羡:因喜爱而希望得到。临渊羡鱼:比喻徒有愿望而不下手去做。语本《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汉书·董仲舒传》:“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穷:指困境;达:通达、顺利,此指人生中或坏或好的际遇处境。[13]夙:早;兴:起来;勖(xù):勉励。两句意谓早起晚睡、刻苦努力地学习。翰:毛笔,翰墨,即笔墨。奋:发扬;藻:文彩。[14]度:通渡,过渡,引伸为传授。金针:传说有名叫郑采娘的女子,七月初七晚祭织女,织女给她一根金针,从此她刺绣的技能日益精进。此喻老师把最好的学问传授给学生。[15]导:引导;因:根据、依据;琢:雕琢、雕刻;范英:规范、培育人才。[16]剖海蚌两句:刘勰《刘子》卷一:“海蚌未剖,则明珠不显;昆竹未断,则凤音不彰”。此处以剖蚌,断竹喻教师培养彰显人才。[17]《颜氏家训集解》卷第三勉学第八之注解五中引《刘子·因显》中语:“夫火以吹爇生焰,镜以瑩拂成鉴”。 爇(ruò):点燃,此语谓火越吹越旺;莹:本指玉色美石,亦指玉色光洁,另有使明净之意。瑩拂:拂拭使之明洁。此语指镜子越擦越亮,或谓因为不断地拂拭才成为鉴人之明镜。此处喻为师者加倍磨砺,培养德性才学,不断提升自己。[18]固:加固;根本:即言根。此句化用韩愈《答李诩书》中“养其根而竢其实……根之茂者其实遂”一语。这两句意谓为师者只有功底深厚,基础扎实,潜心探究,才能做好学问教好学生。[19]春风:比喻良师的教导。《二程全书·外书十二》:“朱公掞来见明道(程颢)于汝(地名),归,谓人曰:‘光庭’(即朱本人)在春风中坐了一个月”。懿范:美好的德行,堪为榜样。此两句意谓教师应象程颢那样,永远让学生感觉如坐春风。坠:落下,斯文:《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此指古代的礼乐制度,后亦指文人或儒者,亦指文雅的行为,此处泛指道德、文章、人文精神;圣哲:孔子被称为圣人,此泛指前代文化创造先行者,大教育家;踵:脚后跟。这两句意谓教师需向前代圣贤哲人学习,为教育事业及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
资料来源: |
社团文化
云南财经大学部分社团简介 | |
---|---|
社团名称 | 社团简介 |
云南财经大学“滇佩留璃”社团 | 成立于2016年11月,最初是由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一批具有编织,折纸,剪纸,十字绣,雕刻,绘画等手工及艺术特长的学生组成,连续两年获得五星级社团称号。 |
云南财经大学红丝带青年志愿者协会 | 由一批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大学生组成的公益组织。社团成立于2005年12月,隶属于“云南省爱咨家——艾滋病咨询服务中心”。红丝带青年志愿者协会以禁毒防艾为宗旨,以“宣传禁毒防艾知识、培养珍爱生命意识、弘扬关爱他人的精神、真诚相待艾滋病患者”为目的。 |
云南财经大学雨林风情协会社团 | 为民族风情类社团,成立于2014年4月,主要以热带雨林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为主,如德宏景颇族傣族自治州的傣族,景颇族、布朗族等;社团的活动主要围绕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巴乌和手工开展。社团宗旨:自愿、平等、奉献、互助、进步,以“锻炼自我,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服务社会”为原则。 |
云南财经大学“礼乐”中国传统文化传习社 | 是云南财经大学一个非营利性的综合类学生社团,简称“礼乐”社,由众多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生组成。社团日常活动有传统手工课、传统礼仪课,社团会在传统节日组织汉服出行活动。“礼乐”社在2017、2018年被评为五星级社团。 |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