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杨家峪街道道场沟社区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太原市杏花岭区杨家峪街道办事处概况

太原市杏花岭区杨家峪街道办事处

概况

地理位置:杨家峪街道位于太原市城东2公里东山丘陵地区,东与太钢东山煤矿接攘,南与迎泽区郝庄乡相连,北接中涧河乡,西与职工新待办事、敦化坊办事处为邻。

地势地形:东高西低,属于太原市东山丘陵地带。

河流:北沙河流经大窑头、小窑头、杨家峪、剪子湾,流入市区、汇入汾河。

资源及开发和利用:全街道人多地少,但矿产建材资源丰富,有煤炭、石料、白灰等。1998年有煤矿9个。后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现煤矿全部关停。

占地面积及使用情况:区域面积27·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49·2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17亩,退耕还林4974亩。

气候条件:我街道所属农业区域,位于太原市东北部,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节气候。四季风明,冬季在强盛的干冷大陆性气团控制下,气温较低,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7度;春季是过渡性季节,冬过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升高,气温回升很快,但有时会出现倒春寒;夏季受变性暖温海洋气团影响,整个夏季气温都比较高,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3·7度,入秋以后,气温逐渐下降,由于北方冷气团不断爆发南下,常形成霜冻。降雨量年际间分布不均匀,年内分配也不平衡,冬、春雨雪较多干旱,全年雨量集中于6—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65%以上。

交通条件:杨家峪街道位于太原市城东,距太原火车站1、5公里,307国道与东山过境高速公路十字横穿全境,境内有凯旋街、五龙口街、经园路、马道坡街,涧河路等,杨家峪出口是从东山过境高速公路到太原东区最近的东大门。并于2005年底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的目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国土开发史:1949年底,杨家峪按当时的太原市行政区划,属第五区,区政府驻东五龙口,1950年,规划第四区,区公所驻桥东街,1954年1月2日,撤消第四区建制,杨家峪划归三区管辖,1954年6月4日,三区改为新城区,杨家峪乡属新城区,区政府驻新城。1956年,区人民政府为人民委员会,杨家峪属新城区人民委员会,1957年3月12日,撤消新城等四区的建制,成立郊区人民委员会,杨家峪乡归郊区人民委员会领导;1958年,杨家峪乡改为杨家峪农村人民公社;1959年3月3日,撤消郊区人民委员会建制,将杨家峪农村人民公社划归北城区管辖。区人民委驻五一路;1960年6月20日,撤消半城区等,成立了9个人民公社,杨家峪农村人民公社属巨轮公社;1961年底,杨家峪农村人民公社属冯城区管辖;1963年4月1日,撤消北城等人民委员会,成立郊区人民委员会,杨家峪划归郊区人民委员会管辖;1968年9月8日成立郊区革命委员会,原郊区人民委员会停止行使职权。杨家峪农村人民公社属郊区革命委员会管辖。1970年3月21日,撤消郊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南、北郊区革命委员会,杨家峪农村人民公社属南郊区革命委员会,区革委驻小店镇。1981年3月20日选举产生南郊区人民政府,原革命委员会停止行使职权,杨家峪农村人民公社属南郊区人民政府;1984年下半年,改革了全市农村人民公社体制,以原公社边区为范围,建立了61个乡,杨家峪乡成立。根据并政发[1997]130号文件,《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辖区行政区划的通知》,1998年1月1日,杨家峪乡从南郊区划归杏花岭区管辖。2001年3月20日省政府晋政函[2001]89号文件批准,将杨家峪乡改为街道。

行政事业单位机构设制:1998年在本辖区内行使领导和管理职能的机构有杨家峪乡党委、杨家峪乡人民政府。下设26个办公室,分别是党政办、武装部、文化站、计生办、司法办、环卫站、民政办、教委、团委、妇联、人大办、经管站、土地办、企业办、矿管办、农业办、财政所、水利办、兽医站、交管所、科委、农机站,计生服务所、林业站、综治办,统计站,共有职工82人。杨家峪乡派出所一个,干警15人。杨家峪乡卫生院一个,职工 17人,科室10个,病床40张。杨家峪信用社一个。杨家峪中学一个,教师25人,在校学生345人,农村小学8所,教师52人,在校学生736人,共有离退休教师31人。依据杏办发[2002]4号《关于印发杏花岭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结合杨家峪街道的实际情况,内设五个办公室:党政办公室、农业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城建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下设五个中心一个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城镇建设服务中心、综合治理协调服务中心,财政统计所。2003年根据杏编字[2003]6号文件精神,杨家峪街办组建成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现有公务员23人,事业编制23人,工人1人,农民班干部 20人。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