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
论坛发挥其在企业家群体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成立了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研究中心。通过研究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媒体的关系以及企业家个人经历及思考等多个领域,关心和帮助新兴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
研究中心成立后,形成了以杂志、书籍、课题研究为核心的系统研究机制,先后开展了如“中国企业家发展信心指数调查”(原名“中国企业家生存环境调查”)、 “九二派”、“全要素生产率”、“混合所有制”、“共享经济”等课题,出版20余本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主题图书,创办了《亚布力观点》官方杂志。其中中国企业家发展信心指数调查已经成为研究中心常规研究项目。
《亚布力观点》
研究中心每月推出一期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官方杂志《亚布力观点》,传递企业家与经济学家就当下经济发展和经济现象的思考和建议。
《中国企业家发展信心指数调查》
中国企业家信心指数调查报告以民营企业家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部分国有企业
家),以期通过探测中国企业家对自身生存环境的主观评价,对企业未来发展环境的预测,梳理出当前影响企业家群体信心的核心要素,以期引起社会对这些可能影响中国经济的因素的关注。中国企业家发展信心指数研究始于2010年,由清华、北大、首都经贸大学等高校团队具体执行。在2010~2014年,每年发布一次;2015年开始每年发布两次,分上下半年。
出版书籍
序号 | 书名 | 简介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1 | 《亚布力的光芒》 | 自2001年——新千年的第一年开始,在每年元宵节,这个家家户户大团圆的日子里,代表着近万亿财富的商界领袖们远离自己的家室、远离自己的企业,在北国冰天雪地的亚布力召开。 | 2008年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2 |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0》 |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0》本着“记录”的宗旨应时而生,以中国企业家论坛十年的思想积淀为基础,迅速捕捉企业家不同时段的思想精髓,为各行业的企业精英提供有效交流平台,从而将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经营思想、管理理念不断展现给读者,也为中国企业家群体尤其是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家提供丰富的经验和管理思想。 | 2010年 | 哈尔滨出版社 |
3 |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1》 | 本书汇集了部分企业家们的演讲及讨论成果,其中涉及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史的最新再认识,也涉及大国崛起中的企业家作用,还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过去和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本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一批对中国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值得信赖的,讲真话的商业领袖。记录与研究他们的思想,就是为崛起的中国作证。 | 2011年 | 哈尔滨出版社 |
4 | 《市场的力量》 | “市场的力量”,这一主题重温20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每个人都有改善自己生活的意愿,给这一意愿以自由,国家才能发展。这是邓小平的逻辑,也是市场的逻辑。本书通过辨析市场和政府,市场和权利的关系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市场。同时,对市场信念的颂扬,也不应该是把它塑造成新的意识形态,而是探究它是否有盲区以及盲区何在。 | 2012年 | 哈尔滨出版社 |
5 | 《让企业有思想》 | 本书是“亚布力企业思想家丛书”系列之一,书中文章用最真实的语言详细记录了亚布力群体当中的13位人物的思想轨迹,包括:柳传志、张跃、刘积仁、王文京、任志强、田溯宁、陈东升、王梓木、王维嘉、毛振华、张树新、王中军、冯仑。本书每个人物的口述记录翔实、内容细致,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亚布力群体的精神和智慧。 | 2009年 | 中信出版社 |
6 | 《让企业有思想ⅱ》 | 从经营理念到人生价值观,从现实考量到历史总结,从个人目标到社会使命,中国企业家关注并思考着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细节。在这里,我们将分享到陈东升、刘积仁、戴志康、曾强、范勇宏、田源、张跃、刘晓光、郭为、王梓木、李建光、沈南鹏、李彦宏、赵民等众多中国企业界顶尖人物的思考与独白。 | 2010年 | 哈尔滨出版社 |
7 | 《让企业有思想ⅲ》 | 本书以自述形式撰写,用最真实的语言详细记录了亚布力群体当中的14位企业家的思想轨迹,书中包括:张醒生、徐风云、武克钢、艾路明、王巍、李东生、王晓龙、苗鸿冰、吴鹰、陈琦伟、雷军、丁健、丁立国、曹兴诚。 书中每个人物的陈述翔实、内容细致,通过企业家们的思考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亚布力群体的精神和智慧。 | 2012年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8 | 《让企业有思想ⅳ》 | 亚布力论坛是中国企业家的思想盛宴,在这里,政府官员、学者、企业家等各界社会精英齐聚,直抒胸臆,畅谈经济、社会形势。为使会议成果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传播,并影响更多的各界有为人士,我们精选其中的经典片段进行摘编整理,以飨读者。 | 2012年 | 时代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
9 | 《让企业有思想ⅴ》 | 或纵横捭阖,或侃侃而谈,或言简意赅,他们言谈中都流淌着不容忽视的中国企业家思想。在这里,我们将分享到陈东升、王石、马云、任志强、牛锡明、王梓木、陈琦伟、王均豪、刘道明、谢明、宣瑞国、陈显宝、钱大群、何启强、王兵、吴庆斌等众多中国企业界顶尖人物的思考与独白,分享到吴敬琏、张维迎、辜胜阻、胡祖六等经济学者的意见与建议。 | 2013年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10 | 《让企业有思想ⅵ》 | 近三年来众企业家、学者在亚布力会议上就金融话题的讨论,一方面呈现众企业家、学者不同时段的思考与见解,另一方面也通过众企业家的切身感受折射出这三年来中国经济的状况以及他们在面对这一现状时的不同表现。直面现实、深入思考、积极应对,这是我们希望读者通过企业家们面对世事变迁所采取的态度而领悟的中国企业家精神。 | 2013年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11 | 《企业思想家(上、下)》 | 上:在本书中,我们认真总结了史玉柱、任正非、李宁、张瑞敏、柳传志这五大企业家的管理思想和核心价值。下:在本书中,我们认真总结了马云、冯仑、陈东升、李彦宏、王石,这五大企业家的管理思想和核心价值。 | 2010年 | 中信出版社 |
12 | 《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市场的作用由“基础性”转向了“决定性”。如何解读这一差别?在实践和行动中,如何推进这一理念的更替?中国的经济走向何方?哪些行业还存在发展潜力?近百位中国知名学者、企业家相聚一堂,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发出了学者、企业家们自己的声音和期望。 | 2014年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13 | 《改革:中国关键十年》 | 企业家群体在转型社会将赢得何种认可和尊重首先取决于他们对自己以及对社会的期许。这本书可以看做是企业家们在2013年年关期许的汇总,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个阶层的幸福和烦恼;这本书也可以看做是这个阶层在2013年年关或宏观或微观的思想底稿,希望能和社会各界碰撞、磨合,得出一个更完整和全面的答卷。 | 2013年 | 时代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
14 | 《破局:新常态下的企业创新之道》 | 经济增速放缓,粗放增长方式转为集约,增量扩能被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取代,企业该如何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传统企业而言,拥抱互联网是否是唯一出路?曾经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将会有怎么的未来?被誉为“万能药方”的企业创新在新的环境下,又应该具备怎样的独特内涵?企业家对此的思考与回答,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现实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 | 2016年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15 | 《下一个风口在哪儿》 | “不,不是起风了,而是在这宫墙之内,风从来就没停过。”这是前段时间热播剧《琅琊榜》中的一句台词。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大风又何曾停止过,从互联网医疗到互联网金融,到工业4·0,到人工智能……那么,下一个风口在哪?通过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菁英们的发言和讨论,或许能从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进而摸索前行,最终站在风口,顺风而上 | 2016年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16 | 《企业家与思想力》 | 所谓思想力,即指用思想改变客观世界的能力。对企业来说,它是内化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已经渗透进企业战略制定、管理运营、市场营销、人才运用、文化理念及未来发展等方方面面。而无数实践也证明,企业发展的背后,是思想的作用,更是思想力的作用。有思想的企业家会审时度势,超越自我,并在动态的思维中,寻找着阻力最小的路径,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 2015年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17 | 《九二派》 | “92派”企业家是反映中国改革进程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是先在体制内成长,再转向体制外的,他们善于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把它们引入中国市场的空白领域,成为某个行业的开拓者或佼佼者。“92派”的人生经历、创业故事和思想观念会给关心中国经济改革与企业成长的人们带来深刻的启发。 | 2012年 | 中信出版社 |
18 | 《一九八四:企业家归来》 | 乔治·奥威尔的《1984》描绘了极权主义的恐怖,而真实中国的1984,却呈现了商业力量的初兴,看上去生机勃勃。这一年,柳传志在中关村的一间传达室里创办公司,张瑞敏改造青岛日用电器厂,李经纬推出“东方魔水”健力宝,王石在深圳成立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他们后来均成为中国企业家群体的领军人物,而1984年,正是这一切的起点。 | 2015年 | 东方出版社 |
19 | 《金融改革这几年》 | 本书以一篇篇文章的形式,汇聚了中国当下著名的企业家、经济学家和金融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对中国这几年经济发展态势的分析、预测;对金融体系改革路径、方法和壁垒的理解和分析。亚投行所面临的五大挑战是什么?“金融蓝海”在哪里?中国是否会出席“巴菲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如何?民间资本将走向何方?这些问题将在本书中一一得到解答。 | 2016年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20 | 《突围——中国经济》 | 世界经济又走到了一个关键当口。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和投资低迷。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孕育兴起,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既面临民间投资疲软、消费能力降低、产能过剩等问题,又拥有凭借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变道超车的能力。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国企业该如何突围?而这正是本书想解答的问题。 | 2017年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21 | 《创业的痛点》 | 在现实案例中, 青年创业者们面临的问题更多样, 也更复杂。 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 选择哪个行业创业? 如何选择合 伙人? 当合伙人不再适应公司发展时, 创始人该如何应对? 面对 “互联网+” 的浪潮, 如何正确 面对并接受? 人工智能的发力点在哪儿? ······就创业之路上遇到的种种疑问或挫折, 青年创业者 们以亲身经历, 在此书中向大家娓娓道来。 | 2018年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22 | 《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呢?企业家精神,究其本质是企业家群体的一种精气神、一种情感状态。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时点,本书以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情感状态为内容主线,以他们对过往的回眸、感恩和寄望来致敬这40年。与此同时,本书还进一步讨论了一个新议题——新时代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 | 2018年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23 | 《混改下一步》 | 本书围绕国有资本如科学管理、混合所有制企业如何有效治理这两大相互影响的核心问题展开。在总结我国实践经验和借鉴国外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国有资本管理的新模式、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和高管人员激励机制的新建议。 | 2018年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4 | 《中国经济再出发》 | 中国经济在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后,遇到了一些挑战。从内部看,中国面临着经济转型压力;从外部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进一步施行,给全球贸易格局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企业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在这个当口,中国经济如何再出发,创造下一个经济奇迹? | 2019年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25 | 《我的40年——企业家的时代告白》 | 近40年来,创业者和企业家们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尽情释放,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中国,甚至改变了世界。身处其中,他们有何不为人知的过往和心路历程?有何思考和收获?他们又向时代发出了怎样的告白和期望? | 2019年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26 | 《预见中国经济新40年》 | 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实体经济的未来在哪里、科技将怎样改变商业生态、ai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过去40年的发展有哪些可供借鉴的启示等课题都在本书中得到呈现,其中有恳切的经验之谈,有理性的预测剖析,有精彩的观点输出,也有激烈的思想碰撞…… | 2020年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27 | 《变局——中国企业迎战「黑天鹅」》 | 经济形势变幻不定、波谲云诡,“黑天鹅”几乎成为人们的口头禅。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中国企业家的定力从何而来?中国企业该何去何从,又该以怎样的姿态迎战频出的“黑天鹅”?身处大变局,无论是身经百战的“前浪”,还是意气风发的“后浪”,都应深思。 | 2020年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28 | 《中国企业家发展信心指数报告(2020)》 | 市场的活力,经济的繁荣,都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企业家的信心与行为紧密相连。如果企业家对发展充满信心、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市场就会充满活力,经济就会趋于繁荣,国运就会兴盛;反之,如果企业家群体对经济前景悲观,对经济建设缺乏参与热情,则经济就会趋于低迷,国运就会衰退。从这个意义上讲,了解中国企业家的发展信心,能帮助人们感受中国经济脉搏,把握中国经济走向。 | 2021年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29 | 《重塑——新格局下的企业新发展》 | 当前,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想要乘上“双循环”发展的快车稳步向前,企业需要由内而外地进行一次自我重塑。不仅要重塑企业格局与精神,更需要重塑企业愿景与生态,而只有不断地求新求变,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 | 2021年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