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5年4月,学校设有13个教学单位,开设34个招生专业。教学单位 | 开设专业 |
---|---|
材料工程学院 | 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橡胶智能制造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工商管理学院 | 现代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市场营销、大数据与会计 |
化学工程学院 | 药品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应用化工技术、药品生产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 |
建筑工程学院 |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室内艺术设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 |
信息工程学院 | 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
汽车工程学院 | 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 |
国际教育学院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商务英语 |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基础课教学部 | - |
体育与艺术教学部 | - |
继续教育学院 | - |
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教授、副教授360余人,博士9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10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6人,全国技术能手4人、江苏工匠2人、江苏省卓越技师2人,江苏省教学名师3人,黄炎培杰出教师奖1人,六大人才高峰1人,双创博士1人,江苏省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4人,江苏“最美教师”1人,江苏省技术能手14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人,“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9人。类别 | 名称 |
---|---|
全国优秀教师 | 翁国文 |
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 | 季剑波 |
国家行业教学名师 | 刘琼琼、刘郁、翁国文、季剑波、冷士良 |
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 王艳秋、黎少辉、吉智 |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教学团队 | 化学制药技术教学团队、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高端化建设团队 |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 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教学创新团队 |
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服务先进制造专业领军教学团队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
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国家级教学团队 | 高分子物理教学团队 |
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 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教学创新团队、工业机器人技术教学创新团队、生物制药技术教学创新团队 |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王艳秋 |
江苏省教学名师 | 王德堂 |
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 | 李建松 |
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 | 精细化工实训教学团队、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团队 |
注:名单不全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7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教学团队6个,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团队6个。有4个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4个;徐州市政府批准建设的特需专业1个。
时间 | 名称 |
---|---|
2022年 | 入选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3门 |
类别 | 名称 |
---|---|
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专业群 | 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群 |
国家级实训基地 | 高分子材料实训基地、生物化工实训基地、化学制药技术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 |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基地 | 新材料专业领域国家级职教团队培训基地 |
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 配合与塑混炼操作技术、药品检验技术、光伏发电工程技术 |
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 | 橡胶智能制造技术专业、化学制药技术 |
江苏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 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
省高水平骨干专业 | 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药品生产技术、物流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等 |
省级重点专业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光伏材料生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 |
省级特色专业 | 安全技术管理 |
省级实训基地 | 省级区域开放共享实训基地即徐州市重大装备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江苏省分布式能源与智能微电网技术实训平台、江苏省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技术实训平台 |
市级实训平台 | 徐州市校企共建现代物流公共实训平台、徐州工程装备智能制造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实训平台、徐州云计算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徐州现代物流技术实训平台 |
注:参考资料来源(名单不全) |
教学成果
2020-2021学年,学院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1项。
2021-2022年,学院教师编写教材入选全国教材建设奖2项,江苏省“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规划教材9项。
2022年,学院学生获职业技能大赛国赛二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2项,获评全省技能大赛先进单位。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国赛金奖1项,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项。
截至2025年4月,学校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全国教材建设奖2项。2017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环境监测专业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摘得两个全国一等奖;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赛项荣获金牌,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金奖1项、银奖3项;在2020年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银奖,捧得“优胜杯”。2022年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赛金奖。2023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1项;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银奖1项;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展示活动中获“恒星级”作品1项。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每年可以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各类奖助学金30%以上。
项目名称 | 成果类型 |
---|---|
《橡胶物理机械性能测试、《化工单元操作》(第三版) | 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 |
《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第三版)、《橡胶工艺技术概论》(英汉双语)、《化学制药工艺技术》、《化工单元操作》 | 江苏省“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
参考资料: |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型 |
---|---|
制造强国战略下“121”职业素养培育模式构建 | 江苏省2021年教学成果一等奖 |
“一中心、双思维、三融合”光伏发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2019年全国电力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院园一体”“四螺旋”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现代化工“健康、安全、环境”(hse)新型职教技能训练体系的开发与实践 | 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二等奖 |
“产教深度融合“四螺旋”育人模式的 创新与实践 | 江苏省2017年教学成果一等奖 |
参考资料: |
合作交流
校企合作
截至2025年4月,学校与徐工集团、复星医药、吉利汽车、京东集团等数十家行业龙头在智能制造、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领域合作,紧密联接龙头企业生态产业链,建成工业和信息化部生物医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省级工程机械现代产业学院等8个产业学院,联合赛轮集团、卫星化学、东方雨虹等优质企业牵头成立了3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获批江苏省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江苏省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省级数字技术工程人员培训机构、省级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等平台资质。
国际合作
截至2025年4月,学校与俄罗斯、德国、乌兹别克斯坦、柬埔寨、韩国、马来西亚、老挝等二十多个国家的五十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走出去的“赛轮集团”“中润新能源”“徐工集团”等中资企业定向培养国际学生,并开展“中文+理论+技能”培训,合作培养本土化国际技能人才。近几年,来自东南亚、中亚和非洲等“一带一路”地区4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国际学生顺利毕业,与俄罗斯鄂木斯克国立交通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与韩国交通大学、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台湾东南科技大学开展交换生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境外学习和深造机会。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