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咸阳师范学院校友会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咸阳师范学院办学条件

咸阳师范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33个研究机构,有教育、文物2个硕士点,开设本科专业54个(师范类专业28个、非师范类专业26个),学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
咸阳师范学院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专业名称师范标识
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s
汉语国际教育s
新闻学-
广告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
咸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s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咸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物理学s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s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咸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s
材料化学-
生物科学s
化学工程与工艺-
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地理科学s
地理信息科学-
历史学s
测绘工程-
土地资源管理-
文物与博物馆学-
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s
日语s
咸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s
咸阳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s
物联网工程-
咸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s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s
学前教育s
小学教育s
特殊教育s
应用心理学j
咸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j
咸阳师范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书法学s
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s
舞蹈表演-
舞蹈学s
咸阳师范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s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s
服装与服饰设计-
咸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
旅游管理-
财务管理s
国际商务-
社会工作-
物流管理s
信息来源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近400人,博士、硕士占比90%以上。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三秦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社科联专家等5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3人,省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28人,咸阳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科学技术拔尖人才、有突出贡献专家、三五人才8人。
类别名单
省三秦人才梁安和、王明军
省级教学名师庞士让、雷依群、种海峰、姬建锋、张君才、李峰、王长顺、黄怡
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安振平
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王长顺
省级师德先进李宗领、张小安、李伟、张岚、亓娟莉
校级青蓝人才马飞、李艳艳、邓玲娟、王晓芳、刘宇峰、胡晓榕、师娅、包富华等
校级中青年拔尖人才张为元、王文博、张宝强等
省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带头人所属院系批准年份
心理学教学团队姬建锋教育科学学院2010年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李万鹏政治管理学院2011年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姬建锋教育科学学院2012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解争龙信息工程学院2013年
化学专业教学团队黄怡化学与化工学院2014年
物理学专业教学团队王明军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14年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省级一流专业14个,省级名牌专业、特色专业等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项,省级教改项目、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优秀教材奖等72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省级教师教育类在线开放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23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省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x”证书试点学院项目等9项,省级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14个。

类别名称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前教育专业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法》
省级名牌专业化学
省级特色专业化学、物理学、旅游管理、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高等继续教育特色专业)
咸阳师范学院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序号专业名称建设级别获批年份
1学前教育国家级一流专业2020年
2汉语言文学国家级一流专业2021年
3化学省级一流专业2019年
4数学与应用数学省级一流专业2019年
5物理学省级一流专业2019年
6书法学省级一流专业2019年
7思想政治教育省级一流专业2020年
8英语省级一流专业2020年
9小学教育省级一流专业2020年
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一流专业2020年
11历史学省级一流专业2020年
12地理科学省级一流专业2020年
13生物科学省级一流专业2021年
14电子信息工程省级一流专业2021年
省级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所属院系批准年份负责人备注
有机化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05年杨亚婷精品课程(待转型)
现代汉语文学与传播学院2006年张文元精品资源共享课
政治经济学政治管理学院2007年罗利丽精品课程(待转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管理学院2008年种海蜂精品课程(待转型)
公共心理学教育科学学院2009年姬建锋精品资源共享课
公共教育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年李峰精品资源共享课
文学概论文学与传播学院2011年袁方精品资源共享课
物理化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11年张君才精品资源共享课
教育原理教科院2012年贾玉霞精品资源共享课
电动力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13年张辉精品资源共享课
高等数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13年任刚练精品资源共享课
计算机组成原理信息工程学院2013年解争龙精品资源共享课
学前心理学教育科学学院2013年冯霞精品资源共享课
学前教育学教育科学学院2014年姬建锋精品资源共享课
无机化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14年马占营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国古代文学文学与传播学院2014年唐会霞精品资源共享课
有机化学(转型升级)化学与化工学院2014年郑敏燕精品资源共享课
数据结构信息工程学院2014年田俊华精品资源共享课
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示范中心名称负责人所属院系批准年份
艺术实训、实践、实验教学中心陈恩惠艺术学院2009年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魏永生化学与化工学院2011年
学前教育专业实验教学中心贾玉霞教育科学学院2012年
网络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解争龙信息工程学院2013年
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王明军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14年
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实验区名称负责人所属院系批准年份
摩擦材料“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黄怡化学与化工学院2009年
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嵌入方向“团队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解争龙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
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贾玉霞教育科学学院2012年
化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范广化学与化工学院2014年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专业名称负责人所属院系年份级别
学前教育专业姬建锋教育科学学院2013年国家级
学前教育专业姬建锋教育科学学院2012年省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解争龙信息工程学院2013年省级
化学专业黄怡化学与化工学院2014年省级
物理学专业张辉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14年省级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获省级教改项目、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优秀教材奖等52项。
省级高等教学成果奖
序号成果名称获奖等次所在院系获奖时间
1《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经典著作阅读课的实践和体会二等奖政治与社会学学院2003年
2《高校造型艺术必修选修课的实践与思考》二等奖设计学院2003年
3“现代汉语”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二等奖文学与传播学院2007年
4有机化学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二等奖化学与化工学院2007年
5以“三个转换”为突破口,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二等奖政治与社会学学院2009年
6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三位一体”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研究与实践二等奖教务处2011年
7地方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一等奖教育科学学院2013年
8构建教学目标管理系统,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探索与实践一等奖西安石油大学,咸阳师范学院2015年
9校地合作构建书法学专业外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二等奖美术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2015年
10地方本科师范院校面向行业培养材料化学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二等奖化学与化工学院2015年
11学前教育专业‘3345’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二等奖教育科学学院2017年
12地方院校思政课‘一课一品’特色化建设创新实践二等奖政治与社会学学院2017年
13地方师范院校基础教育师资“一体两翼”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一等奖教务处2019年
14学前教育专业“四有好老师”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二等奖教育科学学院2019年
15新时代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外出写生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二等奖美术学院2019年
16地方师范院校“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等奖教务处2021年
17同向同行 同频共振: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二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年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有1个省级优势学科,7个校级重点学科,7个校级扶持学科。
省级优势学科
类别名称
省级优势学科中国史(历史地理学)
学科建设级别学科名称学科类别所属单位
省级优势学科历史地理学历史学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
校级重点学科中国史历史学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文学文学与传播学院
数学理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物理学理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化学理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政治与社会学学院
教育学教育学教育科学学院
校级扶持学科外国语言文学文学外国语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计算机学院
体育学教育学体育学院
美术学艺术学美术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音乐学院
应用经济学经济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设计学艺术学设计学院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5月,学校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27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1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1000余名师生通过“项目”带动,分别赴菲律宾、泰国担任汉语志愿者、赴新加坡幼儿园任教、赴韩国开展交换交流、游学活动以及通过“2+2”“3+1”的形式赴美国、韩国留学攻读双学位和硕士、博士学位。先后聘请10个国家的100余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已培养留学生数百名。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