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虚拟电厂的研究和实施主要集中于欧洲和北美。根据派克研究公司(pike research)公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底,全球虚拟电厂总容量为19·4 gw;截至2011年底,全球虚拟电厂总容量增至55·6 gw。然而,欧洲与美国虚拟电厂的应用形式有着显著的不同,欧洲各国的虚拟电厂亦各具特色。欧洲现己实施的虚拟电厂项目,如欧盟虚拟燃料电池电厂(virtual fuel cell power plant,vfcpp)项目、荷兰基于功率匹配器的虚拟电厂项目、欧盟fenix(flexible electricity network tointegrate expected)项目以及德国专业型虚拟电厂(professional vpp, provipp)试点项目,主要针对实现dg可靠并网和电力市场运营的目标考虑而来,dg占据der的主要成分;而美国的虚拟电厂主要基于需求响应计划发展而来,兼顾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因此可控负荷占据主要成分。因此,尽管虚拟电厂的概念己提出十余年之久,但对于虚拟电厂的框架尚无统一的定义。
在文献中,虚拟电厂被定义为依赖于软件系统远程、自动分配和优化发电、需求响应和储能资源的能源互联网;在文献中,虚拟电厂被定义为与自治微网相同的网络;在文献中,虚拟电厂被定义为众多连接于低压配电网的热电联产发电机组的组合;在文献中,虚拟电厂被定义为不同类型的分散在中压配电网不同节点的der的集合;在文献中,虚拟电厂被定义为一个多技术和多站点异质实体;在文献中,虚拟电厂由可接于配电网任意节点的具有丰富操作模式和可用性的一系列技术组成;在文献中,虚拟电厂被定义为以直接集中控制方式聚合可控分布式能源( controllabledistributed energy,cde)单位或主动用户网(active customer network,acn)的信息通信系统。
综合看来,虚拟电厂概念的核心可以总结为“通信”和“聚合”。虚拟电厂可认为是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实现dg、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等der的聚合和协调优化,以作为一个特殊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