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02年,即清末光绪二十八年,宣化府尹王守坤在原柳川书院旧址创建宣化府中学堂,聘宣化名流胡桂芳为学校监督(即校长)。1904年送吕复等19人赴日留学,开创了张宣地区学生到外国留学的先例。
1911年,李大本先生任校长,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校名改为直隶省第十六中学校。李校长先后收万寿宫、演箭所土地,建起了礼堂、教室、图书馆、仪器室、操场;买游击署及民房,盖了厨房、饭厅及宿舍,学校建设初具规模。他冲破了传统束缚,于1912年暑假,招收一个女生班,开创了张宣地区的男女合校建制。李大本校长革除陈旧教法,采用道尔顿制教学方法。
1929年,因宣化府十县划归察哈尔省,学校更名为察哈尔省第二中学。
1932年,学校更名为察哈尔省立宣化中学校。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宣化沦陷,学校被日伪军部强占,所有图书、仪器等设备都被焚毁。学校被迫停办。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九月八日宣化第一次获得解放,因校址为联大所借,学校未得恢复。
1946年,国民党统治张宣后,学校又改名为察哈尔省立宣化中学。
1948年12月8日,宣化获得第二次解放,于12月15日宣化中学复校。
1949年1月,正式上课。1949年7月,学校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
195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学校公开建党。
1953年,撤销察哈尔省,划归河北省管辖,学校更名为河北省宣化中学。
1956年,学校更名为河北省宣化第一中学,被列为省属重点中学。
1966年至1976年间,由于极左思潮影响,学校曾一度改名为“宣化机修厂”、“氮肥厂五七中学”。
1978年,学校更名为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
2000年,学校被定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