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文传新青年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新余学院办学条件

新余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有36个招生专业,其中理、工、医类专业25个。

新余学院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本科专业科类
新余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理工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理工
材料科学与工程理工
新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工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工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工
机器人工程理工
新余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理工
软件工程理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开发)理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理工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工
信息与计算科学理工
新余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理工
工程造价理工
智能建造理工
新余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理工
物联网工程理工
通信工程理工
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文史
网络与新媒体文理
播音与主持艺术艺术
新余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类)文理
商务英语文理
新余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文理
财务管理文理
电子商务文理
新余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护理学文理
康复治疗学文理
健康服务与管理文理
新余学院艺术学院学前教育(师范类)文理
音乐学(师范类)艺术
舞蹈编导艺术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
环境设计艺术
新余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师范类)体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建有三个重点学科。
类别名称
重点学科能源动力、机械、电子信息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近900人,其中省级以上人才40余人,高级职称230余人。
类别名单
省级教学名师熊春如、凌水明、陈裕先
省级教学团队市场营销教学团队(负责人:刘立新)、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创新教学团队(负责人张发云)、融探究教学与技能训练于一体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教学团队(负责人:陈裕先)、电子信息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陶瑞民)
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在全省高校第二轮专业综合评价中,26个参评专业有1个专业排名全省第一、12个专业排名前50%。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专业、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省级一流课程50余门(个)。

类别名称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涉外文秘
省级特色专业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商务英语、市场营销、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省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学教育、新闻采编与制作
省级重点示范建设专业商务英语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涉外文秘
省级特色专业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商务英语、市场营销、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省级重点示范建设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学教育、新闻采编与制作
省级高职高专示范专业商务英语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材料物理
省级精品课程高等数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环境生态学、太阳电池硅材料生产技术、健美操、建筑工程计量、机械制造基础、英语视听说、太阳电池材料、语言学概论、机械设计、数学分析、管理学、排球
省级创新实验区高科技太阳能光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双线并行 合二为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模式实验区新能源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特区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3月,学校作为参与单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主持单位获得江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沐浴经典”荣获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截至2016年1月,学校共获批省级教改课题81项,其中重点课题4项,共获资助经费25·7万元;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评选校级教学成果奖三届,获奖成果35项;校级教改课题单独立项72项。

学生成绩

2014年,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竞赛88项,共有877人次参加,525人获奖。其中,全国性总冠军1项、冠军2项,国家级团体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入围奖1项;省级团体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一等奖49项人次、二等奖99人次、三等奖132人次。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3月,学校与新余各县区及周边县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新钢集团、赣锋锂业等数十个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商会保持紧密合作。牵头组建江西省房地产建筑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联合南昌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建产业研究院和现代产业学院,积极参与新余“书记部长进校园”“投资新余”等品牌活动。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