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79个。其中,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包括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设科研平台14个(包括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建设平台2个),河南省科技厅批准建设科研平台30个(包括河南省重点实验室6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3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首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1个、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1个),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科研平台30个(包括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30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建设中药安全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建设科研平台2个(包括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平台级别(类别) | 名称 |
---|---|
省部(教育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科技部示范型国际合作基地 | 河南中医学院国际合作基地 |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艾滋病检测实验室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中药制剂实验室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病理(肾脏)实验室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中药药理(呼吸)实验室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中药质量分析实验室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中药药理实验室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室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病毒性心肌炎益气养阴重点研究室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基地 | 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河南) |
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建设 | 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备选项目(一临床) |
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备选项目(二临床) | |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病毒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 | |
河南省中医药防止呼吸病重点实验室 | |
河南省中医方证信号传导重点实验室 | |
河南省仲景方药现代研究重点实验室 | |
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病重点实验室 | |
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中医方证信号传导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国际联合实验室 | |
河南省代谢性疾病中医药防治国际联合实验室 | |
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 河南省仲景方药工程研究中心 |
河南省豫药循环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健康衰老产业工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中药特色炮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中医药防治重大慢病工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中药多糖工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康复器械工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儿童智能康复工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中西医学免疫工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儿童肾脏病ai病理及中医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中药临床应用评价与转化工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中医药骨关节修复基础与临床工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细胞与分子诊断技术临床转化工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艾灸健康产业工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中医药大健康管理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现代中药研发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药食同源中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中医智慧护理工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中药安全评价与风险防控工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肾脏病中医药防治工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道地药材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河南省中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河南省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河南省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河南省中药生产一体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河南省豫产道地药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河南省中药创新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认知疾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河南省儿童肾脏病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河南省临床病源微生物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河南省心肺脑复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河南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河南省中药活性物质筛选与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河南省中医临床免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河南省外籍专家工作室 | 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 |
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 | 中原学者李建生科学家工作室 |
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 | 中药安全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 豫药全产业链研发协同创新中心 |
参考来源: |
研究成果
承担项目
截至2025年6月,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3257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44项,省部级项目899项,厅局级项目1505项,累计承担科研项目计划经费41721·7万元。
获得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荣获省部级科研奖励42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97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03项;主编学术专著(译著)共244部;发表学术论文2538篇,被sci、ei、istp等收录938篇。
截至2016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于2000年至2020年间累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
奖项 | 项目 | 第一完成人 |
---|---|---|
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关键技术的创新及应用 | 李建生 |
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证治规律与疗效评价研究及应用 | 李建生 |
参考来源: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5年4月,学校图书馆有各类馆藏纸质图书215·5万册,电子图书167·3万册,中外文期刊3863种,中外文数据库97种。馆藏中医线装古籍文献藏书共计3·3万多册,包括明、清时代的刻本、抄本等版本形式。其中,《急救良方》入选《第一批全国珍贵古籍名录》;《古今医统正脉全书》等10部古籍入选《第一批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图书馆设有古籍陈列室、古籍书库和特藏书库,并自建古籍书目数据库。
学术期刊
截至2025年6月,学校主办有《中医学报》《河南中医》和《中医学报(英文)》三种学术期刊,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
《河南中医》由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和河南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重点栏目有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名老中医经验、心病研究、脑病研究、肝病研究、针灸推拿研究等。是rccse中文学术期刊、中国高校医学系列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2021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202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编校质量优秀期刊”。2022年6月,加入中华中医药学会,成为其系列期刊。2012年至2015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医学报》,创刊于1976年,月刊,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与河南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的a类学术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全文数据库(cnki)、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pd)、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权威数据库收录。主要栏目有“论著”“述评”“名医心法”“实验研究”“中药研究”“临床研究”“针灸与推拿”等。该刊连续14年被评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先后多次被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连续被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rccse)评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顺利入围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中医学报》编辑部入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被评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优秀期刊”。
《中医学报(英文)》于2020年5月创刊,季刊,由河南中医药大学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共同主办、德国thieme出版社出版,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资助。主要栏目有“社论”“原创研究”“综述”“专家观点”“案例报告”,包括张仲景学术研究、经典方剂及临床医学、实验研究、中药学物质基础研究、中药药理学和临床,以及针灸研究等领域。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