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杏林清风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河南中医药大学办学条件

河南中医药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22个学院及书院,设有36个本科专业和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院系设置
院系名称专业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仲景学院)中医学(“5+3”一体化)、中医学、中医学(免费医学定向)
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临床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学类(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中药制药、中药资源与开发、生物工程)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
河南中医药大学儿科医学院中医学(“5+3”一体化,儿科学)、中医儿科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中医养生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检验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中医学(专升本)
河南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中医骨伤科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针灸推拿学针灸推拿学(专升本)针灸推拿(高职高专)
河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护理学(民族传统体育与保健英语方向)、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中医康复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类(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应用心理学、健康服务与管理)
河南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汉语国际教育)
河南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医学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与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联办)
河南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医学(海外办学项目)
河南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与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联办)
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科大联合学院药学(中外合作办学)、制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
河南中医药大学洛阳平乐正骨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本草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尚真书院-
参考来源:截至2024年4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1月,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及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有8个一级学科及10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1个,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1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3个,河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3个。2019年,启动学科特区计划,成立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特区建设。2020年,学校进入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行列,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进入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行列。2021年,中医学学科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2023年,11个学科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3个学科获批新一轮河南省重点学科立项。临床医学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学科
学科建设
类别名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肺病学、中医心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疫病学、中医实验动物学、中药鉴定学、伤寒学、中医脑病学、中医男科学、中药化学、中医急诊学
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群)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医学技术、公共管理、中药配方精油学、中医药工程学、中医药系统生物学、分子中药学、中医药特医食品学、中西医信息学、中药化学生物学
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医
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护理学、医学技术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医、中药学、护理、翻译、公共管理、药学、生物与医药
截至2024年4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1666人,专任教师1574人。有博士生导师212人,硕士生导师794人。有国医大师4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1人、岐黄学者7人,全国名中医6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3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人;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4人,有“中原英才”计划中原学者3人,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中原教育领军人才4人,中原医疗卫生领军人才10人,中原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青年拔尖人才6人。中原青年博士后创新人才4人;河南省特聘教授5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38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6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人选136人。
师资力量
类别名单
国医大师 李振华
唐祖宣
张磊
丁樱
长江学者陈家旭
双聘院士 张改平
“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入选人 李建生
司富春
朱明军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2个,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建有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2个,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3门,省级线下一流课程8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8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20门,省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

教学建设
类别名单
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中医学、中药学
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药物制剂、护理学(中西医结合方向)、药学、制药工程、英语(医学英语方向)、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
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
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生物化学、中药鉴定学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餐桌上的中药-药食两用调脾胃
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临床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
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生物化学、中药鉴定学
省级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医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中药炮制学、伤寒论、中医儿科学、中药制剂分析、中医诊断学、正常人体解剖学、护理学基础、中药鉴定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药化学、方剂学、中药学、针灸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截至2024年4月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80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78项;获得全国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项目1项,国家虚拟教学实验项目3项。成立“双创学院”,通过参加省级、国家级“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共荣获国家级奖项60项,省级奖项579项。

交流合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与医疗机构、企业等广泛开展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产品研发等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2020年学校获批开办河南省第一所特色孔子学院—美国亚利桑那中医孔子学院,开展了意大利护理学、意大利医学影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22年教育部批准学校与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msu)设立“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科大联合学院”。学校“中国-马来西亚仲景中医药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多次中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学校与河南省侨联共同开展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行动,并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8年以来,与南阳、新乡、亳州市等10余个市、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郑州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固生堂中医养生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合作,签订校地、校企、校校等合作协议共计40余项。截至2024年1月,设在马耳他的联合国国际老龄问题研究所与河南中医药大学在线签署合作备忘录,在河南成立国际老龄问题研究所中国培训中心。

附属医院

附属医院
类别名称级别所在地
直属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级甲等河南省郑州市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三级甲等河南省郑州市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三级甲等河南省郑州市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人民医院)三级甲等河南省郑州市
非直属附属医院 濮阳市中医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濮阳市中医院)三级甲等河南省濮阳市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三级甲等河南省洛阳市
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三级甲等河南省郑州市
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洛阳市第一中医院)三级甲等河南省洛阳市
驻马店市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驻马店市中医院)三级甲等河南省驻马店市
郑州市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医院)三级甲等河南省郑州市
安阳市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安阳市中医院)三级甲等河南省安阳市
商丘市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商丘市中医院)三级甲等河南省商丘市
三门峡市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医院)三级甲等河南省三门峡市
南阳张仲景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南阳张仲景医院)三级甲等河南省南阳市
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三级甲等河南省郑州市
截至2024年4月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