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园特色
西南交大科技园自 1994 年创办,经过了 1994 - 2001 年的经验积累和 2002 - 2005 年的加速发展过程,十多年来,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形成了以下鲜明的办园特色。
1 .以雄厚的工科研发优势为背景
西南交通大学是一所建校 110 周年的“ 211 工程”重点大学,其优势学科主要集中在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工程建设领域。在国内工科为主体的高校中,西南交通大学凭借其为工程界培养大量优秀人才、解决诸多工程技术关键性难题而蜚声海内外。
在西南交通大学每年超过 1·5 亿元的科技经费中, 70% 以上是直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解决生产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的科技立项。这些科研项目中,有许多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就已形成新技术和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产品需要试用过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项目鉴定或结题,因此形成了一大批成熟度较高可供直接转化或经一定数量中试后即可转化的科技成果。西南交通大学为西南交大科技园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大部分成长起来的校产高科技企业都直接源于相关的科研项目立项。
2 .以交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为孵化重点
西南交通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主要集中在交通领域内。特别是在轨道交通领域,拥有 3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一大批优势学科,科技研发的基础、设备和人员在国内具有突出的优势。在 2003 、 2004 年全国学科排名中,我校的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综合实力连续两年在全国排名第一。
在我国能源紧缺、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背景下,西南交大科技园以轨道交通领域内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孵化为重点, 积极参与相关行业和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传统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搭建服务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努力地发展具有鲜明轨道交通特色的高科技产业。
3 .独立发展、定位中游、有机联动
为明确科技园的独立地位,为科技园创造一个独立发展的空间,在 2003 年,学校不但出台了有关科技园发展的激励政策,还正式下文明确了科技园(管理办公室)在学校的二级实体地位(见附件)。鉴于科技园与学校科研处紧密的业务关系,科研处对科技园存在业务指导关系,科技园与科研处应就转化的成果、入 孵项目的遴选、入园创业的教职工业绩考核等事务进行 衔接。鉴于校产集团负责对学校股权统一管理,科技园应与校产集团就有关毕业(出园)企业中学校所持主体股权的交割进行衔接。
在科技成果向产品转化直至形成产业的过程中,将科技园明确地定位为中游缓冲地段。有关教师和科技人员入园创业的政策,也是基于这一基本思路制订。
在制订相关政策时,最重要的是明确了教师和科技人员入园创业也是一种岗位。创业岗位具有与教学、科研岗位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晋升职称和工作量考核时,创业岗位和科研岗位间可以相互换算。
由于正确处理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孵化与产业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也就明确了学校(科研处)、科技园、校产集团三者间的关系为独立发展、功能和定位不同、且又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科研处开发并提供具有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进入科技园后,在孵化园区通过必要的二次开发、转化和孵化,将入孵项目变为企业,将小企业变成规模生产的企业;当企业实现规模产业化后,根据企业的意愿,在明确产权关系并将学校股权主体转至校产集团后,毕业企业可选择进入校产集团或高新产业园区。从而实现科技成果开发、孵化和转化及产业化上、中、下游三者间的有机联系和互动发展。
4 .强有力的校产优势和企业运作机制作为科技园的借鉴和支持
西南交大校办产业具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其中很大一部分企业是直接通过学校的科研成果孵化和转化形成的,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一部分科技型企业还是科技孵化园的毕业企业,校产的发展与科技园的发展密切相关。
西南交大的校办产业的业绩十分突出,校产规模连续 8 年在四川省高校中排名第一,在西南地区名列前茅,在全国高校校产中也排在前列,具有较大的影响。
近年来,西南交大校产集团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管理机制、明晰企业产权、清理债权和债务、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等重要举措,对校产集团所属企业进行了逐一清理整顿,进一步加快了校产企业的发展,使校产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台阶,为科技园毕业企业提供了一个更为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西南交大校产集团丰富的企业化管理经验,一直作为科技园管理公司和入园企业管理的重要借鉴。校产集团因其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还是科技园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参股企业之一,也一直肩负着为科技园区内入孵企业提供部分孵化资金的任务。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