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9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102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基地,以及67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国家级创新团队18个、省级创新团队57个。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 |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雷达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民用雷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信息感知集成攻关研究院 |
国防科工局科技创新基地 | 宽带隙半导体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 |
教育部科技创新基地 | 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攻防对抗与仿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超高速电路设计与电磁兼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极端环境下装备效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线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分子与神经影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大数据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陕西省科技创新基地 | 陕西省网络与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大功率半导体照明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现代无线通信创新技术研发与支撑公共服务平台陕西省物联网实验研究中心陕西省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大数据智能感知与计算协同创新中心高功率半导体器件和固态照明协同创新中心陕西集成电路与微纳器件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集成电路与系统集成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智能感知与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超大规模电磁计算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石墨烯联合实验室(西电分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新一代数字媒体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烽火-西电通信技术研究院陕西省民用雷达工程研究中心集成电路技术及应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信息化与数字经济软科学研究基地网络空间安全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区块链与安全计算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重点实验室信息网络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文化与价值研究科普基地学校体育信息化研究基地陕西智慧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卫星导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空间超限探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智能协同网络军民共建重点实验室(联合) |
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 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前沿科学中心 | 超限感知前沿科学中心 |
国防科技工业环境试验与观测网 | 西安电波观测站 |
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雷达认知探测成像识别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雷达信号处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复杂环境光电信息感知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移动互联网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电子装备机电耦合理论与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宽禁带半导体与微纳电子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现代无线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智能信息处理科学与技术引智基地电磁信息感知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截至2024年5月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近年来,在通信、雷达、微波天线、电子对抗、计算机、电子机械、微电子、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空间技术等国家急需领域形成明显科研优势,牵头承担了一批重大重点项目,产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广泛应用于北斗、天眼、嫦娥、天问、天和、羲和、奋斗者号等国家重大工程。2016年以来,共获国家科技奖19项(其中牵头11项,包括一等奖2项)、陕西最高科学技术奖2项。类别 | 成果 |
---|---|
研究发明 | 截至2024年5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曾创造中国电子与信息领域多项第一,如研发第一部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以及多套新体制雷达等。在通信、雷达、微波天线、电子对抗、计算机、电子机械、微电子、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空间技术等国家急需领域形成明显科研优势 |
科研奖项 | 2016年至2024年,学校共获国家科技奖16项(其中牵头10项,包括一等奖1项)、陕西最高科学技术奖2项2022年,学校10项成果牵头获批2022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
科研项目 | 应用于北斗、天眼、嫦娥、天问、天和、羲和、奋斗者号等国家重大工程。2013年,学校入选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先后牵头承担了"973""863"、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大项目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重大、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势 |
资助项目 | 2019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资助168项,同比增长10·5%,资助数创历年新高;资助总经费达8077·3万元,同比增长17·99%,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96项,同比增长15·66%;重点项目获资助5项,同比增长66·67%;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1项;面上项目获资助63项、国际(地区)合作项目获资助2项(其中一项为重点资助项目)、联合基金项目1项 |
年度 | 奖项 | 项目 | 主持人 |
---|---|---|---|
2023年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高能效超宽带氮化镓射频功率放大器关键技术及在5g通信产业化应用 | 马晓华 |
2020年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高密度柔性天线机电耦合技术与综合设计平台及应用 | 段宝岩 |
2020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物联网系统数据安全关键技术及应用 | 马建峰 |
2019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高效模数转换器和模拟前端芯片关键技术及应用 | 杨银堂 |
2017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编码混叠成像与计算重建理论方法研究 | 石光明 |
2017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密集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化资源管控技术 | 李建东 |
2016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图像结构建模与视觉表观重构理论方法研究 | 高新波 |
2016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用于集成系统和功率管理的多层次系统芯片低功耗设计技术 | 杨银堂 |
2015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氮化镓基紫外与深紫外led关键技术 | 郝跃 |
2015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雷达目标分类技术 | 刘宏伟 |
2014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大规模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网络异构自组织技术 | 李建东 |
2013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基于自然智能的学习与优化基础理论研究 | 焦李成 |
2013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异构多域无线网络协同安全关键技术及应用 | 马建峰 |
2013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大型星载可展开天线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应用 | 段宝岩 |
2012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深空通信压缩与传输技术及应用 | 李云松 |
2008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反射面天线的电磁、结构与控制集成设计及其应用 | 段宝岩 |
注:只统计该校第一完成单位 |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办,创刊于1955年,双月刊,是中国电子与信息领域的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有创见有参考价值的学术论文。该刊是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工程索引数据库(ei)全部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全部收录期刊、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陕西省高校科技名刊、陕西省精品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刊源,在电子与信息领域具有学术声誉和影响力。2017年,该刊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季刊)创刊于1985年,曾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称号,是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该刊主要栏目为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科技与社会。主要接收具有一定理论、学术水平和实践意义的稿件。 | |
《电子科技》 | |
《电子科技》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的电子工程技术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87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规范首批a类期刊,陕西省优秀期刊。该刊为月刊,主要刊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电子专业技术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在电子技术应用、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网络安全及信息、光电子材料等领域最新的学术论文、工程技术应用研究、行业综述等稿件。该刊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英国《科学文摘》(sa/inspec)检索源期刊、美国ebsco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全文收录期刊等。 | |
《信息与智能学报(英文)》 | |
《信息与智能学报(英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办,创刊于2022年,为双月刊。该刊主要刊登的栏目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驱动的通信和网络,大数据,区块链,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计算,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该刊旨在通过发表信息与智能领域具有原创性和应用前景的最新成果,促进相关领域学科发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国际学术交流,提升中国在信息与智能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 |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纸质图书数量为323·74万册,数字资源量为1726万册;按教育部监测与评价指标“图书资源总量”为539·57万册;拥有125种平台的中外文数字资源,数据库约202个,内容覆盖了学校所有学科与专业。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图书馆馆藏文献约1874万册,其中纸质文献约324·15万册,电子文献约1550万册。学校购置支持教学数字资源30种,建设了国内外学术资源一站式检索平台(包括中文发现系统、百链外文获取系统、primo 国外发现系统等),可检索或获取到中国国内1000多家图书馆收藏的资料信息。
截至2020年5月,学校还设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物馆,博物馆共收藏了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历史上近5000件代表性实物,其中囊括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史发端的“半部电台”(复制品)、中国第一台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等重点展品。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