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为做好群众工作,于1951年11月在拉萨仲吉林卡创办了进藏部队藏文藏语训练班,从帐篷学校起步。次年1月,进藏部队藏文藏语训练班开始上课。
1952年2月10日,在西藏军区成立后,进藏部队在藏文藏语培训班基础上成立西藏军区干部学校。
1955年3月9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帮助西藏地方进行建设事项的决定》,决定将西藏军区干部学校,改为西藏地方干部学校,以加强培养训练藏族及其他民族干部的工作。1961年4月,西藏地方干部学校更名为西藏行政干部学校。
合并组建
1983年,中央决定以西藏师范学院为基础,筹建青藏高原上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西藏大学,校址设在拉萨,次旺俊美被任命为筹备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大学筹建之初,师资量少质弱,教学设施也远达不到高等教育的要求。
1984年,中央召开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由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九个省市投资援建西藏的43项工程,西藏大学就在其中,由浙江省投资援建。
1985年7月20日,西藏大学正式成立,次旺俊美被推选为西藏大学第一任校长,张廷芳担任西藏大学的语文系副主任。在原西藏师范学院三系一科10个专业的基础上,西藏大学将学科扩建到八系一部共18个专业,并根据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设置藏汉翻译,藏语新闻、高原生态学等特色专业。
1998年,西藏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并在同年开始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硕士点。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批准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两个学位授予点。1999年首次招收6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和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1年,根据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有关精神,决定将西藏大学与西藏农牧学院两校合并组建为新的西藏大学,校名仍为西藏大学,同时撤销原两所学校的建制。2004年9月,西藏大学成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西藏大学获得优秀奖,成为西藏自治区首个获得优秀奖的本科院校。
2008年12月,西藏大学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在之后,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不断建成,博士授权申报成功,重大科研项目审批成功,进入中西部学校振兴计划。
2010年11月21日,教育部对西藏大学启动新一轮对口支援计划,北京大学等7所高校团队式对口支援西藏大学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2013年,西藏大学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同年5月,学校被列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同年8月,西藏大学荣批成为西藏首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7年9月20日,西藏大学成功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2018年2月,教育部启动部省合建工作,并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部区合建”西藏大学协议,标志着西藏大学跻身中西部14所“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行列。
2020年9月,西藏大学加入健康扶贫联盟,其首批成员单位共有15所高校。
2022年2月9日,学校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同年7月,学校入选成为第二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共建单位;同年11月28日,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揭牌仪式在西藏大学纳金校区举行。
2023年5月,西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成立。
2024年11月18日,西藏大学教育城校区建设项目奠基仪式举行。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