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大学教育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中南大学历史沿革

中南大学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中南大学由原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4月合并组建而成。原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中南矿冶学院,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3年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原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为1914年创建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是中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

中南工业大学

1951年10月,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由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的矿冶系(科)调整合并,在长沙成立中南矿冶学院。

1952年8月,中山大学地质系和北京工学院选矿、冶金专修科,调整并入中南矿冶学院。学校成立时隶属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后由高等教育部领导。

1960年,学校进入全国重点大学行列,学校归冶金工业部领导。

1983年5月,学校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主管。

1985年,更名为中南工业大学,标志着由单科性工学院向综合性工业大学的转变。

1996年9月,学校通过国家“211工程”立项审核,成为面向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1998年,长沙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中南工业大学;9月起,中南工业大学再次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长沙铁道学院

长沙铁道学院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路科。

1953年,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的土建专业和原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的土木,建筑和铁道专业合并,撤销湖南大学,成立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今湖南大学的直接前身)。

1958年4月,以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的铁道建筑、桥梁隧道及铁道运输系为基础,组建长沙铁道学院,由铁道部办并领导。

1959年,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在岳麓山原址为湖南大学,另一部分以铁道建筑、铁道运输、桥梁隧道三个系和部分公共课教研室为基础,另辟校址成立长沙铁道学院。5月,成立长沙铁路学院筹备处,校址选在长沙市南郊烂泥冲,设铁道建筑、桥梁隧道、铁道运输、数理力学、电信5系。

1960年,长沙铁道学院正式挂牌,隶属铁道部,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等多学科的有行业特色的大学。

1962年,广东交通学院原广州铁道学院铁道专业216名学生并入长沙铁道学院。“文化大革命”中,长沙铁道学院教学秩序全部被打乱,从1966年至1969年停止招生达4年之久。

1970年,长沙铁道学院由铁道部划归湖南省领导。同年恢复招生,铁道工程、铁道车辆两个专业招收67名工农兵学,进行教学改革试点,学制3年。

1975年,教育部、铁道部决定将长沙铁道学院改为由铁道部和湖南省双重领导、以铁道部为主的管理体制。

1977年,学校恢复高教招生制度,面向全国招生,恢复本科四年制学制。

1981年,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之一。

湖南医科大学

1914年,湖南育群学会代表湖南省政府出面,与美国雅礼会合作,正式签订了合作创办医学教育的“十年协定”,创办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以湘雅医院为附设实习医院。校址初设长沙北门潮宗街,后由省政府拨款于北门外麻园岭购地建校。学校管理由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会各举董事10人。第一次合约期限为10年。学校完全仿照美国甲种医科大学的办学方法。

1915年2月,西牌楼的雅礼医院与护校迁入潮宗街公房医学校之东部,更名为湘雅医院与湘雅男女护病学校讲习科。同年9月,湘雅医学专门学校顺利被北洋政府核准立案。

1924年7月,湖南育群学会和雅礼会联合创办湘雅“十年协定”届满。经双方反复磋商,决定继续合作办学,并于次年5月8日,再次签定了续约十年的协定,并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更名为湘雅医科大学。

1926年11月,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进军长沙,胡美等外籍教师离湘后,颜福庆等中方教师也相继离开了湘雅。学校暂时停办。

1927年7月,省政府下令湖南中等以上学校一律停办,学生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北平协和医学院和山东齐鲁医科大学。

1929年,学校恢复,教育主权完全独立,改名湘雅医学院。育群会会长王子玕任校长。确立学制为七年当年秋两次招考预科生,编为预科甲、乙两班。

1931年4月,民国政府教育部核准湘雅医科大学校董事会立案;同年12月,学校更名为私立湘雅医学院。

1934年,学校与美国雅礼会续约期满,学校完全自办,但仍继续接受外资津贴。

1938年8月上旬,迁校委员会议决迁校于贵阳,但五、六级学生、护校、医院全体留湘。是月,各部仪器、标本、图书及办公要件陆续迁运贵阳。9月,教职工及一、二、三、四年级学生陆续赴贵阳。12月,在沅陵增设湘雅医学院沅陵分院,湘雅护校迁此续办。翌年4月,湘雅在贵阳市次南门外的石硐坡建临时校舍,竣工后迁入授课,该地从此叫湘雅村。7月,在湖南增设湘雅医学院耒阳分院。

1940年8月13日,因经济困难,私立湘雅医学院改称国立湘雅医学院,湘雅医院和湘雅护士学校仍为私立。12月迁重庆。

1944年冬,日寇侵犯贵州,占独山,威胁贵阳,湘雅医学院被迁往四川重庆的杨公桥。在此期间,学校对贵阳地区地方病进行调查研究,在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细菌学等方面取得不少研究成果。

1945年3月上旬,湘雅医学院无偿借得兵工署重庆杨公桥三栋大仓库,作为临时办学点,使学校续办。高年级的临床教学得以在高滩岩的重庆中央医院照常进行。抗日战争胜利后,湘雅医学院于1946年陆续迁回长沙,并重建了校舍。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部接管国立湘雅医学院。

1951年11月1日,湘雅医学院奉令接管湘雅医院及护校,正式确立了湘雅医学院领导湘雅医院、湘雅护校的管理体制。

1953年10月1日,经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批复,湘雅医学院更名为湖南医学院,湘雅医学院附设护士学校随之更名为湖南医学院附设护士学校。

1958年1月1日起,湖南医学院由中央卫生部部属领导改为湖南省政府主管领导,同时学校亦由三级领导体制改为两级领导体制。

1961年秋,湖南省卫生厅对全省中等卫生学校进行调整,湖南医学院附设护士学校更名为湖南省护士学校,整体迁往长沙市文艺路窑岭原长沙卫生学校校址,并于当年9月1日在新校址开学。

1978年,湖南医学院重新成为卫生部直属院校。

1987年12月,经湖南省政府、国家卫生部同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湖南医科大学。

1996年7月,卫生部和湖南省共同签署了部、省共同建设湖南医科大学的协议。同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并以部省共建形式进行建设,隶属于卫生部。

湖南医科大学历史照片

合并组建

2000年4月29日,在国家高等学校重新布局结构调整中由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与长沙铁道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南大学。11月,中南大学研究生院由教育部批准试办。次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2003年12月,成为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大学。

2005年9月,入选国家“111计划“,成为首批23所入选高校之一。

2008年1月,教育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湖南省人民政府三方宣布共建中南大学。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次年1月,获评“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

2012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同年,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翌年1月,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成为首批14所牵头高校之一。

2016年7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1月,学校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6月,入选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2月;被评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1月,入选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增列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9月,加入健康扶贫联盟。10月,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11月,被确定为第二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11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关于表彰2017至2019年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表彰中南大学审计处为“2017至2019年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

2021年9月,中南大学加入长沙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发展联盟。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12月16日上午,中国航空器材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举行产学研合作协议视频签约仪式。

2023年3月18日,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成立;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南大学入选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简称“国优计划”)首批试点高校;11月,中南大学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站点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月18日,中南大学健康养老研究中心揭牌。

2024年1月12日,在中南大学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论坛上,卓越工程师学院正式宣告成立,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任企业理事长单位;5月31日,中南大学红色文化教育体验馆揭牌仪式暨红色文化教育交流会在中南大学湖南红色文化创作与传播中心顺利举行。7月20日,中南大学(贵州)贵阳贵安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暨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双十”项目启动会在筑举行。9月26日,中南大学入选第三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11月19日,中南大学退役军人服务站揭牌。

2025年1月16日,湖南省消防救援总队与中南大学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1月18日,中南大学研究决定,明确各校区名称:校本部命名为岳麓山校区;南校区命名为麓南校区;新校区命名为潇湘校区;湘雅老校区命名为开福校区;湘雅新校区命名为杏林校区;铁道校区命名为天心校区。

2025年4月,中南大学与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签署博士后联培协议。4月29日,中南大学与赤峰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