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院现设8个二级学院,31个本科专业。
院系名称 | 专业设置 |
---|
建筑学院 |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 |
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工程力学、材料工程 |
经济与贸易学院 | 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经济学、汉语言文学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理论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绘画、摄影、舞蹈表演、音乐表演 |
基础教学中心 | 管理工程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经济与贸易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外语教研室大学英语 |
人文学院 | - |
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2022-2023学年,学校有专任教师578人、外聘教师142人,折合教师总数为64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94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527人。
类别 | 名单 |
---|
全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优秀教师 | 李慧民 |
陕西省教学团队 |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
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陈立东、雷光明 |
陕西省师德标兵 | 姚继涛 |
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 | 王明军 |
陕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 姚继涛 |
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 | 李慧民 |
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 | 姚继涛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精品课程、一流课程、特色课程10门,陕西省特色线上课程1门。
类别 | 名称 |
---|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 土木工程 |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土木工程制图 |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力学及土建认知实验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序号 | 专业名称 | 获批年份 |
---|
1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21 |
2 | 建筑学 | 2020 |
3 | 城乡规划 | 2020 |
4 | 风景园林 | 2020 |
5 | 环境设计 | 2020 |
6 | 土木工程 | 2019 |
参考资料: |
部分省级一流课程课程名称 | 认定年份 | 课程类型 | 课程负责人 |
---|
规划设计实践 | 2021年 |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 李畅 |
土力学 | 2021年 | 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 | 裴巧玲 |
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 | 2021年 | 线下一流课程 | 王莉 |
材料工程基础 | 2021年 | 线下一流课程 | 杨潘 |
参考资料: |
2010年,舞蹈学专业学生夺得全国专业舞蹈赛事——中国舞蹈荷花奖大赛的“十佳作品奖”;2018年,摄影专业学生在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竞赛中为中国参赛队赢得唯一金奖。2020年,学院参赛队在陕西省第七届大学生模拟及模数混合电路应用设计竞赛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本科组“ti”杯奖。2021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子在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2022年,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子在“徕卡杯”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2023年,土木工程专业参赛队在“盈建科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出版教材和专著160余部,省级教改课题17项,陕西省优秀教材奖一等奖1项。
部分省级教改课题课题名称 | 主持人 | 参与成员 | 立项时间 |
---|
《陕西省高等继续教育招生制度改革与创新研究》 | 刘福平 | 田娇娇、王春社、刘喜琴、唐菲菲 | 2017年 |
参考资料: |
省级教学成果奖成果名称 | 主持人 | 参与成员 | 获奖等级 | 获奖时间 |
---|
《面向应用型创新工科人才立体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雷光明 | 陈柯、张丞韫、冯羽、徐贞 | 二等奖 | 2022年6月 |
参考资料: |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等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大学和机构缔结为友好合作院校,并与这些高校在师生交流、联合培养、科技信息、文化交流等领域建立了多渠道的合作关系。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