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规划与高教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办学条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有22个学院,开设67个本科专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设置专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城市设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智能建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储能科学与工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通信工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城市管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工程力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英语、汉语国际教育、法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科技、雕塑、绘画、工业设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安德学院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工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建筑学(本博贯通培养)、城乡规划(本博贯通培养)、土木工程(本博贯通培养)、环境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本博贯通培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注:表格内容与学校官网简介页面数据不一致,表中资料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6月,参考资料来源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学校紧盯"双一流"建设目标,不断强化学科内涵建设,学科发展取得里程碑式的成绩,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重要突破,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学科取得预期成果,"建筑科技"学科链群优势更加彰显。4个学科入选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建议清单,明确建筑学力争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社会科学总论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全球前1‰。建筑与建造环境学科进入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200名。6个学科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榜单,13个学科入选"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榜单,建筑学始终位列"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科建设一览表
类别名称
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冶金工程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风景园林
博士后流动站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冶金工程、机械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生态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艺术学、设计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资产评估、法律、体育、国际中文教育、建筑、城市规划、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交通运输、风景园林、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戏剧与影视、艺术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200名学科建筑与建造环境
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学科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冶金工程
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6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000余名。拥有在职院士3名、校友院士11名,国家教学名师1名,全国师德标兵1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全国模范教师3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万人计划"入选者10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9名、入选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国家评估认证委员会委员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名、在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14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资一览表(部分)
类别名单
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
南非科学院院士孙博华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白国良
国家教学名师白国良
全国师德标兵白国良
全国优秀教师王晓昌、高旭阔、刘克成、彭党聪
全国模范教师黄廷林、刘加平、杨柳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刘克成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赵祥模、白国良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刘加平、牛荻涛、杨柳、王怡、陈荣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树声、王艳、王文、王莹莹
国家特支计划(万人计划)牛荻涛、白国良、杨柳、王怡、刘艳峰、刘克成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牛荻涛、刘克成、黄廷林、赵祥模、李安桂、杨柳、王怡、薛建阳、蒲广宁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杨柳、王怡、刘艳峰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杨柳、王怡
在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刘克成、牛荻涛、刘晓君、黄廷林、赵祥模、刘加平、李安桂、白国良、杨柳、王怡、刘艳峰、薛建阳、王快社、蒲广宁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李安桂、袁林江
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9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有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特色专业;截至2025年3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有2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国家专业评估认证专业16个、35个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获准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截至2024年6月,,共建设精品课程9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有6门,37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2门,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29个陕西省教学团队,形成了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获准团队1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质量工程建设
类别 名称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设计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环境设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文化产业管理、冶金工程、交通运输、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工商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自动化、雕塑、环境科学、视觉传达设计、工程力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国家专业评估认证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城乡规划、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功能材料、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采矿工程、自动化、交通运输、矿物加工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环境设计、文化产业管理、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交通运输、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冶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雕塑、自动化、视觉传达设计、数学与应用数学、采矿工程、应用化学、交通工程、环境科学、会计学、冶金工程、环境设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省级特色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交通工程、环境科学、会计学、冶金工程、环境设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国家精品课程技术经济学(刘晓君)、混凝土结构原理与设计(梁兴文)、钢结构(郝际平)、水文学(黄廷林)、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史庆轩)、建筑与城市文脉(刘克成)
省级精品课程运筹学、大学物理、土力学地基基础、砌体结构、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工程施工、抗震结构设计、高等数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土木工程制图(高职高专)、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土木工程制图、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节能、综合环境艺术设计、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景观设计、城市公共中心规划设计、材料工程基础、工程项目管理、空气调节、土木工程施工、水工艺设备基础、环境规划与管理、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材料、物理性能、冶金原理、大学英语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技术经济学
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中华建筑的文化解码、建筑文脉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黄廷林“西北城镇水资源再生利用与水质安全保障”、牛荻涛“现代混凝土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
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牛荻涛“工程结构耐久性创新团队”、刘晓君“城乡绿色建筑经济与管理创新团队”、王快社“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制备与加工创新团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获准团队刘加平“西部建筑环境与能耗控制理论研究”创新研究群体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刘加平“西部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教师团队”、李安桂“地下空间环境保障”教师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姚继涛“建筑工程系列课程”、刘晓君“工程经济系列课程”、王晓昌“水环境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姚继涛“建筑工程系列课程”、刘晓君“工程经济系列课程”、杨茂盛“运筹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冯小娟“工科物理教学团队”、王晓昌“水环境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雷光明“工程图学教学团队”、郝际平“钢结构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黄莺“木工程建造与管理教学团队”、王快社“金属塑性加工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王葆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团队”、杨航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学团队”、何廷树“建筑材料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兰峰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刘克成“城乡规划学专业基础教学团队”、牛荻涛“结构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蔺宝钢“城市雕塑专业教学团队”、王德炜“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建筑管理)教学团队”、杨永哲“环境污染控制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王庆娟“材料成型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团队”、李锐“总图设计与运输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周勇“经济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李青宁“道路桥梁工程教学团队”、赵冬“工科基础力学教学团队”、徐善华“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赵俊学“金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刘晖“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团队”、董社英“工科基础化学教学团队”、尹洪峰“复合材料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卢才武“信息管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国家级教学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环境类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无机非金属材料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冶金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6月(名单不全)

交流合作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先后与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挪威、澳大利亚、日本等30多个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百余所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发起成立“丝路国际建筑科技大学联盟”,加快打造“丝路国际建筑科技新高地”,持续推进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务实合作。获批设立国家级、省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个,国家级、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化,连续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人才培养专项项目。发挥特色专业优势,打造“留学建大”品牌,是“三秦”奖学金、西安市“一带一路”奖学金等实施院校,先后接收来自德国、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40多个国家的1000余名优秀留学生来校学习交流。

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的协议院校
地区学校名单
北美洲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美国北亚利桑纳大学、美国特洛伊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米勒斯维尔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
欧洲英国雷丁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意大利基耶地-佩斯卡拉大学、德国莱比锡工程经济文化大学、德国科特布斯勃兰登堡工业大学、德国莱比锡工程经济文化大学、德国科特布斯勃兰登堡工业大学、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德国明斯特理工建筑学院、西班牙马德里康普斯顿大学、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巴黎东大学、巴黎高等艺术学院、挪威科技大学、挪威北极圈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丹麦科技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瑞典于默奥大学、瑞典于默奥大学、匈牙利塞格德大学、俄罗斯喀山国立建筑与工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大学、卢布尔雅那大学教育学院、波黑莫斯塔尔大学
大洋洲澳大利亚南澳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亚洲日本北海道大学、日本九州大学、日本大学、韩国汉阳大学、朝鲜平壤建筑综合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巴基斯坦本努科技大学、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巴勒斯坦纳贾赫国立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工业大学、蒙古国研究大学、尼泊尔工程学院、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大学、台湾东海大学、台湾世新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台湾华梵大学
南美洲巴西圣保罗大学、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
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6月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